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幼兒教育;幼兒園生活;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1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6(B)―0055―01
一、新入園幼兒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原因
1.對父母的高度依戀使幼兒產生分離焦慮現象。
對父母的高度依戀是幼兒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首要因素。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幼兒從出生起,逐漸對父母產生依戀。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依戀對象是否在場或是否在幼兒的視線之內,對幼兒來說非常重要。因此,幼兒一旦與自己的父母分離,便會從心理上感到不安全,從而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焦急、不安、哭鬧、恐懼等各種心理,即產生分離焦慮現象。
2.環境變化,破壞了幼兒原有生活中的“生態平衡”。
剛剛進入幼兒園,幼兒最先感受到的就是日常生活環境的變化。環境、同伴,一切對于幼兒來說都是陌生的,與他們原有的生活環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在新的“生態平衡”還未建立起來時,幼兒表現出種種不適應也在所難免。
3.規則變化,使幼兒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入園后,許多幼兒都會明顯地感到,幼兒園中的行為規則與家中的行為規則有很大的不同。幼兒在家自由隨便,他們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喜好無拘無束地進行各項活動。但在幼兒園集體生活中,一定的行為規則與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幼兒的所有需求不可能一一得到滿足。因此,這些規則與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幼兒的某些行為,這些也使幼兒感到不適應。
二、讓新入園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對策
1.家長陪同入園。
在開學前,家長可以帶幼兒去幼兒園附近熟悉一下環境,多接觸學校的教師和小朋友,使幼兒對幼兒園產生感情,激發幼兒入園的欲望。在平時可鼓勵幼兒多和小伙伴交往,讓其逐漸學會分享、合作。同時,家長還應從心理上引導幼兒,給幼兒講幼兒園里有可愛的小伙伴,有喜歡幼兒的教師和有趣的玩具,使幼兒對未來新環境感到好奇和向往。
2.入園前,調整幼兒的作息時間,并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一般來說,幼兒園要求幼兒上午八點前入園,幼兒到幼兒園太晚,就會錯過很多早間活動。因此,在入園前幾個月,家長最好制定一個和幼兒園生活時間接近的作息時間表,幫助幼兒調整作息時間。同時,家長要盡早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比如,獨立入睡、安靜坐好用餐、學會洗手、能主動表示大小便、能自己穿脫衣褲和鞋子的能力。
3.教師要關愛幼兒。
幼兒入園后感到不適應,大多數原因是離開原來依戀的父母后,恐懼和孤獨引起的。因此,教師要用慈母般的關愛對待每一個幼兒,讓幼兒感覺到教師是愛他的,教師是可以信賴的。這樣,幼兒才能盡快地信任教師,依戀教師,使其獲得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滿足,從而消除恐懼感和孤獨感。
4.適當放寬對幼兒的約束,鼓勵大家一起玩。
幼兒在家的時候大都是隨意的,沒有其他的規定和約束。來到幼兒園后,他們會失去一定的自由,不再是隨心所欲的。入園后,如果在行為舉止上受到太多的約束,幼兒就會對幼兒園產生抵觸情緒而不愿入園。所以在幼兒剛入園期間,教師要盡量滿足幼兒的要求,并鼓勵大家一起玩,讓幼兒在幼兒園同樣可以感受到自由。
5.利用玩具、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幼兒入園后,教師要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內的各種設施及玩具,觀看大班幼兒進行的各種活動,讓幼兒被活動和玩具所吸引,從而使他們對幼兒園生活產生向往。同時,還要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安排更多室外的活動,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到廣闊的戶外進行活動,讓他們在戶外活動中放松緊張的情緒,逐漸適應幼兒園生活。
【讓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相關文章:
• 返璞歸真,讓民間游戲重返農村幼兒園
• 以鄉土資源優化幼兒園一日活動
• 淺析幼兒園建筑選址和設計
• 幼兒園膳食規范管理之策
• 加強生態教育促進幼兒園文化建設研究
• 幼兒園CAI課件設計與制作技巧
• 淺談幼兒園游戲的重要性
• 論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
• 互聯互通的幼兒園信息化建設實踐探索
• 有效教學下幼兒園論文
• 淺議提高幼兒園蒙語教學質量的方法
• 鄉土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