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蓖瑫r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為每一個幼兒提供發揮潛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和條件! 幾年來,我以《綱要》精神為指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教育教學新思路,逐漸找到了作為班主任如何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依據教育內容的廣泛的、啟蒙性的特點,對幼兒進行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等五大領域的教育及培養。
一、以情為主,家園互助,發揮幼兒自主管理優勢
1.尊重幼兒的意愿,重視幼兒的情感,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以情為主,以親為先,積極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讓幼兒開心地度過每一天。幼兒園的精神環境對幼兒的影響尤為重要,它具有廣泛性,潛移默化性,持久性的特點,尤其對正處在身心發展過程中的幼兒來說,它的影響更是潛在而深刻的。幼兒往往對老師存在一種依戀的情感,在他們心目中老師的位置無人取代,因此,老師的態度直接影響嬰幼兒的心境。例如:剛入園的幼兒,頭兩個月是“分離性痛苦”狀態最明顯的時期,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緩解和減少他們的哭鬧程度。其次,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永遠是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的。營造清潔、健康、溫馨的家庭式環境,提供方便、舒適、衛生的生活設施和足夠的活動空間,在活動室為孩子設置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玩具,如:布制玩具娃娃,小貓、小狗、小熊等。娃娃家玩具,如:模仿廚房用品的桌椅、爐子、櫥柜、冰箱等及各種炊具,客廳擺設的椅子、鏡子、沙發等孩子平日看到或接觸到的物品,讓孩子有回家的親切感覺,同時引導孩子怎樣去玩,如:指導女孩子抱娃娃,利用穿線板“幫娃娃穿衣服”;指導男孩子到“廚房”去做飯,轉移孩子想家的情緒,從而一步步引導幼兒喜歡上幼兒園,停止哭鬧。這種方法使孩子學會了操作,也穩定了情緒,可謂一舉兩得。
2.充分發揮家長資源的力量,協助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教育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及配合。在班級為孩子營造一個寬松,溫馨的家庭式氛圍,從實際出發,讓家長參與,使家園同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工具,建立班級QQ群,平日與家長主動溝通,密切聯系,挖掘利用家長的資源力量,提供可行性教學材料,讓幼兒嘗試和體驗物體的形狀、性能等,了解身邊的人和事物之間的關系,幫助他們盡快適應集體生活。例如:利用家中廢舊物和幼兒制作玩具,與老師一起制作玩教具。大家吃橘子讓幼兒一邊吃橘子,一邊數橘子瓣,這樣會加強幼兒記憶,同時與幼兒親切交談,鍛煉其語言發展,還可以掌握一些未發現的細節。帶領幼兒去觀察幼兒園的動物區,家長還可以讓幼兒觀察動物的外部特征,生活習性以及數量等,在培養愛心的同時了解數量,認知事物。
二、保教結合,注重常規習慣培養及個性化教育
1.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習慣對人的一生發展至關重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幫助幼兒在生活中逐步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科學飲食,游戲等活動。老師做以正面引導,形成規則意識,幼兒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按要求主動去做相應的事情,從而養生良好的作息習慣。在幼兒園里,老師也是把培養幼兒生活習慣放在首位,這也是保證教育教學的前提,講究衛生是生活習慣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一日生活中,我們重點培養幼兒洗手、洗臉、漱口的方式,正確指導,從一點一滴入手,從細節做起,從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對大班的孩子來說要學會幼兒自己洗臉、刷牙、梳頭、穿衣服等,還要幫助幼兒保持好的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玩具和圖書等,從哪拿放哪去,疊好床鋪以及協助老師擺放碗筷等,激發幼兒進一步的勞動熱情,通過這種細小的勞動,可讓幼兒及早擺脫成人的照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在這一點我們和家長配合,同時在家庭里也要創設學習氛圍,如:在家中家長每天為幼兒設置一定的學習時間,時間在半小時之內,讓幼兒動靜結合,學習方式可以是親子閱讀,講故事及認知等。剛開始時,有的幼兒不太習慣,我們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由短到長,慢慢讓幼兒適應并習慣。我們積極鼓勵幼兒,引導幼兒閱讀開發智力的圖書,學會傾聽,知道如何看圖書,從中學會道理,同時鍛煉幼兒注意力,發展幼兒語言,思維能力,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等,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尊重兒童不同需求,實施個性化教育。
明明喜歡畫畫、菲菲愛好彈跳舞、彤彤有唱歌的特長……針對幼兒的不同需求,我們開展了以游戲為主的個別培養教育。幼兒游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手段,結合幼兒年齡特點,設計幼兒喜愛的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參與性,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活動,運用感官和肌肉運動,直接接觸周圍世界,通過親自擺弄、操作、觀看、觸摸、傾聽等感知客觀事物,繼而在教師的指導下自由、自發地開展學習活動,使幼兒獲得生活的、社會的、自然的、數學及藝術等方面的知識經驗,形成簡單的概念,從而掌握初步的生活和學習技能。
三、充分利用社區和自然資源,滿足幼兒成長需要
1.社區環境是一部活教材,是幼兒情感教育的優良基地。作為班主任應進一步開發,利用社區中有價值的環境和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活動。設立各種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深入具體地了解身邊接觸和發生的人和事,感受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培養幼兒的社會性和技能性。引導幼兒到新建的小區參觀,了解什么是餐飲、娛樂、超市、醫院、學校等,進行隨機教育,時刻感受周圍的變化,激發其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帶領幼兒走進福利院,敬老院,工廠等場所,進行慰問演出和參觀,體驗愛與被愛的幸福感。通過社區活動,讓幼兒看到更多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讓其學習良好的社會現象,同時引導幼兒正確面對不良現象,學會辨別是非,培養幼兒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觀察能力。
2.大自然是生動有趣的大課堂,也是幼兒最喜愛的“百科全書”。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出發,組織幼兒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懂得萬物生息的自然規律。平時在幼兒園充分利用幼兒園娃娃種植園,讓幼兒親自體驗大自然的生活。也可以讓幼兒在踏青,遠行的過程中主動觀察及探索自己感興趣的花草樹木,蟲魚雨露等自然現象。如:組織幼兒去公園參觀,幼兒饒有興趣地觀察各種樹葉的不同,對地上的小蟲子更是流連忘返,興趣盎然。在天然條件下,幼兒爬山坡,過小河,撿拾花瓣等,讓幼兒進一步親近大自然,提高探究欲望,體驗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和諧統一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的原則,尊重幼兒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結合班級教育特色,不斷總結與完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努力學習新知識,提高工作熱情,遵循教育原則,運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手段,在實踐中探索開辟班主任工作新思路,發現并利用身邊資源,積累運用已有經驗,正確處理班級各項事務,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導作用相統一,讓班主任工作不斷躍上新臺階。
【淺談幼兒園班主任工作藝術】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環境教育功能的發揮
• 我上哪所幼兒園呢?
• 幼兒園健康教育工作解析
• 幼兒園園長管理方法探析
• 如何實現幼兒園的和諧管理
• 淺談幼兒園網站設計構成模塊研究
•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思考
• 淺談如何做好幼兒園班主任
• 幼兒園游戲教學分析
• 探討幼兒園的室內環境設計
• 幼兒園開發本土趣味游戲的意義*
• “調皮大王”在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