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未來教室對于發展幼兒的智力水平、認知能力及創造能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未來教室的構建進行簡要的分析,并對未來教室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旨在推動未來教室在幼兒教育領域的廣泛發展,從而促進我國幼兒教育水平的顯著提升。
關鍵詞:幼兒園;未來教室;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7-140-01
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以信息、知識為標志的數字化時代,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所需要的人才類型也越來越多元化。在幼兒園教學中,需要為幼兒提供最優質的教學服務和培養計劃,在未來教室的教學環境中讓幼兒接受最優質的教學和培養,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一、未來教室的構建
1、未來教室的界定
未來是一個相對于現在和過去的概念,未來教室并不是一種具體的物理形態,而是相對于傳統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而言,更具現代化特色的教學方式。未來教室結合先進的技術和軟件等,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鼓勵幼兒進行溝通與分享的教學空間。
2、未來教室的構成要素分析
(1)硬件。硬件設備是未來教室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教室中創設教學情境、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未來教室在硬件的配備上除了普通教室的基礎設備之外,還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組成要件:一是智能錄播系統。該系統能夠實現對教室內部的全自動監控和錄播,將教室內采集的信號進行整合并進行同步錄制。該系統主要是為了實現對幼兒日常活動的記錄,教師可以根據記錄的視頻文件等對幼兒的基本狀況進行了解。二是電子白板。電子白板是一種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并結合感應技術、電子技術等,能夠為課堂教學提供媒體資源環境的集成化平臺。在未來教室中,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為幼兒們創設游戲、
音樂或故事情境,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三是電子書包。電子書包內具有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和學習軟件,這些資源在幼兒教學中能夠加強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并為探究性學習提供了有效的資源,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
(2)軟件。未來教室的軟件設置包括教學資源庫平臺、無線廣播系統及補救教學系統等,這些系統的設置可以有效提升幼兒園的教學水平。例如:平臺可以有效實現軟件與硬件的無縫整合,為教師和幼兒提供可以交流及咨詢的平臺。在該平臺上,幼兒可以通過電子書包查找想要了解和學習的資源;老師可以通過平臺為幼兒布置任務,并了解幼兒對任務的完成情況;家長也可以通過該平臺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情況及學習情況等。
(3)資源與環境。出了軟硬件設施之外,還需要注意資源與環境的需求。資源包括電子教材、教學資源庫、動漫教學資源等網絡資源。在教學環境上要具備無線寬帶網絡服務,使網絡多媒體教學更加方便、快捷。
二、未來教室的發展方向
1、大空間、科學化
傳統的幼兒園教室通常按照正規的長方形或正方形進行設置,這種傳統的模式并不利于幼兒發散思維的養成。而大空間、科學化的未來教室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大空間是指將教室的相對空間加大,這種方式有利于幼兒小組活動與教學實驗的開展。此外,由于幼兒天性好動,適當增加活動空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活動的安全性,也能夠拓展幼兒的想象空間。科學化是指按學科特性規劃教師的用途和位置,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對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充分發揮幼兒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資源重組
傳統的教學資源包括課本教材、校園網絡資源及教具等,如何將這些教學資源進行合理整合,幫助幼兒更好地利用這些教學資源,是現階段幼兒教育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為滿足探究式、自主式及合作式等各種教學模式,需要將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有效重組,可以通過建立數字信息庫的方式,幫助幼兒快速地查找需要的信息資源。在此過程中,幼兒園除了幼兒教師之外,還需要配備教輔人員,負責數字信息庫的構建,以及向幼兒及教師展示如何應用及操作等說明工作。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資源的利用率,還能夠提升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
3、新技術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多功能的媒體化教學以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但是在此過程中為保證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需要將新技術進行更新換代,以保證教學質量的不斷改善。首先,要進行新技術的研發。新技術應該能夠通過記錄教與學的行為,分析幼兒個體學習的有效性。未來教室中的新技術,需要能夠建立幼兒個體的有效模型,以增加對幼兒評價的多樣性與客觀性,避免傳統的以分數劃定幼兒等級的評價方法。就現在的技術看來,仍存在很大的發展和進步空間,如錄播系統在記錄課堂場景的過程中并沒有細化到每個幼兒的學習過程,并缺少對幼兒個體信息的有效整合及處理。因此,相關的技術服務還需進一步研發。其次,加強對感知技術的應用。現有的感知技術在應用主要是感應教室的燈光、空氣質量及溫度等物理參數。在此基礎之上,為滿足幼兒教學的個性化與人性化需求,可以利用感知技術將幼兒在課堂上的情緒、注意力穩定的時長、運動量等情況進行記錄,作為學生個體學習模式的研究內容。最后,將傳統技術與新技術進行有效整合。傳統的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雖然可能會被一些新技術所取代,但是其內在的功能性卻不會喪失。如書寫板這種基本教具,雖然行使的是最原始的書寫功能,但在新技術的研發下,書寫板可以添加智能記錄功能,并可以根據不同學科的要求及教學模式的需求,任意變換書寫板的位置及數量,可以更好地展現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 何 智.未來教室的發展方向探討[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5):78-80.
[2] 戴 克.你我可踐行的未來教室[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23):19-19,21
【試論幼兒園當中的未來教室】相關文章:
• 以新理念創設幼兒園環境
• 幼兒園潛在課程的內涵與開發
• 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藝術領域
• 幼兒園自制玩教具
• 幼兒園學科教學中怎樣滲透法制教育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
• 物質材料與幼兒園課程
• 淺談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互補
• 鹽城市民辦幼兒園園長素質調查
• 發展幼兒核心素養的途徑初探
• 幼兒園陶笛藝術教學
• 幼兒園早期閱讀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