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認知、情感和社會化的發展始終來自于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幼兒與環境相處的方式直接影響教育的質量。 教育環境作為一種“隱形課程”,是支持幼兒社會化發展、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平臺,是影響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要素。而環境的設計與布置,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園所的文化內涵。
區域環境創設的整體性與個性化
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是幼兒園教師的日常工作之一。
杜威說,“想要改變一個人,必先改變他的環境,環境改變了,他自然也就跟著變了”。人是環境的產物,特別是對以實際操作、參與活動和直接經驗為發展基礎的幼兒來說,更是如此。
教師如何設置幼兒園的區域環境,對于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區域環境創設首先要主題明確,全園具有整體性。以幼兒園標志、標準色彩為核心展開的完整、系統的視覺傳達體系,可以將幼兒園的辦園理念、辦園特色、制度規范等抽象語意,轉換為具體形象的符號,塑造出獨特的幼兒園形象。幼兒園標識和吉祥物的應用,則能優化形象標識,更加充分地顯示幼兒園的辦學思想和人文特色。
譬如說,秋季開學時,幼兒園整體設置一個共同的主題:“秋天多么美”或“金色?秋”,明確環境布置的基調色彩,如金黃色,統一材料投放的要求,如各種果實,營造豐收的意境。
再比如,春季開學時,可以設置主題“春?綠?美”,或者“春?夢”,以綠色為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整體基調,材料投放則以各種動物模型和鮮花為主,使人如臨春天的畫卷中。
還比如,以迎新年為主題的環境創設,區域環境的基調宜以紅色、黃色為主,體現中國特色,寓意喜慶、吉祥。
明確環境設置的主題,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物化,有利于將期望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蘊含在物質環境之中,使幼兒通過與環境的不斷相互作用獲得最基本的知識經驗。
給班級以展示自己的天地,滲透個性化色彩。一個園所內,每個平行年齡班組最好創設不同的區域環境,幼兒園的每一個空間是固定的、有限的,但具體到每個班級,教師的環境設置創意則可以是千變萬化的、生動活潑的、豐富多彩的、充滿生命力的。注重園所主題的一致性與教師個性的和諧統一,從不同角度滿足幼兒的需要,開發孩子的潛能,真正讓環境成為說話的教師。
區域環境創設中材料投放的學問
創設區域環境的材料應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易上手,好操作,能激發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試一試、想一想的探索愿望。當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發現了自己以往所不知道的現象時,他們一般會很激動,并產生與他人交流的愿望,與自己同伴分享的愿望,尤其是當對方也在進行同樣的事情時。兒童的這種心理和行為特征不斷促使幼兒對區域環境發生濃厚興趣,積極介入環境并與之互動,在與環境的交互中引發學習興趣,解決各種問題,最終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有的幼兒園以“環保”為辦園理念,在材料的選取上,以綠色、環保為基本原則,提出“無膠幼兒園”的口號。孩子們在這樣的區域里游戲,潛移默化地受到環保理念的熏陶。
再例如,許多農村幼兒園發揮自身優勢,主打“原生態”“大自然”概念,利用樹樁、輪胎、原木等作為環境創設的材料,讓幼兒在與“原生態”材料的互動中得到發展。
上述兩個案例,區域環境創設中材料的選用及投放,就彰顯出園所的理念與文化。
打破班級界限,全園營造開放互動的共享空間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
開放互動的環境,是指打破班級界限,不同班級的教師和不同班級的幼兒充分互動,教育資源充分共享的環境。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積極互動,開放共享,作用不言而喻。
其一,有利于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展。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要注重社會化環境,可以設置“理發店”“食品店”“醫院”“火車站”等模擬的社會化環境,不同年級和班級互動開放,讓每個幼兒有更多的機會了解社會、熟悉社會,以便將來適應社會。
其二,為幼兒提供更多互相學習的機會。共享區域,往往是在班與班之間的相鄰空間,或在某一寬敞、特定的地點。在互動的、開放的共享區域中,幼兒能獲得更多互相交往、互相學習的機會。這包括平行班之間的互動,大中小班年級與年級之間的互動,甚至園所與園所之間的互動,正是在這種不同層次的互動中,幼兒能夠獲得更好更快的學習和成長。
其三,有利于實現全園資源共享。共享區域突破了傳統的區域活動僅限本班、活動材料專屬本班幼兒的局限。不同班級投放的材料不同,共享不僅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也能避免班與班之間投放材料的重復性。
其四,幼兒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需要,主動選擇、主動探索、主動交流,從而獲得主動發展。幼兒園應該在課程表的設置中,專門預留一定的時間讓孩子跨班結伴,感受不同班級的區域環境,讓孩子體驗更加多樣化的區域活動。
當全園的區域都共享起來,每個孩子都能去操作、去感受時,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教育資源,滿足不同層次孩子的身心需要,而且也使全園幼兒擴大了交往范圍,獲得了相互分享經驗的機會。環境作為一種“隱形課程”,真正促進了幼兒的社會化發展。
馬克思說:“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在區域環境創設中,幼兒園全體教師需要充分運用科學理念,充分認識環境、材料蘊含的教育價值,積極創設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區域環境,實現環境與幼兒的對話,讓環境教育成為幼兒發展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湖北省荊門市教研室)
【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的藝術】相關文章:
• 兼談大專《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改革
• 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發展
• 淺析幼兒園親子班環境創設
• 幼兒園托班的環境創設
• 幼兒園課程管理轉型過程中存在問題辨析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性
• 試論自然環境對幼兒教育的作用
• 我們共成長手記之“環境創設”
• 幼兒園英語教學之我見
• 讓幼兒全面發展的托班支持性環境創設
• 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