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園中,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教師必須正確看待自己的教育對象,必須與幼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幼兒才能愉快地生活、學習和成長。成為幼兒教師已經有好十幾年了,對于此我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和經驗,在幼兒園中,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教師這一方,我覺得要想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應該具備以下幾個因素:①遵循平等交往的原則;②在班級里營造民主氛圍;③關心、熱愛孩子;④要有良好的教育技能;⑤要與家長友好交往。
【關鍵詞】幼兒園 師生關系 鼓勵 溝通
在幼兒園中,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教師必須正確看待自己的教育對象,必須與幼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幼兒才能愉快地生活、學習和成長。成為幼兒教師已經有好十幾年了,對于此我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和經驗,在幼兒園中,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教師這一方,我覺得要想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應該具備以下幾個因素:
1.遵循平等交往的原則
首先要尊重孩子。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及興趣和需要。尊重幼兒,把幼兒當作有主觀意識和獨立人格的人,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在一些事情上,有時也可以讓孩子參加,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班級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如,在班級活動的各個方面發揮幼兒自主作用,讓孩子和我一起整理班級,美化班級環境等,這些活動不僅讓幼兒獲得成功感,而且可以消除師生之間的戒備心理,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形成坦誠,寬容的師生關系。 其次要經常換位思考。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會有所差距,這就需要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經常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不要以老師的姿態和孩子相處,這只會使孩子覺得老師獨斷專行,反而會增加與孩子的距離。孩子的世界有時可能會與現實有很大的差距,對于事物判斷也會發生偏差,當我們發現這些錯誤時,不要立即以勸告的方式告之,而是要等待孩子自己發現錯誤,再告訴他們怎樣避免下一次錯誤的發生,這樣可以使孩子主動接受,而非被動接受。 再有要積極參加孩子的各種活動。在幼兒園里,我們不僅僅是充當教師的角色,還要以孩子朋友的身份,融入孩子的世界,作為幼兒教師,要能放下架子,把自己看作是孩子們的伙伴,參與他們的各種活動。如,在“娃娃家”里,我變成了媽媽,和孩子們一起過家家;在“小小理發屋”里,我變成了理發師,為孩子們打造靚麗的造型等等,我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在無拘無束地交往中建立起了親密的關系。因此,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參與幼兒的各種活動,這樣有利于提高師生之間的信任度,更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最后要不主觀臆斷孩子。每個孩子,內心都懷著當個“好孩子” 的真誠愿望,希望得到老師的愛護和肯定,所以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在評價孩子的行為時要慎重,不要武斷,尤其是對少數缺點比較突出的孩子,更不能憑主觀作出判斷。記得有一次,我有些感冒、咳嗽,剛到盥洗室吐痰,就聽見教室里吵了起來,原來是平時紀律性比較差的幼兒引起的,只聽見幾個高嗓門的小姑娘說:“就是你的不對,隨便下座位,還推其他的小朋友。”這位幼兒不服氣地說:“誰隨便下座位了?誰推人了?”我心里想:這孩子總是這樣子,提醒他好幾次了,怎么總是不改呀。但這時我要求自己保持冷靜,我讓孩子們靜下來慢慢說。這位幼兒說:“我看見老師咳嗽,想去給她端杯水。離開座位時,不小心碰到了旁邊的小朋友,我不是故意的。”原來是大家誤解了他的一片好心,幸虧我當時能夠保持冷靜,沒有立即責怪明明,否則會因為我的主觀臆斷或是不恰當的處理方法,扼殺它關心別人的美好情感。
2.在班級里營造民主氛圍
民主不但在大人的世界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孩子的世界也不容忽視。孩子的內心是很脆弱的,這就更需要我們要注重民主,作為幼兒教師,特別要理解幼兒的年齡特征,萬萬不能向對待成人那樣,動輒指責、批評,也不能采取諷刺和輕蔑的態度,而是要和顏悅色,循循善誘,通過積極帶鼓勵性的語言,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幼兒也有自己的主觀愿望和需要,教師可以讓幼兒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主動參與表現。如,班上發生違反規則的事件時,我便采用集體討論的方式,鼓勵幼兒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形成集體輿論,這樣做會使幼兒有一種充分被重視和被接納的感覺,使他們感到沐浴在溫馨和諧的氣氛中。
3.關心、熱愛孩子
人際關系包括交往雙方或多方相互間的情感表示,因此,只有在交往雙方或多方有愉快的情感體驗時,良好的關系才能建立起來。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應該理智的愛每一個孩子,并且把這種愛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每一個環節,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感受到教師的愛心和關懷,從而使每一個孩子對教師產生認同和依戀。幼兒自出生時起,就在爸爸媽媽的愛護下成長,當他們進入幼兒園后,就會把自己對爸爸媽媽的依戀,對爸爸媽媽的期望和要求轉移到我們教師身上,希望教師能喜歡他,愛他,因此,我們教師應具有“愛滿天下”的博大情懷,抱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在情感上對幼兒表現一種親近感,處處流露出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才能逐步建立起情感基礎,教師要無條件的熱愛每一個孩子,并且把這種情感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中去,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我們的愛心和關懷,從而使每個孩子對教師產生認同和依戀。此外,教師愛孩子,還可以縮短教師與幼兒心理上的距離,當教師微笑著面對孩子,用和善的目光鼓勵孩子,或經常擁抱、撫摸孩子時,孩子會感受到教師的親切,產生安全、溫暖的感受,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孩子會更有信心接近教師,并且更樂于接受教師的指導。
4.要有良好的教育技能
隨著教育體制的發展,我們不能只依靠之前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來教育孩子,還應該在課余時間充電,尋求用更好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在很多場合,要能使孩子心悅誠服,不知不覺的陶醉在老師設計的氛圍中。我覺得我們幼兒教師要吸引幼兒,不能僅僅靠微笑、平等和尊重,還要能把教育活動開展的生動有趣,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比如,為了讓幼兒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時,在教學前,我就先請他們觀察在瓷磚地上和水泥地上滑動小汽車有什么不同,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在瓷磚上小汽車滑行的距離遠,而在水泥地上小汽車滑行的距離近。通過這一現象,激發了幼兒的興趣,然后我又鼓勵幼兒在地板上和地毯上滑動小汽車,看看又有什么不同。通過觀察他們又發現在地板上小汽車滑行的距離遠,在地毯上小汽車滑行的距離近,甚至滑不動。觀察后,一個小朋友高興地說:“老師,我知道為什么下雪的時候,我們容易摔倒了,那是因為地面太滑了。”就這樣水到渠成地讓幼兒理解了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可見,我們組織的活動要具有探索性,要能夠吸引幼兒強烈的好奇心,這樣幼兒就能深深地陶醉在活動里面,并樂于同我們交流各種想法,向我們詢問許多問題。另外,我們安排的活動要難易得當,如果安排的活動脫離幼兒的實際,缺乏一些難度或難度過大,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也就不太喜歡接近我們。同時我們對孩子的提問要注意聽,回答孩子的問題時要耐心、機制,千萬不要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理不睬,甚至感到厭煩,這樣只會使孩子失去提問的興趣和增加教師與孩子的距離。
5.要與家長友好交往
教師對家長的態度是熱情友好的,還是不熱情不友好的,幼兒往往都看在眼里。如果幼兒感到教師對其父母是熱情友好的,他們也能同樣對教師友好,相反,如果教師在與幼兒父母交往時表現得比較淡漠,就可能造成幼兒對教師的不友好態度。須知,家長對教師的信賴和尊敬,也會使幼兒從父母那兒獲得對教師的信賴和尊敬,同時,和家長友好交往,可以建立良好的溝通,更好的了解孩子。因此,在與幼兒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過程中,與家長熱情友好的交往,進行溝通也是很重要的。
總之,在幼兒園中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創造良好精神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幼兒只有處在良好的精神環境中,才能愉快的生活、學習、成長。同時,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也為開展幼兒教育鋪設了一條溫馨的情感之路。
【如何正確建立幼兒園的良好師生關系】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需要“接地氣”
• 《外星人上幼兒園》等
• 幼兒園美術教學之我見
• 幼兒園打擊樂器配備問題研究
•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育問題探討
• 淺談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 幼兒園的生態環境教育
•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和聲課的困惑
• 女兒在幼兒園遭遇“失戀”
• 露天防腐地板進入幼兒園
• 童話劇在幼兒園教學中的作用
• 幼兒園教師傾聽幼兒的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