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其中明確了良好常規在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獨立 解決生活問題等方面的重要意義。那么,如何加強對幼兒園班級常規的建立?
一、以積極的方式對幼兒提出要求
我們應該直接告訴幼兒應該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訴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要用正面積極的語言去引導孩子。如教師看到 幼兒在桌面游戲中,把積木亂扔在地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不要亂扔積木,把它撿起來!”有的孩子聽后反應不大,如果教師采取另一種方式,比較溫和但是堅決的方式,對他說:“××,這個籃子是積木的家,我們把地上的積木送回家吧。”這樣效果就會很好,(這里借用早教的觀點說說,教師在進行表揚和批評的時候應該具體到位,切勿模棱兩可。如:你今天表現的真好,應該說:你今天和小朋友玩玩具時沒有亂扔玩具真好、你今天自己吃飯沒有挑食很棒等等)。
二、利用環境創設常規要求
幼兒園的墻面、空間都蘊含著教育價值。老師可以運用具體形象的方法將常規體現在環境中。如:在樓梯入口處貼上小腳印,孩子就知道從哪上下樓梯;洗手處還可以貼上洗手的順序圖;衛生間貼上等待線,活動室內可用圖案標明各個活動區域;每個幼兒的用品上貼上標記,便于幼兒辨認、取放等等。
三、運用榜樣示范的方法
做老師的都有感觸,只要表揚某個小朋友,別的孩子就會紛紛模仿這個小朋友的行為。因此,教師應善于觀察,做到嘴勤,及時發現和表揚幼兒中的良好行為。教師要求幼兒說話要輕聲,可自己卻常常為了省事大聲音說話,長此在教室大聲的指揮聲中,幼兒也學會了大聲說話,大聲指揮別人。如果教師每次都能輕輕地走到需要指導的幼兒邊輕輕的說,孩子們有事也會走到你跟前輕輕告訴你的,而不會坐在位子上大聲告訴你。要求幼兒睡覺安靜,教師就要做到動作輕,不能老遠就喊:“快睡覺,別說話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舉例:我班巧巧)要求幼兒洗手時節約用水,教師和家長就不能開著水龍頭打肥皂;培養幼兒注意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教師和家長就要認真聽完幼兒講話。上學期我帶托班,發現班級孩子傾聽習慣特別不好,于是我們幾位老師積極采取方法,每天給孩子聽有趣的故事,聽舒緩的
音樂,慢慢的我們發現,孩子們安靜了、有序了、能聽老師的話了。(現在的孩子不缺乏視覺刺激,為了方便,家長經常給孩子看動畫片。所以要多給孩子聽
音樂、故事等,增加聽覺的刺激,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四、用音樂規范幼兒的活動
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靈,音樂可以讓吵鬧變得安靜,起到收心的作用。用不同的音樂來規范幼兒不同的活動,可以讓幼兒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鬧,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如在區域活動結束時,用一段優美的音樂,讓幼兒聽到音樂響起就自覺地整理材料,等音?坊壞交犢焓保?幼兒的材料就要整理結束,輕輕地搬小椅子回座位。在進餐時我們還可以播放一些優美、舒緩的鋼琴區,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進餐。午睡起床時播放一些柔和的曲子,孩子們聽見后會慢慢有序的起床、穿鞋等。我們園區的幼兒現在每天都是聽著音樂起床的。這里強調兩點,在選擇音樂的時候要根據活動的內容選曲,盡量選一些舒緩、優美、歡快的樂曲。另外,在固定的活動用固定的樂曲,比如:午睡時的搖籃曲、區域活動中的優美曲子等等,大家不要覺得麻煩,只要幾周孩子就會習慣,雖然開始的時候稍顯麻煩,可是對于安定幼兒情緒確實有幫助。實踐證明,節奏感好的孩子都非常聰明,可見音樂對孩子的影響。
五、運用
兒歌、歌曲進行滲透教育
兒歌短小精悍、瑯瑯上口,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可以反復使用兒歌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幫助幼兒掌握常規的要領。如:孩子吵鬧時,可以用,走路輕,說話輕,放下東西也要輕,這首《我叫輕輕》的歌曲;比如:午餐前孩子們要洗小手,我就會把自己編的兒歌融入進去: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濕濕手,打上肥皂搓一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叉叉……。當然,語言也是有節奏的,教師的語言至關重要,應做到準確、簡練、通俗易懂。上一次的家長會上小班一個當醫生的家長還介紹了個新的六步洗手方法也很有趣,大家可以一起做做,“內、外、夾、弓、大、立、腕”,孩子們學起來可開心了,現在我們已經在全園四個園區進行推廣。表演《我是好寶寶》的兒歌:“我是好寶寶,上課小手放得好,小小腳并并攏,小眼睛看老師,說話先舉手,做個好寶寶。”孩子們在兒歌的氛圍中慢慢知道活動的要求,都爭先恐后地要做老師的好寶寶。 以上是針對小年齡段的孩子建立的常規。
六、中大班和孩子共同討論,制定活動規則
中大班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這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和孩子一起討論、制定規則。討論能讓孩子獲得正確的認識,調節自己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知識、掌握方法、體驗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在和孩子討論規則前,我們首先讓幼兒理解,班級的常規是為了讓大家在幼兒園過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后和孩子共同討論制定區域活動的規則、學習活動的規則、戶外活動的規則、進餐、盥洗、午睡等活動的規則。共同討論出來的規則,可以讓幼兒更加明確遵守活動常規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孩子們既然參與了規則的制定,那么他們一定更愿意去響應和維護這些規則。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展,幼兒教育在其發展中也不斷向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問題,因此,沒有哪一種方法是永遠有效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把自己的方法和觀點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總結,形成體系,推進幼兒常規教育的有效發展。
【幼兒園班級常規的建立】相關文章:
• 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研究
• 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策略分析
• 淺議幼兒園課程設計
• 關于在全省幼兒園征集打造百所“幼兒園早期閱讀基地”的通知
• 談談幼兒園中的游戲教學
• 幼兒園創建良好環境的幾點做法
• 淺談幼兒園戶外區域活動
• 孩子在幼兒園學什么
• 幼兒園課堂教學工作淺談
• 淺談園長應如何管理幼兒園
• 切實推進民辦幼兒園的持續發展
• 加強幼兒園后勤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