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是一類特殊群體,這類群體一是很容易因營養不良或缺乏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等,引發各種疾病,導致生長發育受阻。二是容易發生安全事故。三是容易受到非法侵害。四是缺乏獨立生活能力。五是容易受到不良環境和教育的影響……
可見,幼兒是離不開成人呵護和教育的一類群體。在幼兒園里,唯一能確保幼兒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的方法和途徑就是對幼兒實施科學的“保育”與“教育” (以下簡稱“保教”)。因為“保教”工作,是負責幼兒的人身安全、身體健康、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以下簡稱“兩個習慣”)養成的工作。可見,“保教”工作是幼兒園的核心工作,也是幼兒園工作的全部內容。
一、幼兒園“保教”工作存在的問題
“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個體差異,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結合,寓教于樂,促進幼兒健康成長。”[1]可是,長期以來,不少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對幼兒教育缺乏正確認識。因此,那些不科學的、錯誤的教育思想和行為就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幼兒園教育舞臺。
如不少幼兒教師只重視知識(書本知識)傳授,輕視幼兒園的核心工作――對幼兒實施科學的“保教”,尤其是輕視或忽視作為幼兒園“保教”工作核心任務之一的對幼兒的“兩個習慣”的培養,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或“成人化”等問題顯得既嚴重又普遍,導致我國幼兒園教育無序發展和低效及負效運行,影響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幼兒園“保教”工作問題尋根
(一)幼兒園條件差
筆者在撰寫該文之前,實地考察了31所城鎮幼兒園,走訪了56位城鎮幼兒園園長和幼兒教師,從中發現,這些幼兒園普遍存在辦園條件(硬件和軟件條件)差的問題,影響了幼兒園“保教”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失范
在當下的幼兒園里,一是教師無視國家法規、違背幼兒教育科學的問題嚴重。筆者在湖南省某市的一所無論是規模,還是級別,以及條件等,在當地都是獨一無二的公辦幼兒園里發現,教師在課堂上或在組織幼兒活動中,任意打罵、恐嚇幼兒的現象司空見慣,這些教師的理由是,這樣便于管理,使幼兒小朋友怕老師。
(三)幼兒家長(監護人)對幼兒教育的認識錯誤
幼兒家長(監護人)對幼兒園教育的認識錯誤,是導致幼兒園“保教”工作效果不明顯,甚至問題嚴重的又一個重要原因。他們認為,幼兒園就是教授知識(書本知識)的,孩子們在幼兒園學到的知識越多,幼兒園就越好,教師水平就越高。
不少幼兒家長(監護人)將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混淆了,將學校的培養目標與幼兒園的培養目標張冠李戴,將學校教育的評價標準移植到了幼兒園教育評價標準中,引發了幼兒園教育方向和目標的偏離。難怪不少幼兒教師這樣說:“我們不這樣搞(指向幼兒傳授小學語數外知識),家長就會罵我們,說我們無能,我們也是啞巴吃黃連……”
三、確保幼兒園“保教”工作科學有效的方法
(一)將“保教”工作放在核心位置
“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習慣養成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不好,則終身受其害。” [2] “堅持科學保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1]“‘保育’和‘教育’這兩方面構成了幼兒教育的全部內容。”[3](p37)由此可見,“保教”工作是幼兒園的核心工作,務必將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作為幼兒園教師和保育員,如何開展科學有效的“保教”工作呢?
1、加強“保育”工作
一是加強對幼兒的安全意識教育與培養。二是確保幼兒生長發育所需營養。三是加強對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的培養。四是每天都開展諸如“誰的臉、手、衣服最干凈”、“誰的衣褲、鞋帽最整潔?”等評比活動。五是保持園所衛生,建立適時消毒制度。六是定期給幼兒體檢,建立幼兒健康檔案;適時給幼兒進行預防接種,防止傳染病的發生。七是不要嚇唬或打罵孩子。八是不要教授那些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不相稱的知識,確保以游戲為主要的教育教學方式,禁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
2、重視“教育”工作
幼兒“教育側重在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態度……”。為什么幼兒園工作稱為“保教(“保育”與“教育”)工作”,而不是“教學工作”呢?什么是“保育?”,前面已解釋過;什么是“教育?”教學,是指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可見,“教育”與“教學”是有區別的,兩者具有實施內容、目的和目標的差異。對于幼兒園來說,由于工作對象的特殊性,對幼兒小朋友的“教育”,自然不外乎“人身安全教育”和“‘兩個習慣’教育”,因此,必須高度重視。
(二)建立幼兒家長(監護人)培訓制度
為了促使幼兒家長(監護人)掌握幼兒教育知識,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思想觀念,理解并積極配合幼兒園教育,實行科學、理智育兒,國家和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建立幼兒家長(監護人)培訓制度,加強對幼兒家長(監護人)的培訓與教育。
每個幼兒家長(監護人)要持“幼兒家長(監護人)培訓合格證”(以下簡稱“證”)送孩子入園。為確保每個幼兒家長(監護人)都能取得“證”,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定期舉辦幼兒家長(監護人)培訓活動。集中培訓時間可以在半個月左右。
(三)重建幼兒園評價體系
為了確保幼兒園將“保教”工作放在核心位置,最終實現幼兒園培養目標,國家和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建立科學實用、便于操作的幼兒園評價體系,制定新的幼兒園考評標準,改變過去那種只注重對幼兒園的硬件(設施設備等)和軟件(師資力量)資質的考評,輕視對幼兒園教育教學行為的考評的做法,加大對幼兒園“保教”工作的考評力度,而作為幼兒園“保教”工作重要內容之一的對幼兒的“兩個習慣”教育工作更是考評工作的重中之重。將幼兒園的“硬件”、“軟件”與“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手段”等同時納入考評范圍,擬定考評指標。
(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師范學校)
【幼兒園的哺育與教育】相關文章:
• 幼兒園玩具選擇的指導策略
•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開展藝術教育
• 寶寶初上幼兒園
• 幼兒園的音樂學習
• 《幼兒園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 淺論幼兒園班級墻面環境的創設
• 幼兒園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探討
• 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策略
• 美國幼兒園給爸爸媽媽的備忘錄
• 農村幼兒園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 幼兒園班級語言區創設策略探討
• 新時期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