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豐臺第一幼兒園堅持以教研帶動教學工作,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市級課題的研究任務,現代信息技術教研組于2006~2009年連續四年被評為“北京市青年文明號”優秀課題組。我園曾榮獲“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北京市青年文明號”“北京市辛勤育苗先進集體”等稱號,2009年被評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進單位”。“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教學整合策略的研究”課題研究方案、研究報告、研究
論文均獲市級一等獎,《豐臺第一幼兒園網站》在首屆北京市學前教育技術應用作品評比活動中獲一等獎。在我園,信息技術已成為師幼互動學習的重要工具。
一、我們的優勢
在幼兒園教學中,加大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實現信息化教學,拓展幼兒的思維,促使幼兒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深化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和現實要求。信息技術的開發和運用,將有力地推動幼兒園教學現代化,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幼兒素質,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園自1991年以來參加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央電教館的子課題研究,重視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二、我們的做法
1.管理工作數字化
我園在管理工作中實現數字化,建立了一系列智能管理平臺:園務、后勤、衛生保健、教師郵箱、短信、博客、電子門禁考勤系統、視頻電話系統等;還建立了管理工作資源夾、保健工作軟件、班級電子管理冊、教學
課件資源包、電子白板
課件共享包、幼兒電子成長檔案、教師成長檔案、網絡資源庫等。
2.家長工作信息化
我園利用電子顯示屏、電子觸摸屏、視頻監控系統等多種途徑建立展示平臺,使家長全方位了解幼兒園的管理、衛生保健、特色課程、幼兒活動、教育科研等;利用網站、博客專欄、短信平臺等多種方式搭建溝通平臺,促進家園有效互動。
3.教學工作現代化
為了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開展的有效性,我園形成了以園長、保教主任、教研組長為核心,以年級教研組為面,以專題教研組為點的研究網絡;確立了美術、科學、數學、
音樂、剪紙五個專題教研組;成立了“信息技術支持組”,負責管理幼兒園的網站和幫助教師解決技術問題。我園自開展課題研究以來,先后投入了大批供教學使用的電子設備:電子白板、觸控一體機、iPad等;建立了網絡系統,實現了無線網絡覆蓋;建設了幼兒卡拉OK廳、電子沙畫區、數字化閱讀教室等專用教室。
三、我們的成果
1.在教學理念上做到三個轉變
我們從根本上做到了三個轉變:從研究教師“如何教” 轉變為幼兒“如何學”,從注重教師“主導”轉變為注重幼兒“主體”,幫助幼兒從 “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改變教師“包辦代替”的言行,給幼兒更多的表達機會,突出幼兒“主體”地位,從觀念上、教學形式上必須改變。
2.在教育活動設計上努力做到(如圖1所示)
3.在信息技術作用上明確兩點
我們認為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幫助幼兒學習,輔助教師教學(如圖2所示)。
我們進行資源整合,合理運用電子白板、iPad、多媒體等電子設備完成傳統教學不易達到的效果,適當運用PPT,Flash,iEbook白板軟件、網絡小程序等多種軟件在教學中幫助幼兒學習,輔助教師教學。在研究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運用信息技術不能只用皮毛,不能為了用而用,應該思考為什么用、如何有效地利用。我們根據活動的目標、活動的重難點、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對設備功能與作用進行充分挖掘,尤其對電子白板的輔助功能進行了深入探究(如圖3所示)。
4.在實際運用中的五大策略
“十一五”期間我園以“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教育活動整合策略的研究”為子課題進行研究,逐步總結出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的新型教學模式。
在實踐研究中,我們還逐步總結出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的教學策略(如圖4所示):
活動前,運用知識滲透策略、游戲鞏固策略;活動中,運用情境激趣策略、提問引思策略、立體感知策略、幫助理解策略、情感激勵策略;活動后,運用合作欣賞策略、家園合作策略。
活動前,教師利用知識型課件、游戲型課件,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拓展幼兒的知識面,幫助幼兒鞏固學習。此外,通過博客,使幼兒進行交流與分享。
活動中,我們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優化教師教、幼兒學的過程,使教師、信息技術、幼兒融為一個整體,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1)情境激趣策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幼兒融入學習的氛圍
學習興趣是幼兒學習的直接動因。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能更好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需要教師通過教育手段去激發、提高和保持的,我們的主要做法有:①創設游戲情境,讓幼兒有融入活動之趣;②創設游戲機會,讓幼兒有在玩中學之樂;③創設真實情境,讓幼兒有身臨其境之感。
(2)提問引思策略―利用信息技術提出問題情境,引發幼兒思考,調動幼兒已有經驗
利用信息技術提問與教師提問相結合,能夠從聽覺、視覺上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調動已有生活經驗。我們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使游戲貫穿教育活動中,讓問題的提出更加游戲化、自然化,幼兒的回答更加情境化、多樣化,使媒體、教師、幼兒之間充分互動,從而提高了教、學過程的“自然融合”。
(3)立體感知策略―利用信息技術提供信息,引導幼兒充分感知,豐富幼兒的表象經驗
幼兒的感知應是全面的、完整的,當遇到實物較小、不常見、瞬間變化等情況時,我們會采取具體認知、抽象認知雙管齊下的方法,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輔助教學。
例如:中班美術活動“猜味道”中,教師先請幼兒直接感知,品嘗了四種味道的食物,再用數碼相機記錄下幼兒的不同表情。之后,教師請幼兒進行間接感知,這時大屏幕上會播放幼兒嘗味道時的照片,幼兒觀察后再進行繪畫。由于表情是瞬間的,所以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整合運用,呈現了不易保留的影像,使孩子們進行立體感知,豐富了表象經驗。 又如:在幼兒完整閱讀故事的時候,教師利用鏈接iEbook電子雜志這一功能,使紙質的小書變成了生動的“電子大書”,在動聽的
背景音樂下翻閱,使故事欣賞起來就像是在看真實的
繪本,有效還原閱讀環境,在優美的閱讀意境中讓幼兒更好地欣賞并理解故事內容。
(4)幫助理解策略―利用信息技術解決重難點,幫助幼兒有效理解,提高幼兒學習效果
①利用放大功能,解決難點問題:信息技術具有放大功能,幫助教師將不易呈現的內容展示出來,解決難點問題。
②利用再現功能,展示難點問題:信息技術具有再現功能,可以呈現瞬間、動態、不宜看到的事物,解決傳統教學不能完成的問題。
③利用交互功能,解決重點問題:電子白板是幼兒學習的工具。在大班剪紙活動“京劇臉譜”中,幼兒在白板上進行圖片翻轉和拼圖游戲,在體驗中理解對稱這一難點問題,輕松地剪出了對稱花紋的臉譜。
④利用動態功能,鞏固重點問題:在小班語言活動“好餓的毛毛蟲”中,教師先播放用Flash做的故事片讓幼兒完整欣賞,初步感知故事,之后用
ppt課件幫助幼兒進行語言表述。
(5)情感激勵策略―利用信息技術呈現結果,滿足幼兒情感需要,激發幼兒再次學習的動機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特有的優勢,通過實物投影、數碼相機、攝像機等設備,記錄幼兒活動的過程或結果,使幼兒充分體驗活動的成功與喜悅,從而激發他們再次學習的動機。
在教學活動后,教師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通過欣賞型課件和博客專欄分享經驗,提高幼兒合作學習的能力。我們利用Movie Maker,PPT,Flash等常用軟件,充分發掘交互平臺中蘊含的教學策略,使這一技術真正融入到日常課堂教學中,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突破,使幼兒在教學活動中能夠真正地感情參與、行為參與、思維參與。
四、我們的成績
1.促進了幼兒發展
(1)多種教育資源的整合,增強幼兒信息意識。
(2)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提高幼兒學習興趣。
(3)教師、媒體、幼兒的互動,促使幼兒思維活躍。
(4)多種課件的整合運用,增加幼兒的社會交往。
2.促進了教師的發展
(1)多種途徑收集信息,提高教師信息素養。
(2)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師反思能力。
(3)信息技術與教學方法的整合運用,提高教師教育技能。
通過這幾年的實踐與研究,教師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先后有300多篇
論文、113個教學課件、40多個教育博客、200多個教學課例分別在全國、市區獲一、二等獎。我園的多位教師在南京、襄樊、天津、常州、廣州、成都和香港等地進行了現場授課。我們相信:信息技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也終會成就豐臺一幼美好的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在數字化幼兒園之路上不斷探索前進!
【信息技術助幼兒園教學一臂之力】相關文章:
• 幼兒園線描畫教學之我見
• 關于幼兒園管理的探討與分析
• 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初探
• 關于幼兒園游戲的學前教育思考
• 關于幼兒園美術教育之我見
• 探索學前教育的信息化發展
• 幼兒園開展親子閱讀的實施策略
• 有效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幼兒園教學
• 點評湖州南太湖幼兒園一組兒童畫
• 淺談幼兒園閱讀環境的創設
• 淺論對幼兒園教師的管理策略
• 幼兒園工作中幼小銜接的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