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培養幼兒欣賞能力的教育活動,是指教師引導兒童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了解對稱、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內容美,從而豐富他們的美感經驗,培養其審美情感和審美評價能力的教育活動”。 但長時間以來,在幼兒園的美術教學中,片面強調幼兒美術的技能訓練,很難體現這一目標的完整實施,欣賞評述課的現狀令人擔憂。 怎樣才能上好欣賞課?筆者在實踐中提煉出下列策略。
一、讓孩子儲備必需的相關知識
“欣賞評述”的基礎知識包括美術語言、美術與社會文化等方面的關系、幼兒的評述行為。美術語言不僅是指點、線、色彩、形狀等構成作品的基本元素,還包括由這些基本元素組成的、給我們的視覺帶來的對稱、平衡、和諧等的組織原理。所以分析作品的形式語言時,要引導幼兒體驗作品的基本元素帶給我們的視覺感受。例如欣賞梵高的《星月夜》,畫面中由一顆大星、小星、新月組成的旋渦、星云與一條如長龍如曙光的棱線給你什么樣的感受?這張畫里面回旋的曲線和旋轉的律動讓你產生什么樣的聯想?此外,欣賞評述的行為也是其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突出了評述行為作為美術欣賞活動有機組成部分的價值。這是為了更好地體現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質,完善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獲得更大的美術教學效益。所以在教學中,要讓孩子儲備必需的相關知識,在欣賞中學會評述,主動搜尋作品的意義。
二、篩選理想的欣賞內容
1.美術作品
按照美術門類來分,美術作品有繪畫、雕塑、建筑、工藝美術。由此可見,“欣賞評述”領域的內容非常的廣泛,但是由于幼兒園階段的“欣賞評述”課占的比例比較小,所以應該選擇中外最具代表性的、優秀的、最具教育性和貼近孩子生活的美術作品。
2.自然景觀
自然景觀,就是自然的景色,較少受到人類的影響,比如河流、山川、樹木等。美術課程應具有的功能之一,就是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他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并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欣賞評述”領域的內容除了關注美術作品之外,自然景觀也不容忽視,讓幼兒感受和欣賞自然美。
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1.比較
由于作品存在各種差異,每一件藝術作品創作的目的和意圖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們。另外,幼兒的經驗和知識有限,會有一些專業性較強、教學難度較大的美術知識,為了使教學效果更為有效,有針對性地探究各種要素之間的異同,比較不失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比較能夠使孩子達到深入理解作品,提高辨別作品之間差異的能力,提高鑒賞能力。如:不同作品、風格流派、文化背景、藝術家等之間的比較。此外,比較法不僅用于對作品的欣賞上,也可以運用于幼兒對作品的不同反應上,這是促進幼兒積極思考的有效辦法。不同的比較法可以縱橫交錯,綜合使用。
2.討論
討論是在一種情景中,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通過語言交流互相啟發,分享信息和思想,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在組織討論時,用小組討論教學效果會比較好,一般5~6人一組是比較理想的。
小組討論的主要特點是:幼兒是自己活動的中心。參加活動的每位幼兒都有機會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都要準備發言。幼兒在活動中,自己支配自己,處于主動地位,能夠有效地發揮其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幼兒之間的信息傳播是多向的,表達和反饋的速率會隨著熱烈的程度而加快,并充分激發參與者的情緒和思維,不斷產生新的想法。討論不僅要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對他人的不同看法,要提出事實和證據,有效地說服別人。
3.考察
幼兒到園外進行考察,身臨其境地進行觀察、調查和記錄等,可以獲得直觀的感受,客觀的認識和深刻的體驗。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幼兒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當地的名居、藝術家工作室、工藝作坊等,為設計學習活動提供數據和資料。
4.模仿
讓幼兒扮演自然和生活中的某些角色,并在一種虛擬的場景中模擬一些活動和行為,稱為角色扮演和模擬活動。在進行美術欣賞活動時,要了解和體驗作品的內涵,教師可以通過裝扮成那個時代的人物,模擬他們的活動來加以體驗和感受。如在一次欣賞課上,教師讓幼兒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橋,使得欣賞活動更具有情景性,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和理解美術作品。
5.情景
教師為幼兒創造“欣賞評述”的相關的情景,如圖片、聲音、實物、影像等,使幼兒通過情景有聞其聲、見其面、臨其境的直觀感受。情景教學法可以豐富幼兒的情感、激發他們探究美術作品的愿望、增強對作品的體驗,使教學更有吸引力。
如上《欣賞民間藝術――剪紙》一課,教師把課安排在新年前夕進行,課前在教室的周圍為幼兒展示出中國南北地區不同表現題材、不同風格的剪紙藝術作品。教師先放了一首《信天游》的
音樂并配以黃土高原的自然風光及當地人們的活動場面圖片,使幼兒感受到那一個個溝壑、土黃的色調、當地父老鄉親的豪爽、粗獷的性情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又放了一段古箏民樂并展示了江南水鄉等人文景觀的圖片,使幼兒又一次感受到江南地區那“小橋流水人家”的溫順以及清雅、秀美、別致的風格。幼兒很快尋找到南北剪紙藝術的不同表現特點,同時,也了解到地域的差異造成作品的不同風格。
四、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
1.民間民族文化資源
因地制宜地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突出本地域文化藝術特色、民族特色的內容。如湘西的幼兒可以把自己本民族的民間繡花、刺繡、印染、木雕、編織、民居建筑等藝術形式引入課堂,貴州的幼兒可以欣賞蠟染、云南的幼兒可以欣賞扎染、刺繡和銀飾藝術,河南的幼兒可以欣賞泥狗魚木版年畫,陜北的幼兒可以欣賞剪紙等。
2.本土物質文化資源
本土物質文化資源包括本土的衣、食、住、行及自然環境等方面的資源。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區都有許多可供學校開發和利用的資源,學校要好好利用當地的物質文化資源。例如當地自然環境、建筑、民居、習俗、博物館、美術館和生活中的美術作品等。通過本土資源的開發,不僅可以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幼兒了解本土的美術知識與技能,豐富幼兒的人文素養。
總之,幼兒美術欣賞教學活動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想象的廣闊空間。幼兒教師要理解美術欣賞的重要性,利用身邊可以利用的資源營造一個美的環境。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鼓勵幼兒敢于自由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感想。通過美術欣賞,最終讓幼兒多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美、發現美和表現美。
(浙江省紹興縣齊賢鎮中心幼兒園 312065)
【幼兒園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探微】相關文章:
• 民辦幼兒園園長專業素養調查
• 學前教育專業心理自助能力培養策略
• 春天,熊貓進了幼兒園
• 幼兒教師與家長有效溝通策略
• 淺談幼兒園小班生活常規管理
• 美國幼兒園《秋季》主題活動例舉
• 如何將幼兒園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 幼兒園故事教學之我見
• 學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 幼兒園的開放日,家長智慧應對
• 加強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反思
• 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