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2011~2013年間有關幼兒園課程研究的相關文獻所作的分析發現,自2010年國家出臺多項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以來,幼兒園課程領域的研究日趨活躍,這其中,對幼兒園課程基本理論、課程資源開發、課程實施、園本課程建設與開發等方面的研究較多,但從總體上看,有關幼兒園課程的研究重心不夠集中,理論與實踐缺乏有效的互動。今后的研究需對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課程與游戲的整合、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課程評價、課程領導力等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研究熱點;計量統計;內容分析;2011~2013年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5)01/02-0001-07
2010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學前教育被單列一章,從“基本普及學前教育”“明確政府職責”和“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等方面顯示了政府對學前教育發展的高度關注。隨后,國務院又下發了《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11月底,溫家寶總理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具體工作。12月初,在全國學前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劉延東國務委員作了重要講話。自此,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迎來了發展勢頭相對較猛的三年。幼兒園課程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關鍵一環,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獲得有益學習經驗”“身心”得到“全面發展”〔1〕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因此,學前教育領域的學術期刊、碩博
論文、相關論著及相關論壇較多反映了幼兒園課程研究的最新成果。基于此,本研究對2011~2013年間發表在專業學術期刊上的
論文、收錄在國家圖書館的碩博論文、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課程研究專著以及各種會議上與幼兒園課程研究有關的學術報告作了較深入的分析,以期透視2011~2013年間我國幼兒園課程研究的熱點,并從中展望我國幼兒園課程未來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方法
研究者選取2011~2013年間出版的有關學前教育的學術期刊、學術專著以及正式答辯通過的碩博論文和相關會議論文中有關“幼兒園課程”的文獻資料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其中的學術專著,不包括有關幼兒園課程的教材。
研究者采用網絡數據庫檢索和人工檢索相結合的方式,先通過中國知網(CNKI),界定“時間”等檢索項,輸入“幼兒園課程”進行初步檢索。對于未納入中國知網的學術專著、學術會議中的相關資料,采取人工檢索方式加以彌補,最終共收集到文獻資料395篇(其中學術專著4本,碩士論文65篇,博士論文6篇,學術期刊文獻310篇,學術會議報告6篇,報紙文章4篇)。在此基礎上,研究者進行了深入的計量統計和內容分析。
二、研究內容分類
從總體上看,這三年來,有關幼兒園課程的研究文獻數量呈穩步上升態勢,說明有關幼兒園課程的研究日趨活躍。研究者基于所收集到的文獻,并參考有關課程以及幼兒園課程的理論框架,建立了一個相對合理、全面覆蓋的分類表。這其中,主要參考了施良方的《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2〕、鐘啟泉的《現代課程論》〔3〕、王春燕的《幼兒園課程概論》〔4〕等比較有代表性的學科教材。根據這個分類表,研究者將研究文獻內容分成13個類別,分別是幼兒園課程基本理論、幼兒園課程編制、幼兒園課程實施、幼兒園課程評價、幼兒園課程與游戲的整合、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幼兒園課程文化、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與開發、農村幼兒園課程、幼兒園課程改革與發展、幼兒園課程與教師和家長、幼兒園課程領導力、國外幼兒園課程。
需要說明幾點:(1)由于所收集的研究文獻內容龐雜,在對相關內容進行歸類時,研究者對類別作出了一些操作性定義規定。比如,將“幼兒園課程基本理論”的研究界定為與實踐相對而言的,對幼兒園課程所作的理論層面的思考,包括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功能、特點以及各種理論、模式下的幼兒園課程等。(2)有的研究文獻可能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類別,比如有關農村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問題,既可歸到“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類別,也可歸到“農村幼兒園課程”類別。為此,本研究根據研究文獻的主要內容以及所研究的主要對象及研究重點,最終將文獻歸為其中的一個類別,不進行重復歸類統計。(3)對于所收集的學術專著,本研究也根據其主要內容將其歸入一個類別。
統計結果表明,從2011年到2013年,幼兒園課程研究的熱點(依據研究文獻數量)前六位依次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研究、幼兒園課程基本理論研究、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研究、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與開發研究、幼兒園課程改革與發展研究及幼兒園課程文化研究,其余類別的研究文獻所占百分比均不足5%。從中可以發現,雖然研究者對幼兒園課程研究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但對于課程中兩個比較重要的要素,即課程的編制和評價的研究并不多。
三、研究熱點問題分析
1.幼兒園課程實施研究
有關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研究文獻共有68篇。其中,有超過一半的研究文獻是對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之一――集體教學活動的研究。
有關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大多是基于一定的理論背景或者學科視角分析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過程、途徑、方式和主體等。有學者從生態學視角研究了幼兒園課程實施問題,認為幼兒、教師、家長和社區以及課程資源都是課程實施的要素,缺一不可。〔5〕受多元文化影響,幼兒園課程實施存在諸如課程的內在邏輯與幼兒的發展規律不相適應、家長與教師對幼兒園課程的理解有出入等問題。因此,有學者提出要著力構建形式與內容并重、適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幼兒園多元文化課程體系。〔6〕構建這個多元文化課程體系,需要實現課程目標、內容、實施方法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7〕有學者從人文關懷的角度,提出要將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幼兒園的課程目標,強調幼兒園課程實施要注重對話性、游戲性、體驗性以及生成性。〔8〕除了對幼兒園課程實施進行宏觀思考外,有學者在微觀層面專門研究了幼兒園課程實施中的師幼“失語”現象,先“從靜態層面入手分析幼兒園課程內容與權力控制的關系”,后“從動態層面分析幼兒園課程實施與權力控制的關系”,再“從課程實施中的教師行動出發,揭示了幼兒園教師在課程實施中剝奪幼兒話語權利的社會現實”。〔9〕 對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實踐探討角度多樣。許多學者從課程內容角度進行了研究,例如,有討論如何將武術學習內容有效融入幼兒園主題教學活動的,有討論如何將民間工藝內容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有討論如何基于藝術作品欣賞設計和組織
舞蹈教學活動的,等等。也有學者對幼兒園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梳理,還有學者重點研究了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體問題。這些研究文獻的共性是強調幼兒園課程實施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要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要創設平等的師幼互動關系,等等。
有關集體教學活動的研究文獻共有39篇。有一些研究集中討論了集體教學活動的質量以及教學有效性問題。不少學者通過使用《中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量表》對集體教學活動質量進行了評估,發現目前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質量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其中情感支持、教學設計與組織得分最高,目標與內容得分最低。〔10〕對農村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調查發現,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整體情感氛圍和諧,教師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教學活動開展過程基本適宜,但教學支持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大多缺乏教學機智;幼兒情緒體驗較好,但思維未能得到充分發展。〔11〕研究者努力尋找原因,給出建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這類研究大多針對的是特定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因此結論雖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地域性、時效性限制也比較明顯。研究者大多強調集體教學活動應當關注幼兒的已有經驗,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活動內容,實現有效的師幼互動。有一部分研究關注了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語言問題,認為語言作為教師傳遞知識、與幼兒互動的載體,會直接影響教學活動質量。這其中對教師的提問語和應答語的研究最多。有研究發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語存在數量過多、質量較低等問題。〔12〕教師的應答語則往往是在教師提問之后對幼兒回答的反饋,存在簡單重復、機械單一、缺少有效總結提升等問題。
2.幼兒園課程基本理論研究
幼兒園課程基本理論研究文獻共65篇,主要涉及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取向、課程生活化、課程整合以及各種理論、模式下的幼兒園課程等問題。
關于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取向研究,涉及到“幼兒園課程的美育價值”〔13〕“如何在環境中顯現幼兒園課程價值”〔14〕“如何使幼兒園課程價值最大化和最優化”〔15〕等問題。有研究者認為,所謂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取向,是指“幼兒園課程的決策者、設計者、實施者及學習者的需要與幼兒園課程的屬性之間滿足與被滿足的關系”。〔16〕有研究者對當代“幼兒園課程價值取向的流變與反思”進行了梳理,發現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取向猶如“鐘擺”,受“傳統蒙學思想”“教育理論思潮”“課程實驗的力度和廣度”“時代精神”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幾經變遷,今天已走向“和合”狀態。〔17〕不少研究者強調,幼兒園課程要有“適宜性”,要“回歸生態”〔18〕“回歸自然”〔19〕。幼兒園課程“要讓兒童在與教師的生命對話中”,將自己“原本內在的東西逐漸外顯”,“展現自己的生命能量”,“進而不斷建構智慧、建構生命”。〔20〕因此,幼兒園課程的構建應適應幼兒的發展水平,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經驗,符合幼兒興趣需要,并據此確定課程目標、選擇課程內容、組織教學活動以及進行課程評價。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生活與教育密切聯系,教育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有研究者對課程生活化的“緣由”“路徑”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教育源于生活”,所以生活應“融于教育”〔21〕“讓幼兒園課程進入生活”〔22〕等。
幼兒園課程的目標是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這就決定了幼兒園課程應該是整體的,而不是“被肢解”的。幼兒園課程的整合研究受到較多關注,有研究將技術手段與課程相整合,有研究將“生命教育”“環保教育”等整合進幼兒園課程,體現了幼兒園課程整合手段的多樣性和整合內容的多元性。
有關幼兒園課程的各種理論給了研究者很多啟發。例如,關于陳鶴琴幼兒教育思想的研究啟示我們,幼兒園課程要重在引發幼兒的自主學習,開展多元評價,重視家園共育等。有研究者對費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覺”理論進行了研究,認為兒童是一種“文化的存在”,幼兒園課程應當“體現傳統文化”“多元文化”,從而提升幼兒的文化素養。縱觀我國幼兒園課程的百年發展歷史可以發現,我們走的是一條主動借鑒西方經驗的道路,因此有許多研究者借鑒國外的各種幼兒園課程指導理論,比如“多元智能理論”“自然主義”“精神分析學”“行為主義”等,分析其對我國當代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啟示與建議。有研究者則重視研究各種理論對我國幼兒園課程的適宜性問題。廣泛吸收他國經驗,為我國幼兒園課程的改革創新、發展進步提供了諸多有益借鑒。
3.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研究
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研究是這三年的研究熱點之一,共有54篇研究文獻。其中,關于本土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最受關注。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一些特點:第一,大部分研究以問卷調查、訪談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為主。第二,研究內容的地域分布較廣,如,有關于對蒙古族幼兒
舞蹈課程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的研究,〔23〕有關于對浙江民間木偶戲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的研究,有關于將蘇州“三坊七巷”作為課程資源加以利用的研究,等等。但有研究者發現,幼兒園的課程資源開發存在著較突出的資源利用率不高、對地方文化資源的價值認識不夠、對教師開發利用地方文化資源的相關培訓不夠以及沒有形成地方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內外部系統等問題。不少研究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發現教師素質不夠高是根本原因。基于此,研究者從教師專業發展、家園合作、社區以及政府支持體系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
如何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如何合理配置資源,如何建設幼兒園課程資源庫等,也是研究者比較關注的問題。“課程資源就是幼兒園課程開發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資源的綜合。”這一定義得到了研究者的廣泛認同。從空間上看,既有對園內資源的研究,也有對園外資源的研究。其中,對園外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較多,有對家長、社區以及園所周邊自然、社會環境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等。從資源屬性上看,有對物質資源的研究,也有對非物質資源的研究。前者包括對活動室里的“自然角”等的研究,后者包括對諸如“節慶文化”“民間文學”等的研究。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的多樣化表明我國幼兒園課程越來越具有多元性特點。值得一提的是,有關幼兒園課程資源庫建設的研究不少。課程資源庫可為教師設計、實施課程提供支持,間接地對幼兒的發展產生影響。〔24〕不少研究者認為,課程資源庫可以在優化資源配置、拓寬教師視野、提高課程資源的共享度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4.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與開發研究
有關園本課程建設與開發的研究文獻共有37篇。總體上看,對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與開發的元研究較少,大多是關于園本課程開發現狀及存在問題的研究,也有對園本課程開發經驗的總結。就元研究而言,有研究者以胡塞爾“生活世界現象學”為理論依據,探討了園本課程開發的價值取向問題。〔25〕有研究者從文化視野看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問題,認為文化作為一種觀念形態,滋養、浸潤著園本課程,園本課程反過來又體現和反映了園本特色和地域文化底蘊。有關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現狀及存在問題的研究,大多運用了問卷調查、觀察、訪談等方法,地域性的個案研究較多,從中揭示園本課程開發存在的某些普遍問題,例如,教師對園本課程的認識較片面、教師參與園本課程開發的主動性不足、教師開發園本課程的能力較欠缺、教師對園本課程資源的開發不充分等。有關園本課程開發經驗的總結,大多是對本園園本課程開發經驗的梳理,例如“綠色田園”教育課程〔26〕、創意美術課程、“十子”活動課程等,這些研究大多會從園本課程的價值,開發原則,園本課程的目標、內容及其評價等方面進行闡述。總的來說,園本課程建設與開發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課程開發的民主性與開放性。園本課程作為國家、地方課程的補充,通常會“體現國家課程的精神,并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一起共同促進幼兒園、教師、幼兒的和諧發展”。〔27〕
5.幼兒園課程改革與發展研究
這方面研究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研究主要是通過對歷史文獻的整理和分析,從宏觀上把握幼兒園課程改革與發展的脈絡。幼兒園課程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陳鶴琴、張雪門為代表的關注兒童經驗的課程改革,到四五十年代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改革,再到八十年代重新關注兒童經驗的綜合課程改革,最終又回歸到關注兒童的經驗上來。〔28〕幼兒園課程改革與發展走的是一條從完全西化到逐漸中國化的道路,時至今日,本土化特色日益明顯,呈現出“課程的理論基礎以發展心理學為主”“課程的類型多樣且彼此融合”“課程的生活化被進一步重視”“課程開發的國際視野與本土行動兼備”的鮮明特點。〔29〕
第二類研究通常聚焦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實踐問題。例如,結合《綱要》,對幼兒園課程和教學模式改革〔30〕、課程內容改革等問題進行探討。這類研究的基本結論是當前的幼兒園課程改革越來越強調課程要回歸幼兒的經驗,關注幼兒的興趣和生活,實現課程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有很多研究者對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實踐中出現的課程內容超載、課程小學化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有研究者根據經濟學博弈論理論,認為幼兒園課程的小學化傾向陷入了“囚徒困境”。要走出這一困境,除了要在課程設置、教師素質方面有所變革外,還需要建立多元的“選擇性激勵制度”,需拓寬課程改革的思路。〔31〕
6.幼兒園課程文化研究
英國著名課程論專家勞頓曾從社會學角度對課程作過這樣的界定,“課程本質上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選擇”。課程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是天然的。因此,有學者認為,課程發展的歷史進程,就是一部新舊文化之間不斷產生矛盾沖突、相互交織融合的歷史,是新文化在舊文化走向衰亡的基礎上不斷被創造的過程。〔32〕2011~2013年間關于幼兒園課程文化的研究,尤以對民間文化進入幼兒園課程文化的研究最多。除了期刊論文外,有3本相關著作值得關注,它們是《浙江民間文化與幼兒園課程――浙江民間文化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33〕《愛上民間藝術――民間藝術教育融入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34〕和《民族妙韻慧童心: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35〕這類研究涉及地域廣泛,內容豐富。諸如蒙古族文化、土家族民間藝術、閩南文化等均進入幼兒園課程文化研究視野。有研究者將民間童謠、民間文學、民間習俗(例如二十四節氣)等納入幼兒園課程文化研究范圍,有研究者將美術、
音樂、文學乃至美食等納入幼兒園課程文化研究范圍。研究者認為,民間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能體現本土性和獨特性等特點,是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良好資源。許多研究者通過價值判斷、可行性分析,將本地區的民間文化融入園本課程。
關于幼兒園課程文化基本理論的研究相對薄弱。究其原因,可能是與這類研究需要研究者具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及良好的思辨能力有關,而這恰恰是一線幼兒園教師比較缺乏的。因此,這類研究主要是由高校教師做的。3篇相關研究文獻主要探討了幼兒園課程的文化屬性與文化適宜性問題。研究者認為,文化多樣性是人類世界的永恒屬性;每一種文化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價值;文化適宜性課程為兒童對文化的尊重與理解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具備文化適宜性的幼兒園課程應回歸兒童的文化、生活、生命的本真等。〔36〕
四、研究特點及展望
文獻調研發現,2011~2013年,有關幼兒園課程的研究日趨活躍,內容涉及面廣,大致可分為13個類別,包括幼兒園課程基本理論、幼兒園課程編制、幼兒園課程實施、幼兒園課程與教師和家長等。不過,分析發現,相關的研究主題分布不夠均勻,如研究課程實施問題的多達68篇,研究課程基本理論問題的有65篇,而研究課程編制問題的只有6篇。因此,從總體上看,雖研究的內容涉及面廣,但研究重心并不集中,對幼兒園課程編制與評價這類重要問題的研究非常少,對某些問題的研究深度不夠。此外,從研究文獻看,雖說有一部分研究是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合作開展的研究,但絕大多數是單一的研究者,所以很多研究缺乏理論與實踐的有效互動。
分析當下,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在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幼兒園課程研究宜更多關注以下問題。
一是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問題。課程的價值取向會影響對課程的基本定位。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30多年來,課程的價值取向從知識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從生活本位到生命本位,越來越強調幼兒園課程要充分發揮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作用,提升幼兒的生命質量。《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頒發以后,公眾對課程的價值取向問題更加關注。因此,如何珍惜童年生活的獨特價值,促進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更好地學習,是今后相當長時間內幼兒園課程研究的焦點之一。 二是幼兒園課程與游戲的整合問題。游戲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手段之一,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其重要性,但在實踐中游戲與課程分離或平行的問題依然存在。研究者需要深入思考課程與游戲整合的理論問題以及整合的路徑和策略,從而促使游戲真正與課程融為一體。
三是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綱要》強調,“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指南》也強調,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最重要的是要為幼兒創造機會和條件,鼓勵、支持和引導幼兒去主動探究和學習。課程資源是為實現課程目標提供支持的各種因素的總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后的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應更多地從實踐出發,重視成功經驗的推廣。當然,課程資源開發的理論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四是幼兒園課程評價問題。課程評價是課程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當前幼兒園課程研究的薄弱環節之一。“它是針對幼兒園課程的特點和組成要素,收集相關信息,對幼兒園課程的價值、適宜性、效益作出判斷的過程。”今后宜對課程評價的機制、標準及評價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展開更多的研究。
五是幼兒園課程領導力問題。進一步提升幼兒園課程領導力,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幼兒園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促進教師及管理者專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因此,這方面的研究亟待深入。
參考文獻:
〔1〕〔4〕王春燕.幼兒園課程概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15,128,128.
〔2〕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3〕鐘啟泉.現代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王甜,劉琴.幼兒園的課程實施:生態學分析〔J〕.新課程,2012,(10):6-16.
〔6〕李倩.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兒園課程的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2,(12):186-187.
〔7〕趙海燕,楊曉萍.幼兒園多元文化課程的實施理念〔J〕.社會科學家,2013,(8):119-122.
〔8〕劉曉燕.人文關懷理念下的幼兒園課程實施〔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1,(2):43-45.
〔9〕尚偉偉.凝固的主體:幼兒園課程實施中師幼“失語”現象的審視〔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10〕陳瓊,王春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研究:以集體科學教學活動為例〔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3,601(11):7-11.
〔11〕楊莉君,胡潔瓊,杜暑輝.農村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質量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以湖南省部分幼兒園為例〔J〕.教師教育研究,2013,(5):37-42.
〔12〕李香玲.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提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2,(6):96-98.
〔13〕虞永平.學前課程價值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33.
〔14〕劉曉紅.幼兒園課程價值取向的流變與反思〔D〕.重慶:西南大學,2013.
〔15〕王燕媚,崔永平.回歸生態:幼兒園課程的應然取向〔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2):3-4.
〔16〕鮑亞.試論當前幼兒園課程的美育價值〔J〕.家教世界,2013,(20):46-47.
〔17〕錢曄.略談幼兒園課程價值在環境中的顯現〔J〕.考試周刊,2011,(38):235.
〔18〕文焰.幼兒園課程價值最大化和最優化的研究〔J〕.時代教育,2013,(2):148-149.
〔19〕吳宇.歸于自然的幼兒園課程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3.
〔20〕鄭軒,王芬,王春燕.一項關于兒童、教師與課程隱喻的調查報告〔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2,544(4):11-15.
〔21〕卞莉.教育源于生活,生活融于教育〔J〕.新課程研究,2012,(12):173-174.
〔22〕劉依群.讓幼兒園課程進入生活〔J〕.科學大眾,2013,(5):102.
〔23〕高娃.蒙古族幼兒舞蹈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D〕.呼科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24〕原晉霞,汪麗.試論幼兒園課程資源室建設〔J〕.教育導刊,2011,(11):36-39 .
〔25〕左瑞勇,李婷婷.園本課程開發價值取向的文化哲學探討:以胡塞爾“生活世界現象學”為視角〔J〕.教育導刊,2011,(2):41-43.
〔26〕張丹霞.“綠色田園”教育課程的開發〔J〕.浙江教育科學,2011,(3):62-64.
〔27〕嚴仲連.論園本課程的存在〔J〕.教育導刊,2003,(7):4-9.
〔28〕林蘭.從歷史視角論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回歸兒童經驗的必要性〔J〕.早期教育,2013,(12):2-5.
〔29〕潘茂明.外國化、中國化、本土生長:中國幼兒園課程發展路徑分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13,(3):141-143.
〔30〕劉愛霞.淺談幼兒園課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2,(13):49.
〔31〕周智慧.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兒園課程文化適宜性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32〕崔新玲.陳鶴琴“活教育”課程思想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啟示〔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1):137-139.
〔33〕王春燕.浙江民間文化與幼兒園課程:浙江民間文化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M〕.金華:浙江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4〕顧劍英.愛上民間藝術:民間藝術教育融入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
〔35〕趙淑芳.民族妙韻慧童心: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6〕周智慧.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兒園課程文化適宜性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幼兒園課程研究熱點透視】相關文章:
•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感受力培養
• 淺談幼兒園親子活動的重要性
• 關于幼兒園雙語教育幾個問題的討論
• 巴黎彩虹幼兒園
• 殘疾兒童學前教育策略
• 新時期幼兒園學前教育的發展策略
• 幼兒園違規集體喂藥的背后
• 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策略
• 淺談幼兒園的識字教學方法
• 幼兒園情感管理初探
• 談幼兒園活動區的設置
• 扎克伯格開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