幼兒園環境是幼兒發展重要教育資源,《幼兒園工作規程》《剛要》和《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園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活動與表現提供機會與條件。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也認為:兒童發展是在與環境互動中實現的。環境是幼兒活動的憑借,也是幼兒活動的對象,環境的影響伴隨幼兒身心成長的全過程,對促進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素質的形成,對發展幼兒智力和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從這種意義上說,環境不僅僅是幼兒學習的一種背景,一種支持,更是一種活動課程。因此幼兒園教育要十分重視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幼兒園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專業的教育機構,為幼兒創設與教育環境相適應的良好教育環境,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是教師的重要職責。班級環境包含的內容主要有:墻面布置、游戲環境、區域設置等幾個方面,這里主要談談區域活動的設計。
據了解,目前大部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組織形式,仍主要以上課或集體活動為主,相對來說,孩子們缺乏自由活動的時間,就是在自由、分散活動時,也因缺乏一定的材料和場所及有效的指導,而存在著“放羊”現象,這樣既增加了老師的精神負擔,又不利于幼兒的發展,要改變這種狀況,設置活動區勢在必行。
所謂活動區就是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提供、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的分區活動的場所。幼兒園可設置的活動區有:社會活動區(娃娃家、醫院、市場、馬路等);自然科學活動區(天文、地理、生物、化學、物理等自然事物和現象的觀察、實驗等);數學活動區;藝術活動區(
音樂、美術);語言活動區(閱讀、故事表演等);建構操作區(拼、插、搭、小制作等);室外可有玩沙區、玩水區、種植區、飼養區等。這種劃分并不固定,每個幼兒園在具體操作時可視情況化整為零、靈活搭配。場地大一些的,可設置大的活動區;場地比較緊張的,可設置小一點的活動角,如圖書角、數學角、自然角、娃娃家等。活動區大多以班為單位獨立設置。有條件的幼兒園應設置共用的大型活動區,如圖書館、科學宮等,以期裝備更好的設施、投放更豐富的材料,為各個年齡層次的幼兒提供有效的活動場所。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活動區,材料的投放都要注意豐富、分出層次(適合不同水平的幼兒),并適時增添和更換。
為什么要設置活動區呢?很顯然,沒有一定的場所和材料,孩子便沒有活動的機會與條件,而他們又必須通過具體的操作、體驗去獲得經驗,發展認知能力,因而可以說活動區是一種必備的“硬件”。具體說有以下幾方面作用:
1、可以作為正式學習的延伸并豐富教育活動。在上完課或集中教育活動之后,幼兒在活動區內可以通過相應材料的操作來復習鞏固與應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目標內容豐富,有些能通過上課等正式學習來實現,而有些則要通過游戲、自由活動等非正式學習來實現,如培養交往能力、獨立自主性等。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活動區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
2、有利于幼兒個體充分發展。在活動區內,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及能力、水平自選活動,輕松自主,沒有心理壓力,不受局限,獲得充分的活動機會,任思維和想象自由馳騁,并體驗成功及活動過程的愉快,增進交往,?l展社會性和健康人格。
3、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教師既可以在孩子自選活動中給予具體的個別指導(如指導正在搭積木的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又可以利用活動區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小組或個別教育(如在
音樂區進行分組教學,練習某種節奏等)。據專家介紹,廣州東方紅幼兒園就是創設活動區的典型,她們的活動區既是教學活動場所、幼兒自選活動場所,又是教師個別教育的場所,一區多用,發揮了綜合的教育功能。
4、有利于提高幼兒自由活動的效率,規范幼兒的行為。豐富多彩的活動區活動能有效地避免幼兒以往自由活動時出現的無所事事、無聊乏味地浪費時間,甚至追逐打鬧或出現破壞性行為等種種不良現象。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在我們這個孩子的樂園里,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是最重要的,為此,我們努力創設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吸引孩子的主動參與,讓孩子在寬松、和諧、快樂的幼兒園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幼兒園教育環境的創設心得】相關文章:
• 幼兒園戶外活動開展的有效性研究
• 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之我見
• 對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再思考
• 幼兒園開展親子閱讀價值與指導方式
• 幼兒園游戲教學策略芻探
• 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多元化評價
• 從打工子弟學校到“山寨”幼兒園
• 如何在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
• 主題背景下幼兒園集體備課策略
• 如何培養幼兒園小導游
• 幼兒園調皮孩子的教育策略
• 幼兒園活動空間的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