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不斷涌入,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宅在家里上網聊天、購物、看電影,這樣的生活方式必然影響到他們的孩子,孩子們愛玩的踢毽子、跳房子游戲被“植物大戰僵尸”等電子游戲所代替,本該活潑好動的兒童變成了電腦控。而家長絲毫沒有意識到帶來的嚴重后果,認為孩子會使用先進的東西,很聰明,而且還不用擔心外出活動發生事故。同時,很多幼兒園為了避免孩子出事故,也相對減少了孩子戶外運動的機會。
關鍵詞: 幼兒教育 活動內容 活動材料 運動理念 運動習慣
【中國分類號】G61
《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它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一、豐富幼兒園戶外活動內容,引發幼兒運動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激活人的內驅動力,提高對某一事物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一)集體操形式靈活多樣,提高幼兒參與運動的積極性
在集體操當中,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運動能力,設計不同的集體操項目如徒手操:中大班動感十足的韻律操、堅定有力的武術操、互動溫馨的禮儀操,小、托班有生動活潑的動物模仿操、竹竿操。器械操又有聲響類器械如筷子操、易拉罐操;還有有色澤鮮艷的綢帶操、呼啦圈操;自由開放的球操、繩操等。
音樂的選擇是幼兒喜聞樂見的經典動畫片曲目,具有節奏明快、詼諧幽默特點,為幼兒所喜愛。
音樂如帶歌詞盡量不選成人歌曲,好的音樂就像是體操的靈魂,能調動幼兒運動的興趣,起到催化劑的效果。
(二)小型器械運動因人而宜,讓幼兒獲得成就感
比爾蓋茲說:“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取成功的努力。”可見,成就感對幼兒的興趣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如何讓幼兒在運動中取得成就感呢?我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是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能力和身體素質狀況制定不同的目標和要求,分層進行實施。二是循序漸進的原則:運動內容由簡到難,運動量由弱到強,使運動能力逐步提升,機體也不會受損傷。如大班跳的運動:同樣的器械方磚,先單塊平著擺放,幼兒依次一一跳過后再將方磚摞成兩塊增加高度,再依次跳過。如若發現有些孩子跳過時很困難,則就要進行調整了。我們把方磚分兩列擺放,一列繼續加高一 層,另一列則維持原高度,幼兒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高度。這樣,每一個孩子都有適合自己的運動內容了。完成較低目標后的成就感到嘗試完成較高目標后的成功感,再到挑戰更高目標時的勇氣帶來的喜悅感,都為引發幼兒的運動興趣帶來了益處。
(三)生動有趣的體育游戲,能使幼兒樂此不疲
心理學研究表明:游戲是促進學齡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最好的活動形式,在游戲活動中,兒童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品質都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孩子喜歡什么樣的游戲?什么樣的游戲既有趣又有教育價值?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入探討,認為孩子們喜歡這樣的游戲:規則簡單的游戲,如滑滑梯、老鷹捉小雞、切西瓜、揪尾巴等。有情節的游戲,如貓捉老鼠、動物找家、智取威虎山等。自主自發的游戲。中、大班孩子具備了一定的組織能力,有自己的主見,他們很喜歡三五成群的進行自發的游戲,所以老師可以適當的放手,把游戲權交給幼兒,老師只需要提供材料、場地和時間,然后做一個旁觀者就可以了。孩子們創造力、想象力、組織能力會得以超然迸發。
4、親子游戲。在家里,孩子最喜歡纏著大人做游戲,通過游戲他們能獲得安全感和快樂的體驗。可是成人總是以各種借口拒絕和孩子玩耍,這使孩子感到非常失望。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情感需求,在戶外活動開放時,要設計一些有趣的親子游戲,如抬花轎、袋鼠跳、兩人三足等。在小班的“爬爬樂”游戲中,爸爸們整個身體趴在墊子上鋪成一條道路,寶寶們要從“爸爸路”上爬過,在此過程中,孩子們從每一個爸爸身體上面爬過,不同的身體部位帶給孩子不同的爬行感受,而爸爸為了給孩子們一條平坦而安全的路,盡量保持身體靜止不動的姿勢,游戲既體現了父愛與責任,增進了親子感情,又促進了家園的和諧。
二、、科學使用運動材料,有效提升幼兒運動能力
幼兒時期是動作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動作發展的好與差直接反應幼兒運動能力的高和低。運動材料是動作發展的媒介,科學使用運動材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全面開發運動材料的功用,幼兒園要組織教師深入研究,通過網上及圖書資料查找相關信息,再通過親身實踐后確定玩法。如組織教師進行一物多玩大比拼,看誰的玩法最多、最新穎,又能說出實現什么發展目標。從而開發出了大量易于操作、便于組織的新游戲,充分展現了教師的創造與智慧。如教師自制動物尾巴,既能玩捉尾巴的游戲練習躲閃和奔跑的能力,又能放在地下跨越用于練習跳躍的能力,還能變成圓圈進行單雙腳跳躍的平衡練習。又如沙包,既能用于拋接鍛煉手臂的力量和手眼協調能力,又能頂在頭上走鍛煉平衡能力,還能用于趕小豬的游戲鍛煉手部的靈活和協調。科學使用運動材料,有效提升了幼兒的運動能力。
三、倡導運動理念家園協同培養幼兒的運動習慣
任何一種教育行為,都不會是孤立完成的,單純的家庭教育或幼兒園教育,都無法滿足幼兒教育的全面發展,只有家園攜手共育,才能更好的將教育落到實處。
幼兒園除了應保證每天不少于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一年要組織兩次運動會即春季運動會和秋季運動會,并要求家長一定參加;每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如拍球、跳繩,春暖花開的季節帶孩子爬山和戶外鍛煉、冬天下雪后要帶孩子滾雪球打雪仗;每季度評選健康寶寶。
倡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少玩電腦多運動。家長要做孩子運動的支持者,積極給孩子選擇和配備合適的運動器械;做孩子運動的引導者,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出現懈怠情緒時要積極引導給與幫助,不能一味的機械訓練,要智慧的加以引導,讓運動變得活潑有趣;做孩子運動的參與者,積極參與其中為孩子做出榜樣。
引導正確的教育理念,切忌急功近利。當孩子為了爭第一違反游戲規則時要及時制止和糾正,要引導正確的規則意識。在和孩子合作完成的項目中,家長不要急于求成代替孩子完成,忽視了孩子的過程體驗。孩子少了快樂的體驗,就會對活動失去興趣,久而久之,不利于運動習慣的養成。
【淺議如何組織幼兒園戶外活動】相關文章:
• 奏響幼兒園成語教學三部曲
• 孩子在幼兒園學什么
• 幼兒園小班常規培養的策略探析
• 游戲化課程在幼兒園教學的體現
• 論我國幼兒園教師師德的培養
• 幼兒園中保育員管理策略
• 幼兒園班主任管理心得
• 幼兒園教科研工作的管理與指導
• 幼兒園繪本閱讀教育的個案研究
• 幼兒園音樂節奏活動的重要性
• 淺談幼兒園的保教結合
• 讓幼兒園成為幼兒藝術創作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