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銜接,對于幼兒來說是人生中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其對幼兒的影響是深遠的。幼小銜接工作做得充分、適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幼兒能否適應小學的生活。做好幼小銜接,為小學的學習打好基礎,為幼兒的一生發展奠基。
關鍵詞 幼小銜接 能力 習慣 規則意識
幼兒園與小學教育分屬兩個不同的教育機構。在教育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及教學環境等諸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幼兒從幼兒園那種以“游戲”為主導的活動模式向小學以課堂學習活動為主的學習模式進行轉變,往往會一下子很難適應。我國的幼小銜接工作起步較晚;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銜接工作做得還不太到位,二者通常銜接不暢、不充分,導致許多幼兒還沒有做好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自身能力和心理接受度等方面的準備,就進入了小學生活。隨之而來的就是幼兒缺乏應有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在學習、生活、交際等方面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應,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針對當前幼小銜接的實際情況,幼兒園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強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銜接。
一、提高幼兒自身的能力
1.提高幼兒的獨立性。在幼小銜接教育中,幼兒園應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提高幼兒的生活獨立性,以便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幼兒此時的獨立能力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幼兒教師應尊重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放手讓他們在活動、學習、游戲中自由發展。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幼兒進行獨立能力的培養。可以要求幼兒從自己身邊的一些小事開始做起:自己吃飯、睡覺、穿衣服、收拾玩具等等;在選擇游戲區域進行游戲時放手讓幼兒自己去選擇游戲角色、環節及方式,使其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選擇、做主的自由。幼兒之間發生矛盾時,教師不要立即作為權威者來評判誰對誰錯,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權利交給幼兒,讓他們探索著自己解決問題和矛盾,發展其獨立性。
2.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進入小學后與老師及同學之間的交往、交流。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絕大多數是在有意義的真實的情境中主動獲得的。要融語言學習于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說話的興趣,通過有意義的真實的情境,讓幼兒多渠道、多形式地主動獲得直接的語言表達經驗,從而使幼兒“想說、敢說、愛說、有機會說”。將語言學習滲透到各課程領域和家庭教育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幼兒創造各種語言情境和交流環境,比如:在繪畫課上,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評價自己和他人作品,并與其他幼兒交流;在游戲中,鼓勵幼兒扮演不同角色,進行對話。同時,老師要多與幼兒進行交流,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問題及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使幼兒在與老師的互動交流中,逐漸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3.提高幼兒的社會適應性。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階段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是各種素質結構的奠基階段,是兒童個性和社會性初步形成的關鍵期。提高幼兒的社會適應性是幼小銜接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⑴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兒童布置和安排大小適當的活動場地。場地面積過大會使兒童的社會性交往和進行合作性游戲的機會減少,但場地太小,兒童會感到擁擠,易增加兒童攻擊性行為發生的機會。另外,玩具也是產生攻擊性行為的一個刺激,玩具數量不足易使幼兒為了獲得玩具而產生競爭。⑵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幼兒攻擊性行為與其認知水平較低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幼兒中很多攻擊現象的產生都是因為沒有搞清楚對方行為的動機是什么,一個攻擊性強的兒童往往用帶有敵意的動機去判斷別人的行為動機,因此,幼兒老師要教育幼兒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對待同伴。要了解別人行為的動機是什么,提高幼兒的判斷力。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規則意識
幼兒進入小學后,需要遵守的規則越發多了。幼兒園應提前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加強規則意識,從而使幼兒升入小學后能盡快、更好地適應小學的生活、學習習慣和規則要求。
1.加強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就是要熱愛學習,善于思考。熱愛學習即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愿望。學習若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么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教師應了解幼兒好動及好奇心強的特點,適時地開展一些興趣活動,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感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愛上學習。
2.加強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教師應創設和利用環境,幫助幼兒樹立規則意識,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好習慣。教師不妨把一些規則運用于游戲的情節中,使孩子們通過游戲對規則有深層的理解。通過各種活動,使幼兒對于各種規則在頭腦中形成一種條件反射,這有助于他們提早適應小學的活動常規, 增強規則意識。
【幼兒園如何加強幼小銜接】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如何加強幼小銜接
• 淺談幼兒園如何加強幼小銜接
• 幼兒園如何加強幼小銜接
• 幼兒園如何加強幼小銜接
• 淺談幼兒園如何加強幼小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