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工作淺談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聽、最悲傷的歌︺
當經過三年學前教育的兒童離開自己熟悉的幼兒園,跨進陌生的小學校門時,這將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幼兒園和小學,歷來作為兩個相互獨立的教育機構而各行其職,兩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教育理論、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在生活制度、學習環境以及教育方式上也完全不同。這兩個相近的教育階段差別這么大,如果互不配合,沒有承啟,就會造成幼兒在新的環境中精神緊張、情緒不穩,甚至不愿上小學。這樣,既對幼兒的身心健康不利,也給教育工作帶來了困難,所以應該妥善處理好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的銜接工作。
幼兒進入大班,特別是第二個學期,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就要離園進入小學學習,所以幼兒教師要努力做好大班幼兒入學的準備工作,使幼兒樂于上學、喜歡學習。
一、改變作息制度
為了使幼兒入學后能較快地適應小學的生活節奏,可以將上課時間延長到35―40分鐘,適當增加每天上課的節數,每天下午可增加一節課,使每周上課總時數不少于17節。在課外活動時,要多讓幼兒進行自由的戶外體育活動,減少游戲,增加繪畫、看圖書、勞動、下棋等活動,并逐步減少睡眠時間,午睡時間可由原來的兩小時減到一個半小時,夜間睡眠時間由原來的11個小時縮短到10個小時。
二、環境布置的改變
活動室的布置要有學習的氣氛,要設圖書角。活動室的單椅可采用小長條雙人桌,按小學課桌的形式排列。教師要有計劃地逐步減少對絨布教具、磁鐵教具的使用,改為直接用黑板。同時,教師教學的語音速度也不宜太慢。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園是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幼兒在游戲中的心理活動主要是無意性和具體形象性。而小學主要的任務是學習,要求兒童心理活動的有意性與抽象概括性更多些。因此,在各項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幼兒心理活動的有意性,讓幼兒逐步學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應該注意的對象上,服從一定的目的任務。上課時,要培養幼兒認真傾聽老師講解的習慣,聽清老師的提問,做到問什么答什么。要專心聽同伴的發言,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注意正確的握筆和寫字姿勢,學習用品要整齊地放在固定位置并注意愛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如此,還要培養幼兒的求知欲望,以及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能力。
四、激發幼兒入學的愿望
可帶領幼兒參觀小學,使幼兒熟悉小學的環境并激發幼兒入學的愿望。要了解小學生上課前的準備工作,比如聽到鈴聲要迅速進入教室安靜坐下,以及上課的坐姿,寫字、舉手的姿勢及學習用品的擺放等等。
可介紹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少先隊活動,使幼兒對小學的學習生活產生較好的印象,激發幼兒盼望上學和帶上紅領巾的強烈愿望。
五、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
由于小學生的課間和課余時間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自理,這就需要幼兒要有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所以教師應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增強其獨立意識,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并自覺地去做,知道什么時候不該做什么,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培養幼兒自理、自立的能力,逐漸減少老師的直接照顧。要讓幼兒學會灑水、掃地、擦桌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增加值日生勞動內容,提高值日生的工作制質量。
六、做好離園工作
可舉行“幼兒園畢業典禮”,邀請家長參加。會上由園長和老師代表講話,向幼兒表示祝賀,提出新的希望;小、中班小朋友向哥哥姐姐祝賀;家長代表講話,表達對幼兒園的感謝、對小朋友的期待。要讓幼兒帶著老師、家長、小朋友的祝愿和希望去迎接小學的學習生活。
進入小學后,小學教師應考慮一年級兒童的身心特點,盡量減輕其學習負擔。 剛入學的兒童,一節課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鐘,各科教學要充分運用前二十分鐘的最佳學習時間。課堂教學的方式要多樣化,避免兒童上課時感到疲勞而坐不住。在課程安排上要注意動靜搭配,形象思維性強的和邏輯思維性強的課要搭配好。要注意把體育、美術、
音樂等課分別安排在五天的上、下午,使每天上下午都有活動性的課。
另外,希望幼兒園和小學的教師都能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互訪,熟悉、研究對方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調節各自的教學,密切地配合,共同搞好這兩個教育階段的銜接工作。
七、結論
我們注意搞好學前教育同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使所有的兒童受益匪淺,他們不僅有健康的身體、旺盛的盡力、活潑開朗的性格,而且對學習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具有了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入小學后如魚得水,學習非常輕松、愉快,正朝著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方向健康成長。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工作淺談】相關文章:
• 如何優化幼兒園一日的生活
• 淺談幼兒園檔案管理的經驗與體會
• 幼兒園教學點滴談
• 淺談幼兒園建筑設計
• 幼兒園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基本策略
• 電子白板助幼兒園歌唱教學“一臂之力”
• 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思考
• 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國語水平發展
• 我國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
• 學前教育幼兒潛能過度開發問題
• 幼兒園課程整體規劃:內涵、意義與任務
• 關于做好幼兒園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