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故事是幼兒最常接觸的文學體裁,也是幼兒園語言領域的重要內容,故事伴隨幼兒的成長,在幼兒教育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幼兒園故事教學的設計原則應做到精選故事內容,深入解讀文本,研讀了解幼兒,精準定位目標,把握活動設計要點等。
關鍵詞:幼兒故事 故事教學 設計原則
一、什么是幼兒故事
故事是一種具有連貫性、吸引力與感染力的敘事性文學體裁,有情節的、適合口頭講述的敘事性作品就是故事。幼兒故事具有故事的基本特征,內容單純、篇幅短小,與幼兒的接受相適應,供幼兒閱讀和聆聽,是幼兒最常接觸的文學體裁。
二、故事在幼兒成長中的作用
1.故事伴隨著幼兒的成長
童年的成長離不開故事,甚至伴隨著人的一生,那些代代相傳的故事,例如“孔融讓梨”、“狼來了”、“司馬光砸缸”等耳熟能詳的故事,帶給人喜怒哀樂,蘊含著教育意義,也增添了人們生活
色彩。[1]
2.故事促?M幼兒文學語言的學習
故事在形式上具有語言的藝術美,通過故事可以促使幼兒去嘗試使用故事中的文學語言,促進幼兒語言表達水平,實現從口頭語言到書面語言最后到文學語言的提升。
3.故事在幼兒教育中具有獨特作用
故事具有豐富幼兒詞匯,有發展幼兒語言、提高幼兒智力等方面的認知價值;有引發幼兒對文學作品興趣、體驗作品情感、陶冶性情、養成良好品格等方面的情感價值;有使幼兒感受情感美、語言美,從而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力、欣賞力、創造力的審美價值,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三、幼兒故事教學的設計原則
1.精選故事內容
教師在選擇故事進行教學活動時,首先要解決選材問題,這是故事教學成功的首要條件。選擇幼兒故事,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思想性原則
幼兒故事的主題思想必須是健康積極的,能夠傳遞生活中的真、善、美,培養幼兒正確的價值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美德、精神,這是教師選擇故事作品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
(2)適宜性原則
小、中、大班的幼兒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選擇的故事必須在他們的經驗范圍內,難度層次應有所區別。為小班小朋友選擇故事要注意故事的人物、事件、情節都應比較簡單,情感變化單純,詞語富有色彩和音響,結構有比較工整的重復和變化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發展水平的提高,大班孩子的故事應該題材廣泛、想象豐富奇特,人物、情節、情感變化要更為復雜;為中班孩子選擇故事則應該介于兩者之間。
(3)審美性原則
故事是一種文學形式,教師選擇故事時應該充分考慮故事的文學審美性,使幼兒能夠感受故事的情感美、語言美、意境美等等,從而提高幼兒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促進語言的發展,培養正確的審美觀,促進審美能力的發展。
(4)多樣性原則
故事題材應該豐富多樣。每一個故事雖然都只表現某一方面的內容,但是許多不同的“題材”匯集起來就會形成豐富多樣的形式與內容。題材的多樣性會帶給孩子不同的情感體驗。比如表現“愛”的主題,《團結果》教育小朋友要團結友愛、《朱總司令和小朋友》則表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對小朋友的關愛,激發對老一輩革命家的敬愛之情,還有表現母愛、愛祖國情感的故事,都會帶給孩子不同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選擇故事時,一定要注意題材的多樣性。
2.深入解讀文本
教師在進行故事教學時,要把握故事最核心的價值,這需要教師提高自身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體驗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挖掘出故事最深層次的價值,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把自己對故事的理解與感動帶給孩子、感染孩子。一位特級教師對解讀文本有著精辟見解,他認為,要想真正上好語言課,必須學會解讀文本,走進文本,深入挖掘教材,要挖出文字背后蘊藏的東西,只有在課前有效地解讀教材,才能正確定位教學目標,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落實知識點和能力要點。[2]
3.研讀了解幼兒
(1)了解幼兒故事學習的經驗發展階段
幼兒在故事教學中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幼兒能夠知道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環境,知道故事的主要人物,理解故事主要內容,知道故事的開始和結尾,發生了什么事。
第二階段(穩定階段):在這個階段,幼兒能初步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和動作,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對話和動作來講述故事,感知故事情節發展的主要脈絡,理解故事起始、發展、高潮和結尾。
第三階段(拓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幼兒已經對故事有了更深的感受和理解,可以運用故事中的書面語言和句式來進行描述,感知故事的表現特點,初步概括故事的主要情節進行講述,并且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預測故事的情節發展,能續編、創編故事。
了解幼兒故事學習的經驗發展階段,有助于教師的教學過程環節清楚,重點突出,有針對性的解決重難點。[3]
(2)了解幼兒故事學習的層次
教師設計教學環節要把握感受、理解、欣賞、表現創造四個層次。教師繪聲繪色的講故事,可以使幼兒充分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要表達的情感,在這個基礎上進而理解故事內容,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故事的基本要素,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幼兒就能夠欣賞故事文學語言的美,文學情感的美、才能產生共鳴,激發他們表現創造的愿望,結合生活經驗去想象創造,表現創造一定要在充分感受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因此教學過程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層層遞進。
(3)依據故事和幼兒發展水平分析幼兒學習的難點
故事中的要素,如時間、地點、情節發展、人物形象性格特點以及幼兒對故事中詞匯的理解、表現手法的理解、人物情緒情感變化的理解,故事主題意境的理解等,都可能是幼兒故事學習時的難點。教師要根據幼兒發展水平及差異,分析哪些是幼兒學習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解決難點。
【幼兒園故事教學的設計原則】相關文章:
• 幼兒園語言教學 “五法”
• 幼兒園音樂教育之我見
• 幼兒園“數學繪本”教學探析
• 關于幼兒園文化建設的研究
• 幼兒園有效教學的問題及解決
• 淺談幼兒園教學管理的小策略
• 幼兒園表演游戲特點與指導策略
• 幼兒園小班常規習慣的培養
• 幼兒園節日課程文化之我見
• 如何做好幼兒園保育管理工作
• 當寶寶帶回了幼兒園的東西
•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工作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