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初入園,要離開父母獨自留在幼兒園,被迫離開他們高度依戀的親人,在幼兒園里暫時沒有找到可以繼續依戀的對象,依戀感無法得到滿足。幼兒入園雖然是暫時與親人分離,可能某些幼兒認為是永久性的分離,故而吵鬧的更兇。如果家長離開,他會感到自己被拋棄了;同時,幼兒教師要照顧許多的小朋友,不可能只關注唯一的人,于是幼兒會產生一種失落感、與焦慮感。
【關鍵詞】心理行為;家長工作;入園準備
【案例:卓瑪今年剛入園,她是班上哭鬧最厲害的孩子,整天哭著找爸爸,早上不肯來園,從進門就開始哭,誰都說不上話。后來,我找空抱抱她,和她說說悄悄話,摸摸她的小臉,有時候還和她做鬼臉、刮鼻子,一起玩玩具,漸漸地,她接受了我,還把我叫媽媽,在我臉上親,感覺她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一樣。一天早上,她是笑著來的,她爸爸告訴我:孩子回家告訴他說我不是老師是媽媽。現在卓瑪每天都很高興的入園,開開心心的在幼兒園生活。】
上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兒園后,一切都陌生得難以接受了,幼兒就必然會產生不安感,由于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他們稍不合意就會發脾氣、大聲喊叫、哇哇哭鬧。因此,如何讓新入園幼兒穩定情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顯得尤為重要。
一、入園焦慮作為幼兒的一種普遍的心理行為,可以說是初入園幼兒的一種心理年齡特征
具體原因解析如下:
被迫離開高度依戀的親人。3--5歲是幼兒產生依戀的一個高峰期。由于幼兒長期與親人生活在一起,對親人產生了一種極度的依戀情感,表現為時時看見親人在身邊,與他們保持親密的身體接觸,這樣他們才會覺得自己是被關愛的,而且是唯一的受寵者,感到安心、安全、踏實、舒心。幼兒初入園,要離開父母獨自留在幼兒園,被迫離開他們高度依戀的親人,在幼兒園里暫時沒有找到可以繼續依戀的對象,依戀感無法得到滿足。幼兒入園雖然是暫時與親人分離,可能某些幼兒認為是永久性的分離,故而吵鬧的更兇。如果家長離開,他會感到自己被拋棄了;同時,幼兒教師要照顧許多的小朋友,不可能只關注唯一的人,于是幼兒會產生一種失落感、與焦慮感。
二、做好家長工作
新生入園前與家長溝通,一是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和家庭環境、父母素養以及他們在對待幼兒教育問題上所持的觀點等;二是通過家訪與幼兒接觸,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園前,教師盡可能對每個幼兒都能上門家訪或電話聯系。具體做法是:親切自然地進行自我介紹,允許幼兒稱呼自己阿姨,因為“阿姨”比“老師”更容易讓孩子感到親近;叫叫幼兒的小名,牽牽他的小手,通過身體的接觸使幼兒對教師產生好感;和孩子一起玩他們喜歡的玩具,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還可采取送小禮物的方法縮短彼此間的距離;向家長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慣及飲食愛好,以便教師在幼兒園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三、幫助幼兒做好入園準備
入園前,可邀請幼兒來園熟悉環境,讓幼兒在父母的陪同下參觀幼兒園,認識班上的老師,讓孩子看看幼兒園有滑滑梯、哥哥姐姐怎樣唱歌、跳舞、做游戲,他們就會覺得幼兒園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產生“想上幼兒園”的欲望。同時,可建議家長在家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了解幼兒園(部分家長會告訴孩子,不聽話上幼兒園老師不要等等不利于幼兒接受幼兒園的語言),另外,還可指導家長培養幼兒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臉、上廁所等;提前按照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兒生活,使幼兒的生活規律與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相吻合。
四、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
在陌生的環境里,幼兒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則會形成安全感。
首先,老師要始終在幼兒身旁細心照料,讓幼兒感到時時刻刻有老師存在,這樣他們會感到安全一些,幼兒早期觸覺較為敏感,多與幼兒肌膚相親,如摸摸幼兒的小腦袋,拉拉幼兒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說幾句悄悄話等,都讓幼兒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和依戀感。
其次要用最溫柔、最親切的語言勸導幼兒。孩子有哭鬧行為,應和顏悅色地加以勸導,而不要用尖利的甚至惡狠狠的語言去恐嚇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給公安局”;“再哭,把你一個人鎖到黑房子里”等恐嚇語言是必須防止的。這樣做或許一時也能奏效,但要知道這會造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對老師抱有畏懼感和不信任感。另外,教師應盡量滿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歡什么樣的游戲,喜歡玩什么玩具,喜歡和誰做朋友,能讓他們做的事情,盡量讓他們去做,并在其行動中盡量能給予表揚和鼓勵,孩子一旦受到表揚,就會很高興,很得意,孩子也就會順從老師的教育,服從老師提出的要求,逐漸對老師產生依戀感。
再次,要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新入園的幼兒不習慣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喝水、吃飯、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里一樣隨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規矩。這對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的三歲左右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老師不能遷就孩子不正當的要求,要適當地進行教育,教給他們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和游戲,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下學到本領。此外,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多開展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玩”是幼兒的天性,滑滑梯、唱歌、跳舞、畫畫是幼兒最喜歡的,因此教師可多帶幼兒去玩滑滑梯、玩玩具、教一些孩子喜歡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詩歌、故事,這樣既可以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這些游戲活動轉移幼兒想家想父母的情緒,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愉快地生活、學習,
五、鼓勵家長配合,家園共育
幼兒園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環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雖然孩子們在幼兒園時已經逐漸適應集體生活,但每當晚上或是周末特別是放長假回家后,再回幼兒園,又是哭鬧成群,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在家時可多給孩子們講講幼兒園有趣的事情,給他們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師指導孩子按照幼兒園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千萬不能包辦。
【淺談怎樣使孩子愛上幼兒園】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繪本教學
• 幼兒園班主任工作總結
• 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探究
• 幼兒園人力資源管理的任務與原則
• 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策略研究分析
• 幼兒園教師專業自主權狀況調查
• 淺談幼兒園剪紙課程的開展
• 淺談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
• 幼兒園教學的幾點體會
• 多元智能理論下的幼兒園課程設計機制
• 幼兒園游戲的魅力
• 幼兒園園長的領導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