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幼兒園隱性課程教育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vigilia°寶瓜
摘要:“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培養人才需要重視人際環境的選擇。馬克思說:“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可以說,人是環境的產物。特別是對以實際操作活動和直接經驗為心理發展基礎的可塑性強的幼兒來說,受環境的影響更大。環境對其身心發展起著交互作用,是個體心理發展的根本途徑。在創設幼兒園的隱性教育中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要、充分利用社會、自然資源,創造一個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利于幼兒探索活動,引發支持幼兒思考的、促進師生、幼兒之間交往和互動的環境,使環境成為隱性的課程教育。
關鍵詞:教育環境;創設
新綱要明確的把“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作為幼兒園的組織與實施之一。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教育的隱性課程。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與實踐的不斷發展,人們在重視幼兒園顯性課程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幼兒園隱性課程的巨大影響。因此,教師必須按照科學的原則來創設幼兒園環境,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等的全面發展。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要來創設環境
幼兒年齡的差異不僅僅是生理現象,還表現在他們心理發展水平上。心理發展水平是以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能力來表現的。相對來說,年齡越小,生活經驗越少,他們從事活動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協調自己行為的能力都較差。所以,創設的環境中必須根據年齡特點,創設符合幼兒年特點和要求的環境。小班幼兒的思維帶有很大的直覺行動性,思維大多是伴隨著動作而進行的。因此,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環境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和興趣。幼兒游戲的機會多了,交往增多了,愉悅的情緒體驗增多了。
中班幼兒具體形象性思維占主要地位,主要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們提供了大量的游戲材料和半成品:有各種飲料瓶讓幼兒做娃娃頭、服裝;有各種果殼用來拼圖;用各色顏色吹吹畫畫。在做做玩玩操作實踐活動中,提高了幼兒的能力。
大班幼兒由于知識、經驗、語言和抽象概括水平的提高,抽象邏輯思維開始有所發展,好奇心強愛提問。我們通過創設環境,以滿足幼兒不斷提出的問題。如:科學活動《認識胎生和卵生動物》,師生共同收集百科全書、動物圖片讓幼兒討論各種動物的生殖方式;從中提出答案,使大班幼兒的活動具有探索性。
另外,是我們教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布置環境,注意根據幼兒概念形成的基本規律,采用大量形式多樣的刺激,來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如:在一次數學活動(中班)“排序“中,為了讓幼兒能夠通過觀察物體的排列規律進行排序,我們圍繞教育目標進行了環境的布置和設計:環境1、是長城背景圖,長城垛口在飄揚的彩旗、空中飛舞的氣球、載歌載舞的民族娃娃等都按不同的規律排列著。環境2 是植物園背景圖,花、樹木都有規律地排列著。環境3 是小兔子種蘿卜的情景圖,蘿卜按兩大一小的規律排列。環境4 是小熊鋪石子路的情景圖,石子按紅、黃、藍的規律排列。環境5 是小鴨子筑籬笆的情景圖,籬笆按一定的規律排列。活動中,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參觀長城、游植物園、幫小兔種蘿卜、發現小熊鋪石子的秘密、和小鴨一起筑籬笆等,孩子們通過對一個個情景圖的觀察,發現了排列的規律。
二、在環境創設中要充分利用社會、自然資源
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所接觸的環境愈廣,所得的知識愈豐富,能力的發展也愈充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綜合利用社會和自然環境,讓幼兒到廣闊的自然、社區環境中去體驗、去發現、去探索、去收獲。活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幼兒們不僅精神放松、情緒飽滿,而且可以進行最直接的觀察、探索學習,視野也大為拓寬,對事物有了貼切、生動、新鮮的認知。此時,他們的思維特別活動,他們的語言特別豐富,他們的問題也特別有趣。在“消防隊員”主題活動中,帶孩子走進消防部隊,孩子們看到個個身著軍裝、精神昂揚的消防隊員時,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一起擁到他們跟前,一系列有趣的問題隨之而來:你們是用什么救火的?救火時你們也是這么穿的嗎?火會燒到你們嗎?消防車怎么用,能告訴我們嗎?……消防員叔叔對孩子們的問題一一作出了回答。消防隊員還為我們的孩子進行操練,在活動中孩子們認認真真,他們對解放軍產生了極大的愛戴和敬意,產生了學習解放軍的強烈愿望。參觀回來后孩子們就玩起了“解放軍”的游戲,學習“演練”。可見,豐富的環境激發了幼兒主動學習,主動學習帶來了一種全身心的投入,主動參與所帶來的快樂又深深地影響著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三、創設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環境
教師必須注意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創設的環境應有利于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發展,而不能偏重于哪一個方面。物質材料的提供應是多樣的,富于變化的。如在大班的動手區教師提供給幼兒不同顏色、不同材料(塑料、木頭等)、洞口不同大小的珠子,讓幼兒有規律地為娃娃穿項鏈或者是手鏈,在活動中讓幼兒有選擇的可能,以滿足幼兒各種興趣。還要根據幼兒的需要經常地更換區角的內容。如:經常變換計算角的內容,在活動中對個別幼兒加以指導,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配合常識教學系統地更換科學角的內容,讓每一個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感知空氣、聲音、電、力等現象,從中獲得知識。
另外,我們要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環境應促進兒童能力和個性發展,在同一班級中,孩子的表現有共性也有個性。創設環境要注意不同孩子的不同發展水平和不同活動需要,有的放矢地進行安排,以促進每個幼兒在自身水平上的發展。如在大班的美工區,制作《扇子》,能力強的幼兒教師直接提供扇骨,讓孩子自己穿好,在貼上扇面,最后做裝飾。能力差的幼兒我們可以提供給他半成品扇子,有穿好的扇骨,沒有扇面的等。
四、創設有利于幼兒探索活動、引發支持幼兒思考的環境。
幼兒園創設的環境具有教育性。但其教育功能的發揮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激發和引導幼兒主動感知只有引起幼兒與環境的有效互動,教育環境才有其存在的價值。
探索活動是幼兒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幼兒通過探索活動認識自然和社會,并在活動中培養理智感培養良好的人格等。由于幼兒心理的形象化、無意識性的特點,他們對任何新穎的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正是這種好奇心使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給予特別的關注,進而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與相對持久的探究活動。因此,我們創設的積極健康、豐富的活動環境就可以支持幼兒的探索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通過“引發、支持幼兒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來學習知識技能、發展認知能力與形成良好的社會性等。如自然角環境的創設在幼兒園是很普遍的事,一般教師只是在一些空地上種上一些容易發芽的植物,任其自由發展,幼兒的觀察活動全是自發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這些植物極其生長變化熟視無睹。一位教師在自然角的植物種好后,她把每個孩子的照片塑封成一個個小卡片,貼在自然角附近的墻壁上。這些有自己照片的小卡片,吸引了一些孩子的目光。老師借此機會啟發孩子們注意自然角的變化,答應把孩子的發現一一記錄下來,許諾每記錄一次孩子的卡片上就多一個小貼畫。開始二天,孩子們急壞了,因為總沒有什么變化。終于有一天,一個孩子跑過來對老師說:“老師,老師,我看見大蒜笑了。”老師走過去一看,大蒜開始長蒜苗了,蒜苗還包在蒜皮里,把蒜皮撐開了。老師履行了諾言,馬上把這個孩子剛才說的話記錄在一張小紙條上,并把這張記錄著孩子所說話的小紙條貼在這個孩子的卡片上,還獎給他一個小貼畫。不久,自然角引來了許多雙眼睛,他們一一勁地盯著那些蒜和什么也沒長的小杯子。接下來的幾天,孩子們又有了新的發現:大蒜長胡子了;蒜苗綠了;蒜苗長高了……把整個活動環境布置成引發、支持幼兒思考的環境,大大增強了幼兒的認知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創設幼兒園隱性課程教育】相關文章:
• 幼兒園創設探究式環境的意義
• 幼兒園教學提問的技巧
• 職校學前教育的不足及策略
• 讓幼兒園成為德育教育的前沿陣地
• 把幼兒園搬進養老院
• 幼兒園數學游戲化教學指要
• 探究幼兒園本土化發展的實施策略
• “幼兒園縱火案”引發的思考
• 現代幼兒園幼兒教育論文
• 關于幼兒園數學教育變革的思考
• 淺談對幼兒園品德教育
• 開展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