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將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落到實處,使語言教學活動打破常規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觀點,調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促使幼兒大膽想象、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提高幼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幼兒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充分營造一種寬松環境,讓孩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人,敢想、敢說、敢創造,充分體現對兒童的尊重、信任和理解。
關鍵詞: 語言教學 六大解放 創造性教育
當前幼兒園的語言教學多是“你教我學”,控制幼兒思維的傾向比較明顯,傳遞固有知識和維持秩序多于情感交流,運用教學語言策略水平較低,有效性欠缺。因此造成孩子只能流利背誦故事、
兒歌,缺乏對幼兒良好語言習慣的形成、表達能力的培養,以及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教學活動是一種師幼互動的雙向交往過程,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組織、管理、指導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使語言教學活動打破常規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觀點,讓孩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人,敢想、敢說、敢創造。
一、解放頭腦,激活思維,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
想象就是人腦對已有的形象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成新形象的過程。只有解放孩子的頭腦,才能讓孩子的思維活躍,展開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更是充滿好奇、充滿問題的。記得在主題活動《小問號》中,我們組織了“問題一籮筐”的教學活動,孩子們可以盡情提問,“神舟五號”宇宙飛船是怎樣發射的?為什么人不能飛起來?為什么小蝌蚪在春天出來?……我和孩子一起認真尋找答案,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的興趣,鼓勵他們勤思考、愛動腦,大膽想象,敢于質疑。因此我們漸漸有了“飛行”的新發現和進一步探究“動物百科”的愿望,有了“由對宇宙飛船的好奇、探索延伸到對太空中其他飛行器的研究”的新一輪主題活動的生成,還有了“動物繁衍”的秘密。
二、解放雙手,大膽創作,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長期以來,教師有組織地進行集體活動是語言活動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幼兒整齊地坐著,通過教師預先設計好的程序和步驟進行學習。這樣做壓制了幼兒的個性,無法使幼兒的語言活動成為幼兒主動探究和學習的活動,更加無法讓幼兒有創造性思維的顯現。
在故事教學中改編和續編故事。如《小貓釣魚》、《小熊圖書館》、《小蝌蚪找媽媽》等,我嘗試利用連環畫教學,讓孩子用連環畫的形式將故事的結局表達出來。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講述故事的精彩結局,這既包含了幼兒對故事情節的大膽想象和合理推測,又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幫助幼兒用表演的方式進行文學創造活動,解放孩子的雙手,解放孩子的身體,讓孩子通過夸張的動作、有趣的語言進行即興表演。
三、解放眼睛,學會觀察,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只有讓孩子們用心觀察,才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看圖講述活動《大象救小兔》,就是以圖片作為憑借物給予幼兒形象的視覺刺激,激發幼兒講述的欲望。幼兒通過觀察,了解了老虎兇狠的形象、大象借助身體特點,如何為小兔架起一座大象橋救了三只可愛的小兔等。在活動中發展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水平;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思考和想象能力;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行與情感。
四、解放嘴巴,勇于表達,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幼兒期是口語表達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關鍵時期。只有解放孩子的嘴巴,讓孩子有話就說,給孩子說的機會,才能不斷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其受益終生。
1.通過復述教學內容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復述是促進幼兒把消極詞匯變成積極詞匯的有效手段。復述訓練一方面可以豐富幼兒語言,促進幼兒語言的規范,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幼兒的概括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在語言課教學中,我會選擇一些故事讓孩子承擔不同角色,再加以豐富的想象進行表演,如《小貓釣魚》、《桃樹下的小白兔》等,在故事表演中幼兒通過模仿人物語言、表情,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陶冶了情操。
2.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游戲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通過游戲活動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我們的朵兒點心店,服務員熱情地招待客人:“請問你要吃點什么?”“請問你滿意我們的點心嗎?”“您可以留下寶貴的意見。”將這樣的游戲融入語言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讓孩子在感興趣的游戲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五、解放空間,不拘形式,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
陶先生對于傳統的舊學校和舊教材提出過尖銳的批評:“現在鳥籠式的學校,培養小孩子用的是干腌菜的教科書。”他呼吁:“我們要解放孩子的空間。”
當前的語言教育已由集中教學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它強調開拓開放的學習空間,建立互動的師幼關系,強調向區角、生活活動開放。在日常活動中盡量采取小組活動,利用三三兩兩活動、一對一活動、區角活動、生活活動等多種形式,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充滿關懷、支持和鼓勵的氛圍中討論、協商共同關注的話題,自由地交流,運用學習的語言。
六、解放時間,留有空間,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陶先生認為:“兒童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之解放,時間的解放,使兒童有時間從容地消化、思考所學知識,接受自然和社會的寶貴知識,積極創造。”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我不會“滿堂灌”,而總會給孩子們時間讓大家自由討論:“還有什么問題嗎?誰能幫他解決?”鼓勵大家勇于提問,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分享同伴的共同經驗。如語言活動《三只貓》,在活動中我給孩子充分時間,讓其進行交流合作,根據故事前兩段的經驗進行第三段的排列講述,直到每組孩子都完成,再讓孩子們進行集體表決講述。活動結束后,我利用中午的散步時間讓孩子對故事進行續編。解放時間,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幼兒的稟賦和潛能都得到開發,培養創造力。
在對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研究、嘗試、探索、反思的過程中,我深切地體會到,只有認真學習并努力實踐陶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才能調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促使幼兒運用豐富的詞匯、優美的語句、大膽的想象,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促進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幼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幼兒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為幼兒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寬松的環境,從而達到培養幼兒創造力的目的。
【幼兒園語言教學的“解放”】相關文章:
• 研究型幼兒園教師的職前培養
•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戶外教學活動
• 幼兒園民間游戲探究
• 幼兒園保育管理模式初探
• 生態學下幼兒園自然教育活動研究
• 互聯網+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應用
• 幼兒園民族民間舞蹈教育談
• 女兒三換幼兒園的經歷
• 幼兒園幼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構成
• 論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管理
• 新時期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提高策略
• 電子白板優化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