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音樂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幼兒階段,必須重視幼兒的
音樂教育,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創造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想象力,從而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使幼兒的創造意識得到激發,進一步使幼兒音樂教育更加有時效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音樂教育;幼兒教育;興趣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音樂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創作性發展潛能,提升創造力;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增進對世界音樂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人際交往、情感溝通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是一種有聲音、有情趣的藝術活動。音樂能帶給人們美感,使人們獲得商尚的情感。音樂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維,發展語言,豐富想象的作用,音樂有審美功能,能給予幼兒美的享受,美的音樂能夠使幼兒情緒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在多年音樂教育實踐中,使我深深體會到培養幼兒的興趣是學習音樂的關鍵。
一、精心選載,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是幼兒進行活動的力量,只有激發他們的興趣才可能挖掘他們的潛能,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音樂活動成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目的活動。
1.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精心選載。選取音樂教材時,必須注意既有教育意義又要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兒。在設計音樂教學活動時,首先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不能把一首大班歌曲教給小班,這樣孩子是無法接受的,其次要精心的選載,選 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愛的歌曲,在不同場合出現不同的音樂,能有效激發幼兒的興趣,如:《龜兔賽跑》游戲時小白兔的音樂就要選擇活潑的歡快的節奏,才能體現兔子蹦跳的情景,小烏龜爬的音樂則要選擇舒緩的音樂等等,不同形勢的音樂能促使幼兒躍躍欲式,參與活動的興致頓然提高。
2.讓幼
兒歌聲更美。幼兒喜愛唱歌,但興致一來,就會不由自主的喊叫,這樣下去,極易損害嗓音并影響聲帶發育。而幼
兒歌唱發聲訓練比較難掌握,而且較枯燥,乍樣讓幼兒集中注意力,能心到、口到、眼到呢?在訓練中我注到講解示范時形象,有趣,并注意到時間的科學性,比如:呼吸是歌唱發聲的動力,正確的運用呼吸的原理,我讓幼兒“稍息”的站立姿態站立,避免了身體的僵硬,但又要積極有力,我讓幼兒想象后背有堵墻,感覺有依靠,手叉腰,然后做小狗吠氣,這樣,就能訓練幼兒發出既是輕聲又有力度的聲音來唱好彈跳,有力的歌。在訓練幼兒頭聲方法時,我除了注意一般發聲的科學性之外,還注意時間按排的科學性,幼兒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如果長時間的練習,幼兒會產生厭倦情緒,挫 傷他們學唱的積極性,因此,不能急于求成,要因人因時,見縫插針,讓幼兒的歌聲更美。
二、營造情景,激發幼兒想象能力
1.充分利用身邊的教育資源,營造學習情景。
營造情景和激發幼兒的想象力需要借助一定的載體,同時教師還要具備其他方面的專業素養,農村有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只要教師用心去構思,就可以幫助幼兒搭建一個想象與表現的平臺,豐富幼兒的表達表現手段,比如:音樂游戲“獵人”的教學活動我就是這樣創設環境的,找幾個空紙箱,稍做加工,添畫上小猴、小狗、小貓的頭飾,在布置上大樹、小草等等,一間間不同形狀的小動物家就展現在幼兒的面前。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為幼兒營造了一個有情、有趣的音樂“童話世界”,孩子們玩在其中、樂在其中,在感到音樂快樂的同時發展著音樂的智慧和素養。
2.和幼兒有效的互動。和幼兒有效的互動是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質,例如:對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對幼兒主動模仿,自主學習精神的欣賞,對幼兒大膽想象,積極創造品質的肯定等,這些都反映教師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關注。在與幼兒互動的過程中,有時要充滿感情地傾聽,接納幼兒的想法,有時要富有激情地總結,歸納幼兒的經驗;有時又要饒有興趣地追問,刺激幼兒的想象……在這種積極的師幼互動中,孩子在表達中思考,在學習中成長。,
3.材料的提供要有科學性、有效性。
教學新歌時,圖譜、多媒體
課件,以及情景的創設等等都是常用的教學策略,它能取到的作用就是幫助孩子記憶歌詞,區分不同的節奏,感受歌曲的旋律。在提供材料時,我們還應遵循規律,活動中的教學材料應是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所能認知的,避免過分新穎影響孩子的學習,并能為孩子的學習提供充分的情感支持。
三、用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幼兒創造意識
1.在韻律活動啟發創造意識。在韻律活動中讓幼兒自己來創編,不僅能使幼兒的動作獲得發展,而且還能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產生極為有利的影響。幼兒通過肢體語言,往往能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在韻律活動中,讓幼兒自由的用身體動作反映音樂節奏的強弱、快慢;也可以讓孩子們將平時種種的自然動作,如走、跑、跳等創造成帶有童趣,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還可以為孩子創設一些特定的情景和角色,如“秋風中的小樹葉”、“海洋里的魚”、“農場里的動物”等等,讓他們根據生活經驗自由去聯想,盡情去表現和發揮。
2.在歌唱活動中幼兒體驗創造的樂趣。
鼓勵幼兒嘗試為歌曲編歌詞,例如:《小雞小鴨》這首歌,在學完后,讓幼兒自己想一想,還有哪些小動物碰到了一起,它們在一起講些什么,玩些什么。幼兒興致很高,想出了如“小狗、小?、碰在一起,小狗汪汪汪,小貓喵喵喵。”、“小魚小蝦,碰在了一起,小魚游游游,小蝦跳跳跳。”等。這樣的形式能在輕松活潑的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和不斷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作意識,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音樂教育家穆塞爾說:“在普通學校里,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欣賞而進行教育”,學生通過聆聽歌唱演奏或表演等活動,豐富音樂知識,陶冶性情,培養感受和鑒賞音樂美的能力,并能在欣賞活動的的主動參與中豐富想象力,培養創造能力。快樂是孩子學習、探究、嘗試的動力,孩子因為快樂所以學習,因為學習所以快樂,在音樂活動中多給幼兒自主的空間,創造的空間、合作的空間、交流的空間,讓幼兒分享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在感受音樂快樂的同時發展音樂的智慧和素養。
【幼兒園音樂教育之我見】相關文章:
• 如果孩子投訴幼兒園
• 手機里的幼兒園
• 讓愛與教育在幼兒園同行
• 新入園的幼兒教育策略
• 傳統棉紡工藝與幼兒園特色教育
• 幼兒園能跳級嗎?
•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應當融入心理學
•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創新
• 思想政治工作是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的基礎
•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有效開展
• 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有效性實踐初探
• 創建互動式的幼兒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