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園的班級管理同樣如此,需要形成一系列必要的常規,才能保證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而幼兒園的班級是由幼兒和保教人員共同組成的集體,因此,加強幼兒園的班級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幼兒園 保教人員 班級 常規 班級管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幼兒一日生活”,同時,“要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
班級,是幼兒園的基層組織,是實施保教任務的基本單位。它是幼兒所處的最切近環境和最具體的生活場所,對幼兒的發展具有最直接的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都直接取決于班級保教工作的成效。因此,保教人員在繁瑣而緊張的一日活動中,要使幼兒園的班級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1.相互關愛,營造寬松、溫馨的和諧氛圍,是搞好班級管理的前提。寬松、愉悅、溫馨的家庭式氛圍的創設,對班級孩子的常規形成十分重要。一個班級行為常規的形成,需要班級教師、保育員、家長幾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班級保教人員必須相互關愛,相互理解,協調做好家長工作,營造出寬松、溫馨的和諧氛圍,才能讓幼兒有一個愉快學習和生活的環境。
首先,小班時期是養成各種常規的關鍵時期,此時的孩子情感依戀強烈,這就要求我們要營造好與家庭相似的寬松、溫馨的和諧環境,以便讓他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養成良好的班級常規。如我園小班在孩子入學前,就召開了班級管理會議,就“如何接待新入園的幼兒及家長”、“如何養成良好的常規”進行共同商討,達成一致意見,統一行動。孩子入園后,保教老師每天主動熱情地接待他們,和孩子拉近距離,親切呼喚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愛心去跟孩子溝通和交流。孩子們很快從對家人的依戀轉移到和老師的親近上,適應了班集體生活。孩子們在相互關愛的輕松環境下,逐步養成了一日活動常規。這是保教人員共同付出愛心,創建寬松、愉悅氛圍的作用,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
其次,在中大班時期,應注重對幼兒主人翁意識的培養。如:在環境的創設、區角的擺放、墻面的布置、主題墻、自然角的更換等,都充分尊重幼兒。于是,在我園的樓梯走廊等邊邊角角,到處都是幼兒的作品。孩子們積極參與布置環境,共同商量、共同創設,知道自己就是班級大家庭中的一員。這樣,提高了幼兒的興趣和創造性,使幼兒產生了改變環境的成功感和責任感,也加強了對幼兒進行愛惜勞動成果和保護環境的教育,促使班級常規管理更加規范。
2.更新觀念、轉換角色,是加強班級管理的有效方法。目前,隨著《綱要》的頒布與實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保教并重,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師、保育員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級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安排,班級常規的制定,都必須讓孩子、家長、配班老師和保育員都走到班級管理的前臺來,只有全員參與,班級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園在開學前要召開新生家長會,以往都是由業務園長一人包辦,唱獨角戲。現在,我們進行了改革嘗試,讓帶班的老師和保育員共同參與討論:家長會應該怎樣開?家長希望了解什么內容?孩子入學前家長應做哪些準備?以及家長如何配合幼兒園?等等。然后根據教師和保育員討論的意見,制訂了家長會會議內容和形式,以班級為單位,由帶班老師和保育員召開新生家長會,向家長介紹班級的常規管理辦法,以及家長需要配合的地方。家長會開得十分成功,反響很好,家長都特別樂意參加。通過這樣的家長會,我們嘗到了班級管理中角色轉換的甜頭。在以后的班級常規中,老師們也采用了同樣的方法,讓孩子自己討論制訂各種活動規則,孩子們表現積極,遵守規則特別好。
3.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促進班級管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是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的。于是,我園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嘗試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班級管理。
首先,引導家長轉變觀念,明確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很多家長單純地把幼兒園當作看管幼兒的生活護理場所,對幼兒園班級的一些規則不懂得遵守和配合,這就對幼兒園的班級管理產生了負面影響。針對這些情況,我園積極向家長宣傳《綱要》和《規程》,引導家長轉變觀念,明確幼兒園的任務是:貫徹保教并重的原則,創設與幼兒的教育和發展相適應的和諧環境,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因此,園內的教師和保育員職責不同,工作內容有所側重,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中,老師與保育員相互配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共同完成班級孩子的保教任務。
家長們了解了以上情況,對老師和保育員都能充分尊重,也能心情愉快地配合班級保教工作,積極服從班級的常規管理了。如小班孩子剛入園時,由于分離焦慮使得孩子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許多家長要求陪吃陪住,對老師和保育員不放心,這給剛入園的新生班級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于是,為了讓孩子盡快擺脫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生活,我們就從班級管理的角度出發,請家長在孩子入園后及時離開,由老師和保育員以教育的手段來吸引孩子,以轉移注意力。很快,孩子們適應了集體生活,哭聲漸漸被笑聲所代替,班級常規管理也漸入正軌。可見,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對班級管理是多么重要。
其次,明確家園結合與班級管理的關系。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幼兒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越來越顯示它的特有地位,許多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開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園合作這一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幼兒園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在幼兒園的班級管理中,有些活動我們或征求家長的意見,或讓家長參與指導。同時,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和行為,指導家長配合開展班級管理的工作,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長宣傳早期閱讀和幼兒教育的目標、要求,以便家園合作,形成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再次,形式多樣的家園合作方式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
為了保證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和進行,使家長進一步明確家園合作的內容,取得最佳效果,我們設計了家訪記錄、家園聯系欄,推選了家長委員,確定了家長開放日和家長學校講座等家園合作方式。在“家園聯系欄”中,各班根據自己班級和所要開展的活動情況,在欄內提出家園配合的目的、要求,家長對此很關注,使得這個欄目充分發揮了作用。保教人員利用幼兒入園和離園的時間,經常和家長溝通和交流如下情況:班級將要開展的工作、幼兒在園情況、家長將要配合的事情、家園合作的重要性等。讓家長了解到,只有家長切實地參與,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才能使孩子所在的班級管理得更好。家園間要建立經常性的雙向溝通,家園雙方要隨時互通信息、交流看法,這樣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從而在教育上達成共識,提高班級管理質量。
總之,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作,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保教人員和管理者在新《綱要》理念指導下,不斷探索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新思路,這樣,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促進幼兒園教育管理再上新臺階!
【淺談幼兒園的班級管理】相關文章:
• 幼兒教育的開展初探
• 幼兒園開展游戲活動探析
• 幼兒園課程管理現狀及課程整合途徑
• 如何開展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活動
• 淺談農村幼兒園的區域活動
• 幼兒園文化構建的路徑探討
• 幼兒園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 教師職業倦怠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 淺談幼兒園制度管理人本化
• 幼兒園實施挫折教育的策略研究
• 幼兒園親子教育有效策略實踐探析
• 英國夫婦開成人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