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兒歌是幼兒較早接觸的文學作品之一,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充分挖掘
兒歌形式的多樣性,了解兒歌的特點和教育作用,將其巧妙地用在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教育中,通過兒歌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和對兒歌的仿編、創編活動,有效提高幼兒教育的實效。
【關鍵詞】兒歌 兒歌形式 兒歌特點 兒歌的教育作用
兒歌是兒童歌謠的簡稱。自從人類有了語言,就出現了人們口頭創作的兒歌。兒歌因其短小精悍、內容活潑生動、朗朗上口、易記易誦的特點深得人們的喜愛。兒歌具有優美的
音樂、和諧的節奏,可以給孩子們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當嬰兒還不會說話時,他們在搖籃里或成人的懷抱里,就已開始聽成人吟唱歌謠了。因此,兒歌是最具“人之初文學”意義的文體。作為幼兒教師,我覺得兒歌對增長幼兒的知識、訓練幼兒語音,陶冶幼兒情操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全面了解兒歌形式的多樣性,充分認識“兒歌”獨特的教育功能,巧妙地將這一文學形式融入到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兒歌教育的實效。
一、多方面挖掘兒歌,全面了解兒歌形式的多樣性
多方面挖掘兒歌,首先應從兒歌本身的內容開始。兒歌涵蓋了生活、科學、自然等領域的諸多內容,幼兒可以從中吸取知識、受到教育,是因為這些兒歌的內容都與幼兒生理、心理、語言的發展特點有著極為重要的密切的聯系。兒歌的內容豐富多彩,如果從兒歌的語言特色上分類,大致可以把兒歌分成八類,這八種類型分別是:搖籃歌、游戲歌、數數歌、問答歌、連鎖歌、謎語歌、繞口令、顛倒歌。這八大類型的兒歌從形態特點上又可以概括為自然形態類型、社會形態類型和人生形態類型。
1.自然形態類型的兒歌主要引導幼兒感知動物、植物和自然現象
幼兒通過感知,來獲得對物質世界的認識,來發展心理機能。如感知動物的兒歌《小白兔》:“小白兔,穿皮襖,耳朵長來尾巴小。豁豁嘴,胡須翹,一動一動老在笑!备兄参锏膬焊琛抖苟埂罚骸岸骨v好像綠絨條,裹著豆豆睡覺覺!备兄匀滑F象的兒歌《月亮》:“有時像小船,有時像圓盤。你跑他也跑,你慢他也慢。”
2.社會形態類型兒歌 兒童的社會化過程主要是兒童通過感知社會來逐漸完成的。感知社會型兒歌正好反映了兒童社會化這一重要內容。社會形態型兒歌是對家庭、對幼兒園、對社會風俗、客觀事物進行描述。
(1)社會文化型兒歌:有表現精神文化的《新年到》:“新年到,真熱鬧,姑娘要花,小孩要炮,老奶奶要塊大年糕,老爺爺要頂新氈帽!庇斜憩F物質文化的兒歌《小剪刀》:“小剪刀,張嘴巴,不吃魚,不吃蝦,愛吃我的手指甲。”
。2)教誨型兒歌:教誨型兒歌是要讓幼兒知曉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行為規則和道德規范,內容十分廣泛。常見的教誨型兒歌如《喜鵲叫》(教幼兒懂禮貌主題兒歌);《大家都說普通話》(教幼兒守規矩主題兒歌);《做做做》(好習慣主題兒歌)。
。3)親社會主題兒歌:親社會行為是對他人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包括友愛、分享、謙讓、助人、團結。對幼兒健康發展和適應社會具有重要作用。如《排排坐》《好朋友》。
3.人生形態類型兒歌
指個人的生活形態,包括了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形態和情感上的形態,以及游戲生活中的形態。
(1)生活型兒歌:指滿足幼兒生活上的飲食、睡眠,及幼兒健康成長等方面的兒歌。如《夢》《湯圓》。
。2)情感型兒歌:如《白云》《清潔工》《爺爺和孫孫》。
。3)游戲型兒歌:游戲型兒歌就是專門配合幼兒游戲編的兒歌,幼兒在游戲中離不開言語活動,有時,有的幼兒會一邊玩,一邊自言自語。游戲型兒歌的教育核心就是要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發展智力和心理機能。
〈1〉運動游戲兒歌:是配合、引導幼兒身體運動而吟唱的兒歌。如《溜冰》《跳繩歌》《金鼓槌》。
〈2〉語言游戲型兒歌:是以語言為游戲主題的兒歌。包括繞口令《布補鼓》、問答歌《比尾巴》、顛倒歌、謎語歌。
二、兒歌的特點
兒歌是表達幼兒對現實世界和內心世界的認知和感情。它的接受對象主要是3―6歲的幼兒。兒歌語言通俗凝練,形象性強,聲韻和諧,讀出來、唱出來都是朗朗上口,節奏感極強,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1.韻律和諧,節奏明快
兒歌富有
音樂性,節奏鮮明,韻律優美。兒歌是供幼兒用來吟唱的,好記好誦,并能給幼兒帶來韻律感。押韻是兒歌最突出的語言特點。如《袋鼠》:“小袋鼠,真淘氣,一頭扎到袋子里,媽媽和寶寶在一起,寶寶和媽媽不分離。”有的幼兒兒歌還采用摹聲詞和疊詞疊韻,使整首兒歌都呈現出漢語語言的音樂美和回旋美。如皮作玖的兒歌《小鳥學我操操》:“風吹楊柳飄飄,小鳥學我操操:我伸腿,它踢腳;我拍手,它跳跳;我把腰兒彎彎,它把尾巴翹翹。操好了,再見了,小鳥‘噗哧噗哧’飛走了!比柩骸癷??o”韻,使用摹聲詞及疊詞疊韻,增強了兒歌的音樂性。
2.語言淺顯,主題單純,結構單一
兒歌從幼兒搖籃時期就伴隨著他們的生活,母親嘴里哼唱的都是簡單的、直白的語言。語言淺顯,一聽就懂。幼兒上了幼兒園,對外界的了解還很淺顯,他們對外界的感知主要體現在直觀感受上。因此,兒歌對人、事、景、物的描寫簡單具體,易于幼兒理解。兒歌篇幅相當短小,結構簡單緊湊,都以四句、六句、八句的形式出現。當然也有較長的。就每句所組成的字數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雜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單純,自然就易學易唱。如滕毓旭的《小燕子》:“小燕子,真靈巧,飛得低,飛得高,尖尖的尾巴像剪刀!敝20個字,就描繪出燕子的生活習性和外形特點,簡短、單純,易誦易記。
3.形象具體,趣味盎然
兒歌充滿了童真、童趣,語言形象、生動、具體,迎合了孩子的口味,切入孩子的心靈。如《小蚱蜢》:“小蚱蜢,學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彈,腳一蹺,‘哪個有我跳的高!’草一搖,摔一跤,頭上摔個大青包。”形象生動地描寫了小蚱蜢學習跳高時驕傲自滿的樣子,趣味盎然。 三、兒歌的教育作用
幼兒最早接觸的文學樣式是兒歌。兒歌總是和幼兒的游戲活動相伴相隨的,因此兒歌對幼兒的作用也就和游戲的作用聯系在一起,使幼兒在歡歌嬉笑中受到文學的感染。
1.兒歌發展幼兒的語言,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感知世界的能力
幼兒感知事物從表象入手的特點,決定了他們樂于聽取具體形象的話語,而兒歌恰是以它生動活潑的獨特語言方式,迎合了孩子們的口味,切入幼兒的心靈,發揮著多方面的作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眱焊璧恼Z言簡潔、明快和優美,通過老師家長等傳授給幼兒,并使之經;钴S于幼兒的口耳之間,自然是幼兒學習語言的良機。同時,兒歌奇妙而美麗的幻想,對幼兒也具有無可比擬的藝術魅力,它能極大地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一些簡單兒歌的仿編,幼兒能夠逐步學會運用明白、準確的語言來進行思維和表達思想,對訓練幼兒敏捷的思維能力十分有利。因此在進行語言活動時,我們一方面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一些“繞口令”來訓練幼兒的語言水平和發音,如《布補鼓》、《兔布醋》等。另一方面,更可以多提供給幼兒一些仿編和創編的機會,讓幼兒在體驗兒歌優美語言的同時,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家》、《月亮》、《數花燈》等兒歌就都很適合幼兒進行仿編和創編。
2.兒歌是幼兒情感教育的需要,也是培養幼兒良好思想品德的需要
泰戈爾在《兒歌》中說到:“那些兒歌對于認識我們的語言和社會歷史具有特殊價值,但我更喜歡的是,他們有一種簡樸而自然的詩歌情感!庇纱丝梢,兒歌中的情感因素是更能打動心靈的東西。兒歌吟唱中,優美的旋律、和諧的節奏、真摯的情感可以給兒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幼兒聽唱兒歌既可以聯絡與周圍人的感情,也可以使他們的情感得到抒發,從而調節他們的情緒,使其得到愉悅。在德育教育備受重視的今天,“從小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家人、愛幼兒園的情感和感知社會風俗、客觀事物的習慣”也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有針對性地選取一些注重情感、培養思想品德的兒歌引導幼兒學習,也成了幼兒園教育的任務。例如:兒歌《四大發明我知道》:“印刷術,真方便,宋朝畢升他最先。造紙術,他發明,漢朝蔡倫真聰明。指南針,真叫妙,銅盤上面來指南;鹚幓鹚幫Υ螅瑧饑鴷r期來制造。四大發明我知道,它們的用處真不少!”通過這首兒歌的學習幼兒不僅了解了四大發明方面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眼界,更讓幼兒感受到祖國文化的源遠流長,愛科學、學科學之情油然而生。《小熊過橋》、《國旗國旗我愛你》、《老師老師本領大》等很多經典兒歌也是對幼兒進行良好品德培養的好教材。
3.兒歌是幼兒啟迪心智的需要,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兒歌中有介紹山水草木和鳥獸蟲魚的形象、習性和功能的,有描述日月星辰、四季變化的,有介紹淺顯的自然和生活常識的,有介紹簡單的數目和時間觀念的……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兒歌是引導兒童認識世界、認識自己、步入人生的第一個領路人、啟蒙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健康領域中強調:“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敝灰處熅牡剡x擇,及時地引導,兒歌在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小班幼兒在學習洗手時,就可以巧妙地運用這一形式。在洗手的時候,幼兒邊洗邊念:“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換只手,再搓搓,沖沖沖,沖沖手,沖沖沖,沖干凈,關上龍頭甩三下,一二三!边@樣小朋友在不知不覺中根據兒歌引導的步驟就完成了洗手的任務。為了讓班級里孩子養成文明的用餐習慣,吃飯時不講話、不剩飯、不撒飯,教幼兒學習這樣一首兒歌:“吃飯時,坐端正,右手拿調羹,左手扶著碗。細細嚼,慢慢咽,不剩飯,不挑菜,自己吃飯真能干。”孩子們一下子感到浪費糧食是多么可恥的事情,并愿意改掉剩飯、撒飯、吃飯講話的壞習慣。又如,兒歌《蓬著頭》:“蓬著頭,烏著臉,跑到人前真討厭。梳一梳,洗一洗,跑到人前都歡喜!倍潭處拙,使幼兒在歡快的笑聲中受到要“勤梳頭、洗臉,愛清潔,講衛生”的教育,幼兒往往會因此養成講究個人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
兒歌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文學作品之一,是感性的、生動的,也是豐富的、深廣的。它是沐浴幼兒的溫暖陽光,是滋潤幼兒的甘甜雨露,更是幼兒教師的好幫手。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才能使兒歌教學活動有效,有序地開展。再次,我們要充分挖掘“兒歌”獨特的教育魅力,巧妙而深入地利用這一文學形式,組織好幼兒的各項教育活動。在涉足于廣闊兒歌天地的同時,更好地發揮兒歌的無限潛力,不斷提高幼兒教育工作的實效。
【參考文獻】
[1]周兢,玉珍有.《幼兒園語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汪乃銘,錢峰.《學前心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大屯鎮中心幼兒園)
【論幼兒園兒歌的教育作用】相關文章:
• 讓孩子笑著進幼兒園
• 回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
• 淺談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創新
• 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自信心的策略
• 幼兒園閱讀文化建設初探
• 培養良好習慣提高幼兒園養成教育有效
• 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情境創設
• 忽然不想上幼兒園的孩子
• 試論幼兒園的精細化管理
• 幼兒園中班課程生活化的思考
• 論幼兒園后勤人員的素質要求
• 探究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