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已經很長時間了,有的特殊孩子還是時不時鬧上一曲。在我的幼教生涯中,總會碰到一些這樣的孩子,他們經常會出現一些讓人頭痛的不良表現,如任性、固執、愛發脾氣、說謊、搗亂、不守紀律、打人、罵人等。這些在性格上、行為上具有一些特殊不良表現的孩子,一般稱為“個別孩子”。經過觀察和分析,我發現這些孩子,主要是由于在家庭中所受的影響不同,接受的教育條件不同,在生活中經受的鍛煉不同,所以他們除了具有本年齡階段孩子所具有的共同特點以外,在生理、心理方面也會出現千差萬別的個性特征。那么我們該怎樣教育“個別孩子”呢?
一、因材施教
俗話說:“一百個人一百個性格”,孩子更是如此,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教師、家長要針對孩子的愛好和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個有心人,時刻關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及特點,抓住有利時機,適時引導教育。比如我們班朱駿宇這個孩子,剛接手教他的時候,是一個紀律非常散漫,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常常隨意在教室里走動,老師上課的時候,我上我的,他玩他的,可真一點沒把老師放在眼里,教育多次也不見改變,真的是令人頭痛。但經過我細心的觀察,我發現在我講故事的時候,這個孩子可認真了,從頭到尾都乖乖地睜大眼睛入迷地聽,而且在我講完故事后,還常常發表自己的看法。看到這種情況,我馬上因利制勢,常常利用課余的時候,和他一些閱讀故事書,而且還常請他給小朋友們講故事。慢慢地,這孩子不但故事講得好,而且在聽、講故事的過程中,慢慢地接受到了教育,現在,他不但成了班上大受歡迎的的故事大王,而且學習習慣也好了很多。
二、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親其師,信其道,孩子只有喜歡你,才會樂意聽從,接受你的教育。教師、家長要對孩子熱愛、了解、同情、關心、幫助。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孩子的信賴,使他從心眼里愿意接受教育。對此我深有感受。今年我帶的是學前班,班上有一個孩子叫李東航,他是園里一個非常“有名”的孩子,任性、固執、愛發脾氣、搗亂、不守紀律、打人、罵人,這些就是他上任老師給我對他的介紹。剛開學時,他的行為確實如他老師所說的一樣,但我沒有在小朋友面前批評過他,因為我知道批評對他來說應該是家常便飯。我常利用空余的時間,把他拉到我跟前,握著他的小手,和他聊聊天,讓他說說一些自己的事情。每次他都非常的開心,從我開始對他的一問一答,到現在,他已經非常樂意主動地和我聊關于他一切開心和不開心的事,連他家里的事也一大早回園就和我聊,生怕忘記了一樣。慢慢地,我發現,這個孩子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腦子轉得特別快,而且還很會關心人,是一個比較貼心的孩子。現在,他不但變得聽話、懂事,而且做事也積極多了,連他的媽 媽都說他現在在家比以前進步了很多。看到他的轉變,我確信,只要有愛,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會變成一粒會發光的金子。
三、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
作為孩子,,每一個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句表揚的話,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激勵。特別是那些被大家定格為不聽話的孩子,更加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只怕是一個溫柔的目光,都會讓他們感動。然而,很多老師,常常會把焦點放在那些乖孩子身上,從而忽略那些“個別孩子”讓他們備受冷落。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如有的孩子比較很好動、調皮,常常屁股不粘椅子,破壞班級紀律,然而他們的在動手能力方面卻有著突出的表現。作為教師要針對孩子的愛好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比如我接手的班有個孩子叫鄭偉奇,經常搗亂,破壞集體紀律,但他非常愛說相聲,孩子們都叫他"小沈陽",我根據他的愛好,專門為他創編了一個"他變成了好孩子"的相聲,并幫他理解臺詞,這孩子不但相聲說得很好,同時在排練與演出中受到了教育,認識了自我,分辨真、善、美、假、丑、惡,經過我一年的努力,這個孩子改掉了壞行為、壞習慣,現在成了老師很好的小助手,孩子中的好伙伴,在幼兒園中人人夸的好孩子。
四、靈活運用教育方法
對于“個別孩子”,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教師要從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進行教育,要機敏地、有原則又靈活地運用教育方法。例如:張小月,早晨入園的時候,有時還哭上一陣,吃飯午睡更是這樣,一會尿尿,一會喝水,就是鬧著不想睡覺,還吵的別的孩子也睡不好。為此,我們想了很多辦法,但效果始終不明顯。一天, 我自己值班,睡覺的時候,我沒有像以前那樣先哄他,對他的要求裝著沒聽見也不理他,而是先去幫別的孩子脫衣服、蓋被子,拍著他們入睡。他見我不理睬他,就自己爬上床,等我照顧好其他幼兒時,發現他竟然自己睡著了。我想,像這樣性格個別的孩子,適當采用“不理睬”的方法對他進行冷處理,也會得到好的效果。
五、依靠集體教育“個別孩子”
教師集體的配合對個別孩子進行教育,效果比較大。家長教育孩子也要注意口徑一致。小朋友集體的正確輿論及互相約束的力量也是相當大的。集體的新風尚、好行為對個別孩子的教育、感染的力量是很重要的。如現在我所負責的中班,個別小朋友心胸狹隘、自私,為了改變這種思想,我要求孩子們都帶一樣自己喜愛的玩具到幼兒園開展活動,活動時分成四大組,相互交換玩具齊齊玩,齊齊樂。這樣通過集體的力量,培養孩子們的寬闊的胸懷,集體主義的觀念。此外,通過游戲幫助糾正孩子的缺點,效果也很顯著,如在游戲中可使個別孩子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和行為,了解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準則、規范、規則……這一切可以使個別孩子的思想、行為適合集體的要求,去掉或控制自己不利集體的性格及行為。
【幼兒園教師如何教育“個別孩子”】相關文章:
• 法國幼兒園教師質量保障機制及其啟示
• 思想政治工作是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的基礎
• 管窺學前教育師資流動的負面影響
• 數字幼兒園系統功能研究
• 淺談幼兒園德育教育
• 淺談如何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
• 幼兒教育中陶行知思想運用
• 幼兒園美術區角淺議
• 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多元化評價
• 落實目標管理 提高幼兒園管理實效性
• 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管理
• 幼兒園科學教育游戲化實施策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