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活動是幼兒園實施
音樂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審美認知和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目前,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在內容選擇、途徑手段、組織形式等方面,表現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征。然而,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的參與中,也容易出現一些偏頗,本文就兩個活動加以反思,以期更準確地認識和開展幼兒音樂欣賞活動。
一、《小貓小貓你別吵》的反思
1、預設
根據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的特點,音樂活動的選材從幼兒熟悉的事物著手,通過讓幼兒感受、發現身邊事物,從而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情趣。本次活動小貓小貓你別吵,整首歌曲有一定情境性,還有三個形象生動的角色。根據歌曲的特點,我設定了一下兩個目標:一是,理解歌詞內容,知道走路要輕輕,不打攪別人休息,學習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二是,能分角色進行情境表演,樂于參與表演游戲。根據目標創設了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引出歌曲。本環節,我用游戲“小朋友散步”睡覺的音樂引出本次
兒歌。我來當小貓“喵喵”叫。
(2)欣賞歌曲,學唱歌曲。這一環節欣賞歌曲后,根據角色來學唱歌曲。
(3)理解歌曲,參與表演。這一環節,通過歌曲內容,分角色表演。教師進行指導,注重個別指導。
2、問題及反思
本次音樂游戲的效果還可以,大部分幼兒投入在音樂的情境中。一些簡單的動作也可以呈現在我們面前。個別幼兒動作表現的還比較的大膽。但是整個活動我還有一些困惑。第一,音樂游戲要先學歌曲還是先做游戲?我設計這個活動時,我以學習歌曲為主,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來完成游戲。但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幼兒在音樂情境中對做游戲更感興趣。在活動中我做了調整,將原本分句學唱歌改為了請一個小朋友來當阿姨,小朋友當小貓我來當小朋友,根據音樂錄音來做表演。反復分角色練習,動作由幼兒自行創作后,我再進行指導。效果還可以,遺憾的是:我沒有熟讀教材,在活動中才發現“玩中學”的重要性,更加可以激發幼學習興趣。第二,如何把握沒有上來表演的幼兒。本首
兒歌有三個主要角色,在游戲我只請個別幼兒來表演。反復游戲,并在游戲中適當的增加人數,但是活動中總有一群幼兒在小椅子上。小班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比較差。我沒有給他們分配一點工作。造成活動上的小混亂。我也沒有提醒他們,我投入在和幼兒的表演上,間接的忽略了坐在椅子上的孩子們。導致臺上的孩子很投入,臺下的孩子無所謂的鮮明對比。
3、調整
(1)要嚴讀教材,在整個活動中,我要事先理清思路,而不是在發現問題的時候在進行改變調整。在調整過程中會出現思路不是很清晰的狀況。音樂活動多采用游戲化的方法,把音樂同孩子們的生活相融合。在輕松歡樂的氛圍中學習音樂。
(2)在活動中,也應從不同方面盡量能照顧到全體幼。
二、《大皮球》的反思
幼兒藝術教育應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與現象,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大皮球》是小班歌唱活動。歌詞和旋律都比較簡單,比較適合小班幼兒的教學。而且在平時的活動中,幼兒對玩皮球很感興趣。在歌曲的學唱過程中,選擇與孩子們生活中喜愛的事物—大皮球”相結合,整個活動在老師游戲口吻帶動下,可以讓孩子們的整個學唱過程顯得更為生活化、更為游戲化。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1.結合經驗,在做做、玩玩中理解熟悉歌詞,初步演唱歌曲。
2.感受拍球的輕重,嘗試用較輕和較響的聲音演唱。
在活動的開始,我先讓幼兒結合經驗熟悉理解歌詞:教師出示大皮球,組織幼兒學習歌詞“看小貓和小狗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呀?大皮球長得什么樣呀?你玩過皮球嗎?皮球可以怎么玩呢?拍的時候會怎么樣的?”鼓勵幼兒結合經驗說說,拍皮球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什么秘密呀?教師可以邊拍邊問:為什么這個皮球一會跳的低一會跳的高呢?幼兒發現拍的輕球跳的低拍的重球跳的高。引導幼兒用做動作邊用較輕和較響的聲音念這幾句歌詞。幼兒園的歌唱活動應該是生活化、游戲化的歌唱活動,是集多種領域相互滲透式的歌唱活動。在了解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使幼兒邊玩邊唱,輕松主動地學會了歌曲,使歌唱活動顯得如此自然和順理成章。
在在戶外拍球活動時,我常常帶孩子們一邊唱大皮球一邊玩球,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致盎然。我認為盡可能地提供給幼兒合適的合理的操作機會,有了一定操作經驗的孩子們,更能真正成為主動學習的主人。
【淺談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相關文章:
•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 幼兒園情境教學反思
• 點評廣東省樂昌市萬紫千紅幼兒園一組兒童畫
• 淺談幼兒園教師角色的扮演
• 如何正確建立幼兒園的良好師生關系
• 圣保羅primetime幼兒園
• 試析幼兒園反思性教學
• 民辦幼兒園發展困境及破解策略
• 購買學前教育服務改革研究
• 學前教育專業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設計
• 淺談幼兒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 如何讓幼兒園小朋友愛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