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教科研活動中,教師常常處于被動的地位,心態與情緒都是很消極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對教科研活動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幼兒園接觸的是3歲~6歲幼兒,把孩子帶好,用不著花很多精力搞教科研。為了調動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的積極性,我園著力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積極鼓勵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教師在教科研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一、 加強思想管理,強化教科研意識
教育科學研究是運用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領域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的認識活動。通過教育科學研究,能探索和認識教育教學規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的發展。因此可以說,教育科學研究是新世紀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需要,也是教育管理規范化的需要。作為園長,應把教科研放到幼兒園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優先考慮和安排,樹立“科研興園”的工作指導方針,加強教科研思想管理,反復宣傳教科研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教師的畏難情緒,幫助教師從教育發展、自身發展的角度去認識理解教科研的必要性。
二、 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研究氛圍
首先,園領導和教研組長作為教科研活動的管理者,應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尊重教師,了解每一個教師的實際水平與需求,允許教師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在教科研活動中,與教師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既做指導者,又做平等的參與者,與教師共同研討。在這種寬松、和諧的研究氛圍下,管理者與教師之間心理上的距離縮小了,使教師產生被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樂于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其次,管理者應從實際出發,了解教師研究的需要,以解決教師工作中的難點、困惑為重點,將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師的需求之中,以教師不斷增長的需要為研究的“突破口”。我園常采用現場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和小組討論法來了解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疑惑和對教科研活動內容的意見與建議。這樣確定的教科研活動內容,受到了教師的歡迎,因為它切合了教師的實際需要,增強了教師主人翁意識。
三、 改變以往管理者“一言堂”“獨角戲”的教科研活動方式
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教科研活動,注重發揮群體的智慧,集思廣益,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研討,提高活動的質量。我園的教科研活動形式有:①運用集體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法,組織教師學習研究幼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科研知識等基本理論。②邀請有關幼教專家來園作教科研專題講座或是現場觀摩,就教師存在和提出的問題進行釋疑與指導。③教師圍繞一定主題進行輪流主講,主講人事先要做好準備工作,熟悉主講內容,設計出討論題目,組織大家開展討論,最后進行總結。
通過以上一系列措施,我園教科研活動的開展有了明顯的起色,教師們參加教科研活動由外部要求轉化為內部動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遵義縣機關幼兒園)
【論幼兒園教科研的走向】相關文章:
• 幼兒園趣味性景觀小品設計
• 淺談幼兒園歌曲伴奏的藝術性
• 淺談幼兒園的幼兒培養教育
• 幼兒園主休探究活動的思考
• 幼兒園開展區域游戲活動的策略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的體會
•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考核改革實踐
• 幼兒園目標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音樂活動
• 幼兒園專業化的教師倫理重構
• 對幼兒園走廊環境建設的思考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