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要尊重孩子,教師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但有些時候。我們的教師在認識上或口頭上做到了,卻在教育實踐中忘卻了。 鏡頭1:小班美術課上,教師在出示了用五彩顏色裝飾好的雞蛋以后,發給每人一張紙。紙上已畫好了橢圓形,讓孩子們在橢圓形上涂色。一個小男孩涂好后,又在橢圓形邊上添畫了兩個三角形。教師看到后,連忙拿起橡皮把三角形擦去,說:“你這樣已經做好了,不要再畫蛇添足!
分析:孩子有“百種語言”。繪畫是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一種方式。孩子對畫面或作品的色彩、內容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作為幼兒教師。我們不能依據自己的經驗和成人的思維方式去主觀判斷幼兒的行為是否正確,而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表達,對孩子稚拙的想法、行為應該首先給予鼓勵、支持,而不能以標準化來要求孩子的藝術表現。如果我們站在孩子角度,用孩子的眼光來欣賞幼兒作品,引導、啟發他們用自己語言表達自我,就會發現,這是一幅生動的、有創造表現的作品。
鏡頭2:走進一所市級優質幼兒園,發現每班的環境布置內容都很豐富,活動室內有主題墻,有展示孩子學習成果欄目:活動室外有家園聯系欄等。但這些都被老師布置在1米高的墻裙以上,孩子看起來很吃力。為什么張貼得那么高呢?教師們說,如果放低了,兩天不到,就被幼兒摸壞了。包括一些自然角、活動區角,也都設置得比較固定,并且要求幼兒不要亂搬、亂移,要保持整齊。
分析:我們都知道,環境作為“隱性課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毒V要》提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等應有利于引導、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積極的相互作用。而我們許多農村幼兒教師在布置環境時,更多的時候考慮的是美觀,環境成了裝飾的“門面”。幼兒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長的,教師不能根據自己的好惡或出于功利性目的而“我想怎樣布置,就怎樣布置”。只有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啟發、引導、支持幼兒共同參與,創設可變的、有教育內涵的、可供幼兒自主探索的環境,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
鏡頭3:我在一所農村幼兒園聽課,看到一個小男孩跟在他的老師后面一直重復這樣一句話:“老師,老師,我不想上小班!蔽液芗{悶,以為這是一個想快快長大,能夠像中、大班小朋友一樣學習的小班幼兒。經詢問,才知道中班要上公開課,為了效果好,只要二十多名幼兒。而農村幼兒園班額一般偏大,所以只能從中挑選一部分孩子,余下的就被帶出中班教室,暫時由小班教師照看。這名孩子就是落選的二十名孩子中的一個,他以為教師想把他送到小班(老師以前也說過誰要是不聽話就把誰送到小班),故此發出這樣的請求。
分析:尊重孩子,讓他們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地游戲、學習,是《綱要》對我們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這所幼兒園,圍墻上還赫然寫著: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應該說,教師還是知道怎么做才是真的為了孩子。但為了自己獲得好評價,就不再考慮孩子的感受。從根子上講,是教師沒有理解幼兒教育的內涵,沒有真正做到愛孩子,其結果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鏡頭4:自主游戲活動時間,張老師一邊準備明天上課用的教具一邊不時瞄一眼孩子。她心里正想著,今天孩子真乖,沒有哭鬧或告狀的。正當她暗自慶幸的時候。突然玲玲跑了過來,眼里含著淚水:“老師,我正在搭大橋,強強卻說要蓋房子,把我的積木搶去了!”張老師邊繼續做教具邊對玲玲說:“玲玲乖,不哭,過一會兒我去批評他。你先去玩吧!”可玲玲等了很久都沒有等到張老師批評強強。
分析:在孩子的自主游戲中,教師依然應該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很多農村幼兒園,雖然能夠為幼兒開展自主游戲提供材料、安排時間,但在孩子游戲時,教師的觀察、指導、融入不到位,不能最大限度發揮游戲的教育價值。在幼兒游戲時,教師要傾聽他們之間的談話,記錄下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了解游戲的進展,關注他們的興趣點,或者以玩伴的身份和幼兒共同游戲,用動作、語言暗示、引導游戲持續、深入進行;觀察和了解孩子,評價幼兒的發展狀況。
除了以上收集的一些現象外,在農村幼兒園還存在隨意打斷幼兒的說話、不給幼兒充分表達的機會,等等,許多違背教育規律和教育要求的行為。教師要想走進幼兒的心靈,就要了解幼兒的心理、生理特點,順應幼兒的天性,為幼兒的發展提供條件;就要用孩子的思維、孩子的眼光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從觀念到行為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
【看農村幼兒園活動有感】相關文章:
• 讓幼兒園家訪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 幼兒園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探微
• 日本:幼兒園不務“正”業
• 森林里的幼兒園
• 幼兒園教學的幾點體會
• 如何開展幼兒園音樂教學
• 孩子在幼兒園的午睡心結
• 預防兒童虐待幼兒園論文
• 幼兒園自制玩教具
• 淺談幼兒園表演游戲的指導
• 農村幼兒園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
• 新課改背景下幼兒園教學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