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弄清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是制訂幼兒園教師準入標準的關鍵。本文立足于以人為本的角度,提出要從幼兒和幼兒教師兩個主要的幼兒園教育因素出發考慮建構幼兒園教師基本素質的框架,并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設想。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基本素質 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幼兒園教育 幼兒園教師
制訂幼兒園教師準入標準,首要的就是弄清楚合格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問題。怎么樣看待合格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素質,自然牽涉到一個基本出發點。不同的出發點會有不同的結論。怎樣確立我們的出發點,主要地是在我們的思想上建立這樣一個理念:一個集合體或群體乃至國家的發展,最終總是要落實到這個集合中的各個個體的發展狀態上,國家的強盛也是要看這個國家的人民幸福安康的程度。如果不是從個體出發考慮,不是用集合中各個個體的發展去體現整體的發展,那么這樣的發展狀況肯定不是好的現象,很可能是虛偽或虛假的一時氣象。有鑒于此,根據現代社會發展要求和我國國情,我國幼兒園教育事業要做到發展良好,并具有可持續性,就應該立足在以人為本的角度,需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以幼兒主體為本,從幼兒成長的角度考慮;二是以幼兒園教師主體為本,從教師個體發展上考慮。就是說,一所幼兒園,如果這個幼兒園的幼兒發展狀況、教師工作及個人發展狀況,都呈現為良好的態勢,我們能說這所幼兒園的教育辦得不好嗎?因此,我們制訂幼兒園教師準入標準,建構合格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素質結構,就應該從與幼兒園教育相關聯的幼兒和幼兒園教師這兩個基本要素出發,才是正確的。在此,我們作如下討論。
一、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及幼兒園教育在幼兒發展上應達到的目的
我們這里所闡述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主要是針對人類個體一生發展階段上的幼兒期兒童,具體來說,是指從三歲到6、7歲這一時期的兒童。因為在這一時期,兒童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成為幼兒園教師面臨的教育對象。作為幼兒園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育對象的身心特點有一個基本的全面了解。這也正是我們制訂幼兒園教師準入標準的基本依據。
1、幼兒園時期幼兒的生理特點。
個體出生后,身體快速成長,周歲的嬰兒,其體重平均是出生時的三倍,其身高平均是出生時的一倍半。三歲以后,身高體重的增長漸緩。人體各部分的發育特點大致如下:(如表1)
總之,幼兒在生理方面的生長發育,主要地綜合表現在體格發育上。幼兒期兒童的體格發育表現為:第一,體重身長增加速率各時期不同,在3-6歲這一階段,身長每年平均增加3-5厘米,體重每年平均增加1.5-2公斤。第二,身體各部分比例隨年齡而不同。第三,各器官系統的發育不均衡;第四,兒童個體的體格發育有其自身的特點。誠然,造成這種現狀的影響因素是很多的,其主要方面是:遺傳和后天的營養、體格鍛煉、生活安排、疾病及其他諸如家庭人口、季節、污染等等。
2、幼兒園時期幼兒的心理特點。
幼兒園時期幼兒的心理,是在前一時期發展的基礎上,在新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
進入幼兒期,兒童由于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和生活范圍的擴大,他們的獨立性增強,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欲望,也初步產生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愿望。同時,成人也向兒童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要求兒童了解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要求兒童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自我服務,要求兒童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生活活動等。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幼兒的能力有限,他們常常需要成人的幫助。由于知識經驗缺乏,他們還主要依靠具體形象的支持來認識外界事物。又由于生理發展的限制,他們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將注意長時間穩定下來還很困難。因此,兒童渴望獨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新需要跟從事獨立活動的經驗及能力之間產生了重大矛盾。
幼兒期,游戲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成為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最好形式。幼兒期兒童的言語方面,隨著詞匯量的不斷增加、詞匯內容的不斷豐富和深化、以及詞類范圍的不斷擴大、積極詞匯的不斷加入,幼兒逐步掌握了一些語法知識,口語表達在不斷地發展著。這便使兒童能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去認識世界,表達或解釋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接受成人的教育并有效地影響他人,也能基本上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
幼兒的認知活動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但是,抽象概括性和隨意性也開始發展。同時,幼兒最初的個性傾向開始形成,社會性進一步發展。幼兒能初步評價自己的行為,并按成人的要求逐步掌握社會行為規范,學會與同伴或成人和睦相處。
3、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幼兒園教育應達到的的基本目的
針對以上幼兒期兒童的特點,幼兒園的教育在人的一生教育中應該是全面的、啟蒙的,所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把幼兒園的教育內容相對地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以便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現列表如下:(如表2)
綜上所述,兒童在幼兒園里接受教育,一方面要完成人生幼兒期階段的任務,另一方面要為進入學校從事正規學習準備充要條件。
二、從事幼兒園教師職業的社會個體在幼兒園工作中的一般性期望
幼兒園教師是作為一種社會職業呈現在人們面前的,當一個人選擇從事這種社會職業的當初,他或她并不是首先考慮要獻身幼兒園教育事業,而是考慮的個體生存與發展。只有當他或她把個體的生存和發展融入從事幼兒園教育事業之中,他或她才會熱愛甚至于為幼兒園教育事業獻身。那么,我們制訂幼兒園教師準入標準時,也應該把教師個體的生存和發展納入其中,否則,要想使幼兒園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也是不可能的。
1、要使制訂的幼兒園教師準入標準,能夠提升選擇幼兒園教師職業的社會個體對幼兒園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做到這一點,必須在準入標準中反映出:明確的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分層分類項目的基本目標及做好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基本要求、國家對幼兒園教師的各項保障和優惠政策、等等,以便社會個體選擇幼兒園教師這一職業時與自己的知識技能、情感、能力、興趣愛好等職業取向因素掛鉤,與社會上其他職業相比較。
2、要使制訂的幼兒園教師準入標準,能夠使選擇幼兒園教師職業的社會個體從準入標準中看到切實有效的職業成就感的希望。比如在幼兒園教師的準入標準后,暗示著后續的幼兒園教師職稱系列及享受待遇等等。
當然,以上這些是不可能在幼兒園教師準入標準中明確寫進去的,但是,只要我們在制訂準入標準時貫徹這些理念,選擇職業的社會個體肯定可以從我們制訂的準入標準中的隱性因素中感覺到。
三、建立在人本觀念基點上的合格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素質結構之初步設想
現在,我們在上述理念的基礎上,試圖提出合格幼兒園教師基本素質的初步構想。幼兒園教師作為一種社會職業,那么勝任這種職業的基本素質一般應表現在以下方面:其一是勝任幼兒園教師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即擔任幼兒園教師必需的有關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里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應付實際工作中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教育教學活動的講解與傳授;其二是實施有效講解和傳授活動的組織方法與才能;其三是提升教師講解和傳授藝術的科研方法與科研能力;其四是對于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拓展才能,比如與人類生產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等等接軌的方方面面。有鑒于此,我們列表如下:(如表3)
以上所列條目乃是一家之言,用以拋磚引玉。總之,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幼兒園教育的今天,構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幼兒園教師隊伍迫在眉睫,值得我們多元化多層次地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①林崇德:《發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
②張春興:《現代心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
【試論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素質】相關文章:
• 投資私立幼兒園,手續怎么辦?
• 談幼兒園數學活動區的創設
• 幼兒園管理案例
• 關于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思考
• 幼兒園圖書室的建設與利用
•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分析
• 多元智能創意課程引領下幼兒園教學改革
• 游戲化教育模式促進幼兒園教學
• 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情境創設
• 繪本教學中教師引導幼兒語言能力探究
• 加快清理無證幼兒園優化學前教育環境
• 試析鄉村幼兒園如何因地制宜開展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