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兒園的幾何形體教學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幼兒活動中,幾何形體的認識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幼兒學習一些簡單的幾何形體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作出辨認和區分,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能力與空間想象力。在幼兒認識幾何形體的發展過程中,他們認識的順序是由平面圖形向立體圖形過渡、由簡單向復雜過渡的。對于這些單調抽象的幾何形體認識,幼兒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而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是他們擴展視野、獲得知識、發展智力最重要的動力。因此,本文以提高幼兒學習幾何形體的興趣為出發點,在教學策略方面作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 幾何形體教學 興趣 教學策略
幾何形體是對客觀物體形狀的抽象和概括。幼兒園的幾何形體教學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學習一些簡單的幾何形體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作出辨認和區分,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能力與空間想象力。
但是,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因為幾何形體本身很抽象和概括,教學內容往往就比較空洞乏味,通過平常幾何形體教學活動中的一些觀察也不難發現,孩子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究其根本原因,那是因為孩子們對幾何形體不感興趣,所以他們學習的熱情不高,往往活動只進行了一會兒就得加強紀律教育。
那么如何來進行幼兒幾何形體的教學呢?這一直是令我們幼兒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由于幼兒空間知覺的發展比較緩慢,因此,幼兒對幾何形體概念的感知和認識有一個過程,是一個需要先內化再外化的過程。
一、 幼兒認識幾何形體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幼兒認識幾何形體容易受他們生活經驗的影響
2~3歲的幼兒認識物體的形狀受他們自己生活經驗的影響很大,往往把幾何形體理解為他們所熟悉的物體。例如,見到球體形狀的物體,就叫大皮球、大蘋果;見到不同形狀的圓形就說是餅干、插片等。到了小班,幼兒能叫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名稱;中班幼兒已經能夠區分幾何形體與他們熟悉的物體,并開始把幾何形體與他們熟悉的物體進行比較。例如,幼兒會說“橢圓形像鏡子”等;大班幼兒開始把幾何形體作為物體形狀的標準形式,去衡量物體的形狀,能夠說出物體的某部分的形狀像哪種幾何形體,例如,燈管是圓柱體的,皮球是球體的,餅干是正方形的,魚盤是橢圓形的等。
(二)幼兒認識幾何形體是從具體的物體向抽象概念過渡的
幼兒開始只能認識具體的物體,沒有抽象的圖形概念,分不清幾何圖形和具體的物體,例如,把圓形叫做太陽,把并列的兩個圓形叫做眼睛,把正方形叫做手帕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逐漸能區分幾何圖形和具體的物體了,會說圓形像太陽、像盤子,三角形像紅領巾等;進一步才能把幾何圖形作為比較、區分物體的標準,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知道盤子、車輪是圓形的,火柴盒是長方形的等。
二、選擇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幾何形體的認識往往過于單調抽象,幼兒容易產生厭學情緒。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擴展視野獲得知識、發展智力最重要的動力。在幼兒園的幾何形體教學中,為了利用多種好的教學策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幼兒園幾何形體教學的生活化
《綱要》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1、攝取幼兒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幾何形體。如球是圓的,手絹是方的,屋頂是三角形的。教師要善于從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從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使幼兒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的事物中認識幾何形體,對幾何形體產生親近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體會到學習幾何形體的快樂。如出示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皮球、手帕、紐扣、七巧板等實物,然后通過電腦畫畫,抽去實物,留下三角形、正方形的幾何圖形讓幼兒發現這些幾何圖形就藏在我們的周圍,看得見、摸得著,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
2、淡化抽象的概念復述,強化直接生活經驗,領悟幾何形體涵義。
在幼兒園幾何形體教學中,過分強調幼兒用規范的數學語言闡述概念,而忽視幼兒已有的生活背景基礎,反而會把幼兒帶進“死胡同”,使本來容易理解的知識人為的復雜化,使幼兒感到幾何形體枯燥無味,產生厭學情緒。如中班《認識梯形》,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如果生硬的要求幼兒用抽象的概念解釋梯形的含義,幼兒只會越學越糊涂。在實際生活中,幼兒對梯形的最直接最初的理解就是:四條邊、像正方形和長方形,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樣的表述符合幼兒思路,適合幼兒的生活基礎,幼兒容易接納,學得輕松。
3、創設豐富的幾何形體環境,貼近幼兒生活,鞏固幾何形體認識。
創設幾何形體環境時,不只著眼于活動室的一面墻、一個角,而是把幼兒周圍所有的環境都充分利用起來,變單為多,變視覺刺激為多種刺激。筆者在設計時根據墻面大小把材料制成平面與立體結合的畫面。如中班活動室的主墻上布置有幾何圖形組成的房子、汽車、娃娃等,下方留有一塊空間讓幼兒操作、驗證。在活動室的邊邊角角貼上一些幾何圖形,屋頂掛上一些幾何形體吊飾,既美化環境,又可供幼兒玩找幾何形體的游戲。結合幼兒愛玩水的特點,筆者把布置活動室剩下的小塊吹塑紙剪成各種幾何圖形,供幼兒在梳洗室開展“水貼畫”的游戲。幼兒在教師創設的豐富的幾何形體環境中,在興致勃勃的“玩”中增長了對幾何形體的認識,并且發展了想象力、創造力、思維力及觀察力。
(二)幼兒園幾何形體教學的操作化
動手操作能引起大腦積極思維,是讓幼兒的視覺、觸覺等多種器官共同參與活動。能引起幼兒高度的學習興趣。
1、選擇恰當的學具,準備充足的操作材料,供幼兒自主操作。
就幼兒接受知識的生理、心理特點來說,看到的信息比聽到的信息印象深刻,而自己動手實踐操作的信息更容易記住。由于操作活動的需要,學具伴隨教材進入課堂,成為幼兒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工具之一。如七巧板是我國一種傳統的拼板玩具,用它可以拼組圖案,能加深幼兒對已學的各種幾何圖形的特征的認識。同時豐富想象,強化思維概念,提高學習興趣;與幼兒一起準備操作材料,除一些常用的幾何形體圖卡外,如撲克、廢舊盒子、小石子等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物品都成為我們操作的材料。讓幼兒主動去操作,有東西可操作。
2、重視教師在操作活動中主導作用,發揮幼兒主體作用,形成合作式的師生互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生互動。幼兒對做、剪、拼、畫、量、摸等活動,往往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一方面把注意、觀察、記憶、思維等一般智力匯集起來,活躍活動氣氛。另一方面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使幼兒的主體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展。如讓幼兒親手制作一些幾何體,使他們在操作活動中具體形象的感知幾何體的特點,引導幼兒用語言概括的表達出來,可使幼兒獲得形象而深刻的認識。在認識圓柱體時,我讓幼兒用兩個圓紙片和一張長方形的紙粘貼出圓柱體。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很容易就總結出了圓柱體的特征。在幼兒基本上認識幾何形體后,引導幼兒對幾何形體進行分割和拼搭,讓幼兒認識幾何形體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對幾何形體的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充分享受到表現自我能力的樂趣,真正體現幼兒是活動中的主體,從而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三)幼兒園幾何形體教學的游戲化
游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趣味性強,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綱要》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游戲活動,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游戲在幾何形體教學中的地位,巧妙設計、有效組織游戲教學活動,寓教于樂,使幼兒在輕松愉快中學習。
1、運用有關幾何形體的玩具開展游戲活動。
有的玩具是以幾何形體為內容設計的,幼兒在使用玩具游戲的過程中,自然的起到了復習幾何形體的作用。如“鑲嵌板”,在板上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幾何圖形供幼兒游戲。既鞏固了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又便于幼兒發現和改正錯誤。又如“神秘箱”,在箱中放入球體、圓柱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通過讓幼兒摸一摸、猜一猜,感知幾何形體的特征。
2、在幾何形體教學過程中開展游戲活動。
教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的過程往往過于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辨認幾何圖形這一活動中,我們以游戲情節貫穿始終。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兒。其次鋪路的游戲讓幼兒體驗到助人為樂的美好情感。最后,踩石頭的游戲又使幼兒興味盎然,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游戲中幼兒既鞏固了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又收獲了快樂與自信。
(四)幼兒園幾何形體教學的多媒體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在直觀和動態等方面確實有其獨特的優越性。
1、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以多種視頻、多種形式為幼兒提供一個聲情同步、形聲并茂、時空統一的千姿百態的美感情境,對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是任何其它媒體所不可比擬的。如教學認識幾何圖形時,老師先向幼兒介紹幾位圖形朋友,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一個個就像真的飛到我們面前似的展示在了銀幕上。報著圖形名稱,接著運用信息技術動態的顯示四個圖形朋友給小朋友帶來的美麗小屋,煙囪里還冒著煙;有正在發動的小轎車;有嘎嘎直叫的鴨子;還有快速飛馳的火車。全部消失后,請幼兒回憶剛才看到的東西分別由哪些圖形組成。幼兒回答十分踴躍,幾何圖形組合出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幼兒覺得既新鮮又好奇,激起他們很高的興趣,為后面的自己拼組圖形做好了鋪墊。
2、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同步呈現。
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夠將教學重點、難點一一呈現,提供豐富感知,呈現思維過程。使幼兒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讓幼兒在主動參與中把握幾何圖形的本質特征。如在《認識長方體》的教學活動中,利用多媒體
課件的點線的閃爍依次閃動長方體的各部分,使幼兒認識長方體的各部分特征。緊接著把長方體的實物模型去掉,抽象出平面圖形向立體圖形、直覺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再通過面、棱的移動、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時配有聲音,使幼兒輕松愉快的掌握重點、難點,學到知識。
總之,教學策略的選擇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幼兒園幾何形體的教學中,教師應著眼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對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不拘于形式,互相滲透、靈活穿插、有機結合,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幼兒園幾何形體教學策略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多種媒體組合的教學
• 論幼兒園識字閱讀教學
• 淺談幼兒園有效教學的教學準備
• “父子游戲”讓爸爸走進幼兒園
• 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的思考
• 淺談幼兒園創新教育的開展
• 游戲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
• 淺議幼兒園角色游戲的開展
• 淺談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造
• 幼兒園有效教學探討
• 淺談幼兒教師流動與幼兒園教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