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幼兒教育是培養二十一世紀合格人才的奠基工程。根據學前教育現狀,要搞好幼兒的創新教育,教育評價是一個必須突破的瓶頸。教育評價制度直接體現著教育的價值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對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以及幼兒的行為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導向、規范和激勵作用。
一、發展、自主、激勵的評價目標
在評價活動中,通過搜索到的信息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常能發現評價對象的優缺點以及存在的問題。評價者和評價對象在總結、分析自身問題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便會對評價對象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發展性教育評價”已被大家所認同,即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與教師,讓幼兒與教師共同發展。評價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不是鑒別教師的優劣,而是促進教師不斷地成長。
對于園所的管理者來說,“發展性教育評價”強調的是園所自主辦學、主動發展的主體權利和主體責任,幼兒園自身制訂的發展規劃應成為評價幼兒園最為重要的標準。幼兒園自我評價、自我監控的過程和質量,成為評價本園自主發展意識和能力的重要內容。
二、全面、開放、動態的評價標準
多元智能理論使我們認識到,評價時要打破一刀切的單維度評價標準,應建立多維度的教育評價體系。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納標準,善于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幼兒,尋找和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發展幼兒的潛能。
現有的評價大多追求幼兒最終所獲得的靜態的知識或結論,忽視活動過程本身在幼兒發展中的價值。而“情境化評價模式”的突出特點就是使評價者能夠關注特定情境中的幼兒在解決問題時觀察、思考、選擇、推理等動態過程;關注幼兒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興趣、注意力和努力程度;關注幼兒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所表現出的能力。靜態的橫向比較與動態的縱向比較,兩者有機結合,評價才會有正確的結論。
三、真實、感性、持續的評價過程
我們應注重對教育過程的評價,通過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相互結合,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評價者應樹立發展性評價的新理念,堅持以教師發展為本,把支持和促進教師的發展作為教師評價的基本目標,注重教師專業發展和個人發展。同時,教育評價還應關注被評價者的內心感受,關注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付出的代價。
四、多元、全息、互動的評價原則
多元化原則體現在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評價功能多元化等。首先,幼兒園的評價體系應該是一種多層次、多主體參與的評價體系。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除了幼兒園,還離不開家長、社區和主管部門的支持。實施教育的主體呈多元化,對教育的評價也必然要有多元化主體的參與,形成積極、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評價體系。其次,由于幼兒發展本身具有復雜性,在不同的情景和情緒狀態下,幼兒的行為往往有較大不同。這就需要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如日常觀察、談話、成長記錄袋以及了解幼兒在家中或其他社會環境中的表現等。幼兒園的教育評價應以定性評價為主要方式,將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整合應用。
互動性原則要求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建立平等、對話、理解的評價關系。評價被看作是教師與外在評價者共同建構意義的過程,是雙方以診斷和改進教育教學實踐、促進被評者個體發展為共同目的的相互對話與理解的互動過程。沒有教師自主參與的評價活動往往容易導致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所收集的信息不真實、不充分,從而造成評價與教師真實工作情況的疏離,不能為教師提供有效的改進建議。只有當教師意識到評價能夠給予他們實效性和針對性的支持與幫助時,教師才會變得樂意接受評價,進而使評價從一種短期的外在壓力轉換為自我、改進的持續性動力。這種“參與式”的教師自主評價模式,使教師成為評價的主體,評價的過程也逐漸成為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
【幼兒園教育評價的創新】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活動游戲化
• 幼兒園教學的幾點思考
• 當前幼兒園角色游戲探研
• 淺談幼兒園養成教育
• 表哥愛上“老人幼兒園”
•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策略
• 幼兒園VS家庭?
• 幼兒園早操項目的創造性發展
• 實用多趣的幼兒園兒童床
• 談幼兒園的自主游戲活動
• 男性幼兒教師英語培養探討
• 關于象棋啟智的幼兒園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