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自主活動中,孩子們往往會有很多讓我們成人意想不到的游戲活動,不得不讓我們佩服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那么,教師應該采用哪些方式,提供怎么樣的指導更有利于幼兒的自主游戲呢,從活動案例引發思考,談了一些想法。
[關鍵詞]:幼兒 自主游戲 想象力 動手操作能力
案例描述:
在一天的自主游戲活動中,建構區里的孩子們圍著一堆大大小小的盒子在玩游戲,有的在搭房子,有的在壘高,玩的不亦樂乎。依依小朋友還沒有動手,她打量著這些盒子,只見她不斷地打開盒子蓋,往里面放小的盒子,越往里放,難度越大了,小班孩子的目測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她又拿來一個小盒子要放進盒子里,可是這次的盒子有點大放不進去,她看看其他的盒子換了一個更小的,嘿嘿,這次成功地放進去了,依依顯然很開心,使勁地擦了擦雙手,然后在小盒子里又放進兩個火柴盒大小的盒子,最后一個個地把盒蓋蓋了起來。依依看到我在笑瞇瞇地看著她,就捧著大盒子來到我的面前,說“老師,這是送給你的禮物。”“是嗎?你送給我的是什么禮物呀?”我趕緊接過盒子,驚喜地問她。“這里面有很多魚呢!都是送給你的。”依依很神氣的說。“是嘛,那我看看!”我蹲下來把盒子一層一層地打開了,當我打開最后一層的時候,依依笑瞇瞇的指著最小的兩個盒子說:“這些就是送給你的小魚。”“真的嗎?謝謝你,依依!我喜歡你送的小魚。”我抱著依依使勁地親了她一下,我們兩個抱在一起開心的笑了。
我把依依送我的禮物一層一層地打開,展示給小朋友看。小朋友們看了以后,在依依的帶動下,有的孩子負責開盒蓋,有的負責找大小不同的盒子,有的在裝盒子,最后在我的指引下,把所有的“禮物”――盒子都整齊地疊放在了區角的柜子里了。看他們大家一起動手把盒子整理好了。我高興地說:“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我收到了比腦白金還要好的禮物呢!”孩子們聽到了,都圍在我的身邊哈哈大笑起來。
分析與反思:
只有與客觀事物真實地接觸,才能真正地接觸知識。在自主活動中,孩子們往往會有很多讓我們成人意想不到的游戲活動,不得不讓我們佩服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一、材料的投放與幼兒的自主游戲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小班的孩子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熟悉的事物會產生興趣,興趣是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老師必須了解幼兒的興趣,然后從興趣入手設計活動,選擇內容。盒子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物品,孩子們對盒子都不會陌生,我們發動了家長和我們一起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大大小小的盒子投放在活動區里供幼兒游戲用。
在自主活動中,孩子們的游戲簡單、快樂,從孩子們的游戲情況中來看,他們對盒子是非常感興趣的。所以,對孩子們來說,盒子真的是一種非常好的游戲材料。在建構區里,孩子們用它壘高、建構房子,除了我們教給孩子的玩法以外,他們還想出其他的游戲方法。幼兒在玩一玩中學會了用一種材料進行不同的表現手法。他們在玩中歡笑,探索,創造。在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依依的情感、能力、知識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二、幼兒的能力與幼兒的自主游戲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同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能力。在這個自主活動中,就可以看到依依認知能力和創造能力都得到了盡情釋放的空間。小班的孩子的年齡特點是愛模仿他人的行為的,在能力強的孩子的帶動下,也會促進其他孩子能力的提高。
本來,我們在建構區里投放的盒子預設的目標只是以壘高為主的,但是依依卻通過了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創造性的想出了和其他孩子不同的玩法。杜威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別小看依依是一個三周歲半的孩子,但是她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及探索的欲望,她的探究方式是非常符合她現有水平的,她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也是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征的。
依依通過目測、觀察、比較盒子的大小來依次擺放盒子,對于小班的孩子能認識物體的大小并按一定的規律擺放這一點來說,依依在游戲的過程中已經能夠很好的掌握了這一點。在把盒子裝好了以后,依依又經過了自己對盒身與盒蓋的觀察,給盒子蓋上了相應的盒蓋,而且都準確的找對了,蓋好了。這又讓依依獲得了一種一一對應的配對經驗。從而說明,這樣的游戲有助于促使小班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動作得到鍛煉。
三、教師的鼓勵與幼兒的自主游戲
在新《綱要》的指引下,我努力地去營造一個安全、愉快、寬松的外部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在任何活動中,我都努力地做到和幼兒之間進行平等的交往,時時提示自己要以一個“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因為有了一個讓孩子能“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當依依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心里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當她發現我在注視她的時候,依依就非常主動地與我交往,把自己的作品當作禮物來送給我與我分享她的成功,依依能把自己的作品當作一件禮物來送給我,我們之間溫馨的對話,親密的動作,都證明了我們師生之間有了一個積極的情感氛圍,我的態度使依依得到了被支持感。
當她看到我接受了她送的禮物后,還得到了我發自內心的感謝時,依依顯得非常開心。成功的喜悅更展示了自主游戲活動為孩子們帶來的快樂和享受,也是任何糖果、巧克力都換不來的。
四、課程的設置與幼兒的自主游戲
在以往的課程模式中,總是以集體教學為主。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把比較高低、大小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單獨來開設,用灌輸的方式把自己的經驗強加給孩子們,導致了孩子們對數學活動不感興趣。
在這個自主活動中,我們看到了孩子們所獲得的經驗遠遠超出了以往的課程中所傳授的經驗,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發,幼兒的數學經驗是在生活中、運用的過程中累積起來的,所以在以后設置課程時,應該更加靈活一些,把可以操作的,方便幼兒自己探索的活動都放在活動區里。
自從開展自主游戲活動以來,在相互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肯定了自主游戲活動是一種能夠很好地促進幼兒成長的教學方法。在《綱要》這盞照明燈的指引下,我們學前教育工作者會不停地探索,努力地尋找更好的教育方式,逐步地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學理念。
【談幼兒園的自主游戲活動】相關文章:
• 幼兒園智能視頻監控系統探究
• 幼兒園打擊樂教學探析
•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
•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計算思維能力培養
• 幼兒園家長志愿者研究綜述
• 打造優質團隊全面推動幼兒園健康發展
• 家?幼兒園 二度空間
• 傳承中華文化,推行幼兒園開展節日文化教育
• 韓國京畿道利川市寶寶幼兒園印象
• 關于幼兒園財務管理工作的思考
•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
• 解讀幼兒園小學化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