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說過:如果把人的智力用百分之百來表示的話,那么有百分之八十是在八歲之前獲得的。由此可見,學前期是幼兒可塑性最強的時期。而這個階段大部分是在幼兒園渡過的。因此,這個階段的幼兒園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無時無刻不含教育的意義”。生活即教育意味著生活和教育的結合,生活的內容就是教育的內容。
幼兒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育滲透在幼兒園的環境、游戲等各種活動中。教師在實施生活教育時要注重活動過程,注重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來積累經驗。生活教育要隨時隨地、反反復復地滲透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
一、創設良好的環境構建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幼兒園的大環境布置上,我們布置的是體育運動主題。有奧運吉祥物、體育運動比賽項目、我喜歡的運動、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圖片……像這種良好的生活環境本身就是最直接的生活教育,幼兒很容易就掌握了許多體育運動的知識。
在活動室內,我們布置了主題墻。內容有:城市、有趣的標志、親親熱熱一家人、中國的四大發明、百家姓等等。
除了主題墻的布置外,我們在活動室還設立了多種活動角。我們開設了娃娃家、理發店、超市等游戲區。幼兒唱歌給娃娃聽,喂娃娃吃飯是那么的快樂、悠閑。的確,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蘊涵著許多的教育契機。在游戲中,幼兒是執行者,指揮者,幼兒把游戲材料變換著花樣玩,在動手實踐中不斷發現奧秘。
因此我們要因地制宜地挖掘幼兒園現有資源,積極為幼兒提供自己動手、自己服務、獨立體驗的機會,營造安全、寬松、溫馨的氛圍,讓孩子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更多的積累生活經驗,更多的學會生活。
二、在真情實景中感悟社會生活
孩子在情景中學習,能更好地獲得生活的經驗。我們充分挖掘園內外的教育因素,將生活活動置于真實的環境中進行,使孩子能親身體驗、探索感悟、自我積累。
我們幼兒園設有種植園地、飼養角、沙池、小魚塘。孩子們一直很關心那里的情況。我們經常看看,花兒有沒有開,是什么顏色,香不香,美不美; 樹兒有沒有發芽;公雞有沒有打鳴;魚兒是不是長大了等等。孩子們自告奮勇地給花兒澆水、除草。種植園豐收了,孩子們格外高興,拉著父母來參觀。小兔生病死了,孩子們流下了傷心的眼淚;魚兒餓了,孩子們忙著給它們喂食;沙池里,堆著一座座小山……孩子們從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樂趣。
三、在社會生活中積累經驗
生活賦予我們一個很大的生活教育的環境。我們組織了開放式的社會活動,讓孩子在真實的情景中接觸自然、接觸社會,豐富感性的生活經驗。如:帶孩子們出去參觀農村,“拾稻穗”、“摘棉花”感受鄉村野趣,體驗勞動的快樂;給敬老院的老人表演節目,獻上一份愛心;去消防大隊觀看消防演習,聽消防知識講座,穿上消防服戴上消防帽親身演練;到超市購物,培養幼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幼兒從中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感受不到的知識。
四、在幼兒園的各科活動中有機滲透提升幼兒的生活經驗
生活與學習、運動、游戲一起構成了幼兒園的生活。我們積極發揮各種活動的綜合教育作用,發揮各種活動之間的語言滲透作用,緊緊圍繞幼兒積累的經驗來展開互動。
我們挖掘學習互動的教育價值,結合生活教材開展了系列教學。如社會活動“不做危險的事”“電話的作用”、“119消防日”等,使幼兒積累了安全方面的知識;“親親熱熱一家人”“孔融分梨”“我的好朋友”等活動,使孩子們體驗到與人團結相處的樂趣。“誰的動作快”“好看的衣服”等活動使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得到不斷的發展。主題活動“好吃的食物”“我是不挑食的好寶寶”,讓幼兒了解了各種食物的營養成分,進而激發幼兒做一個樣樣食物都愛吃的健康寶寶。
我們緊緊抓住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積極滲透生活教育。數學、語言、
音樂等各門課程中都滲透著生活教育。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細心觀察,耐心教育指導,幼兒園的生活中處處有教育契機。
【幼兒園生活處處有教育】相關文章:
• 探究幼兒園游戲環境的構建
•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之淺見
• 國外幼教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借鑒作用
• 利用廢舊材料開展幼兒園特色活動
• 淺析幼兒園數學教學策略
• 淺議民間藝術教育在幼兒園的應用
• 《幼兒園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 淺談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
• 淺議幼兒園管理的有效性
• 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方法和策略
• 幼兒園開展民間游戲之我見
• 河北 幼兒園不得開展拼音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