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刻骨゛銘X1n╮
提問是一門科學,是一種教學藝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好的提問能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幼兒的思維、想象、創造力。??
1 根據需要設計不同類型的問題??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及應答反應,設計并恰當地搭配、使用不同類型的問題,才能使整個教學活動更符合幼兒認知水平,并進一步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2 突出重點,并給予適宜的回答時間??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有的是核心問題,有的不是。重點問題往往起著使教學活動達到高潮,使幼兒的學習探究活動得到最大限度拓展的作用,并能解決問題,使幼兒的認識過程有可能發生質的飛躍。因此,教師要思考并努力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問題。為此,教師要善于分析和挖掘教學內容中對幼兒的發展最具價值的內容,設計好重點問題,并保證給予幼兒應答的時間,不要急于告知答案,增強提問效果。因此,教師適當延長回答時間,有利于幼兒思考和組織回答內容,增強提問效果,尤其是認知水平較高的問題,更是如此。??
3 教師應注重發展幼兒應答技巧??
對于幼兒的回答教師采用兩種方式處理:應答和不回應。應答是教師對幼兒回答的一種處理。提問本身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提問――幼兒回答――教師反饋,教師的應答是反映教師與幼兒之間互動情況的評價之一。我們教師常犯的錯誤是習慣性重復問題和問題的回答。這種不良習慣把幼兒訓練為只會抓住重復問題而不去認真地或直觀地注意問題的初次出現。如何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教師如何根據幼兒的回答提升幼兒經驗?我認為:第一,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回答,進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如:為什么?你為什么這樣認為?引起幼兒更高層次的認知思考過程。第二,通過追問,使幼兒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從而修正、補充不正確、沒有完善的答案。如:你說的是……這個意思嗎?第三,教師還可以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概括、匯總,使幼兒獲得的已有經驗得到整理、提升和系統化,并可用其作為教學資源,使每一位幼兒都能從同伴的回答中獲得經驗分享,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教師課堂提問技能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育觀念進行反思、分析,教師的提問技能就能不斷地進步和完善。
讓生活走進課堂,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
朱 芹??
四川省開江縣甘棠鎮中心小學 (636250)
數學問題教學是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中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數學課程標準》也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和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 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熟悉的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以及數學的魅力。??
生活問題引入課堂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利用生活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我想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處理:??
1 數學再現生活,培養觀察能力??
數學教學要緊緊把握這樣的理念:“對數學實現再創造,使數學順應人類學習的需要,走向生活、走向大眾,以開放的體系再現數學的基本過程,再現數學與大自然和人類千絲萬縷的聯系”。大自然是數學教學的最好課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帶領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觀察自然、學習數學,增長見識。??
如結合“利率的問題”的課堂教學,可帶領孩子到社會中去進行調查或自己去儲蓄所存、取計算利息。體現數學的應用意識和孩子活動化意識,讓孩子體會到學習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及價值,感受數學知識時時刻刻都陪伴在我們身邊。??
另外,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然而,現行教材中,往往出現題目老化,數據過時,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的情況,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識,與信息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相比,顯然不能適應新形式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吸收并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的數學信息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
再如:我在講解求長方體表面積復習課時,針對學生不了解教室墻壁涂成綠漆是怎么回事的情況,而把教學內容改編成計算教室墻壁貼瓷磚的面積,不需過多講解,學生就很明白,并且還很感興趣,因為他們可以用求表面積的方法來解決身邊的生活問題,我就趁熱打鐵,讓他們求貼教室的墻壁要用多少塊瓷磚?看到學生拿著米尺去量教室的長、寬和高以及瓷磚的長、寬,我明白學生開始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實際問題了,在學生測量和計算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慢慢的鍛煉出來了。這樣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課堂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2 生活中學數學,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引導孩子留心觀察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同時有目的地開展一些課外活動,為孩子提供觀察生活的環境和機會,激發孩子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的習慣,讓孩子從中獲得豐富感性知識的積累。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在意地把生活問題用數學方法來解決。許多解決問題的教學、計算教學都能夠從生活中找到原型,但在傳統的教學中卻忽視了這一點,普遍感覺數學知識抽象,孩子難學、教師難教。引導孩子觀察生活,找到生活原型,孩子普遍學習興趣濃厚,參與積極性高,教學效果良好。??
如在教學利息這一課時,課前先讓每位孩子調查自己家附近的銀行、信用社,了解現在的利息是多少,怎樣繳稅等情況,然后在課堂中交流計算方法及結果,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調節者,引導孩子自主探索、相互合作、自我發現、體驗成功。??
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善于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 ??
例如在教學《工程問題》之后,可以出一道這樣的題目:老師帶了一些錢去買一套上、下兩冊的書,我帶的錢如果只買上冊,恰好能買40本,如果只買下冊恰好能買60本。那么我帶的錢能買幾套這樣的叢書?這道題目突破了常規工程問題的命題方式,提高了命題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學生在思考這類問題的時候,就能夠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提高解決問題的靈活性與技巧性。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創設情境,聯系數學和生活??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最終服務于生活。學生能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這是學生已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研究問題,但研究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教師還應通過動手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真正做到生活聯系數學,數學為生活服務。??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擴展空間概念,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動手操作,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實踐中的幾何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幾何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如在講解一個長方體的體積和另一個長方體的體積相等,它們的表面積不相等時,我拿來一根細長的長方體木條,當場從中間斷開,然后折疊,學生一看就明白了,體積沒有變,但是露出兩個小小的面的同時,兩個大大的面被壓住了,經過比較,學生就知道了體積相同的長方體,表面積不一定相等。這樣設計雖然簡單,但是可使學生加深理解表面積和體積之間的關系,而且啟迪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幫助他們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從這一問題可以讓學生衍生出多個平面和立體圖形的問題;再如:多少個小正方體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正方體?這樣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是富有激情和魅力的,對于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積極性都十分的重要。??
總之,教學問題解決的方法很多,它們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差別,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典型事例,教學生思考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使學生發現生活數學,喜歡數學,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學生活”意識,真正地在生活中學數學,把數學為生活所用。
【《幼兒園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相關文章:
• 幼兒園入職教師困境及對策
• 幼兒園綜合課程中的數學教育
• 讓家長成為幼兒園課程的推動者
• 農牧村學前教育發展現狀及途徑
• 多元智能理論下的幼兒園課程設計機制
• 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開展有效性的探究
• 幼兒園親子教育現狀研究
• 幼兒園精粹管理的深圳樣例
• 對學前教育的財政分析
• 幼兒的自控能力培養
• 家長“滲入式”參與幼兒園教育
•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創編能力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