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兒園的審美教育主要以藝術活動為載體,藝術活動是實施審美教育即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徑。幼兒期是藝術素養發展的黃金期,對塑造完美完美人格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以審美為主線,以幼兒的生活、游戲、學習、培養幼兒探究意識為載體,使幼兒在生活、學習、游戲中學會探究,在探究中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審美,使幼兒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探究性活動;審美教育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自主性、開放性、研究性學習重構整個課程已成為許多國家課程改革的突出特征。如:美國的“自然與社會研究”、英國的“設計學習”、法國的“綜合學習”等等。所采用的方式之一就是“課題研究型學習”。所謂研究型學習是學生通過對知識主動探究、發現和體驗,學會對信息獲取、分析、判斷、選擇,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針對這種學習方式,幼兒園該如何操作呢?幼教界提出了這樣一個觀念:在幼兒園階段,幼兒發現一些知識比知道一些知識更為重要。所以幼兒園課程改革必須遵循這種大的改革背景,探究性游戲活動應運而生。由此可見,探究性教育活動的研究與開展,是中國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需要,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園建立生活、學習、游戲三合一探究性審美活動研究,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確立的。
探究性活動是以幼兒的自主性、探索性活動為基礎,把培養幼兒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使他們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中獲得一種新的學習體驗。探究性活動不僅改變了幼兒的學習方式,而且也是通過改變學習方式促進每個幼兒的全面發展,它尊重每個幼兒的獨特個性,為每個幼兒的發展創造空間。因此,幼兒園的探究性活動洋溢著濃郁的人文精神,體現著鮮明的時代氣息。
審美活動是一種靈活的、開放的、創造性活動,是情感的接納和表現活動,是左右腦協調的活動,是適合幼兒特點及幼兒樂意接受的活動。幼兒園的審美教育主要以藝術活動為載體,藝術活動是實施審美教育即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徑。幼兒期是藝術素養發展的黃金期,對塑造完美人格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以審美為主線,以幼兒的生活、學習、游戲來培養幼兒探究意識為載體,使幼兒在生活中、學習中、游戲中學會探索,在探索中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審美,使幼兒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我們的實驗假設是:如果我們以審美貫穿整個活動,給幼兒創設一種支持幼兒學習的寬容、輕松、積極的心理氛圍,并給幼兒創設驚奇的活動場面,肯定備受幼兒歡迎。使教師引導幼兒真正進入審美感受、審美理解、審美體驗。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探索能力,形成幼兒獨特的審美意識、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基于以上假設和目的,我們設計了本實驗。
1 實驗的對象、方法和手段:
1.1 對象:從實驗班確定30名幼兒為本實驗對象。
1.2 方法:觀察法、活動法、比較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綜合歸納法。
1.3 手段:理論學習、觀摩研討、
教案設計、案例記實、幼兒測試等。
2 實驗的實施途徑:
以唱歌教學和手工制作為切入點進行實驗研究。
3 實施過程:
3.1 實驗前期準備
3.1.1 理論學習:在實驗實施前,我們對參加實驗的教師進行了培訓。首先組織教師學習課題組的開題報告,明確“教師為什么參與課題研究”,“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應注意的問題”等。其次學習《綱要》,明確《綱要》三大藝術活動目標的提出,確定了探究性藝術審美活動在幼兒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及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如何在生活、游戲、學習中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讓幼兒在生活中體驗審美樂趣,切實發揮藝術活動的教育功能。第三,學習有關探究性藝術活動的理論。明確實驗目標及實驗策略。學習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如何將探究性藝術活動建立在生活、學習、游戲三合一的審美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學習、游戲活動解決生活中有關審美活動的問題。同時讓幼兒在探索各種審美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幼兒審美想象力、審美創造力和審美表現力。將生活、學習、游戲三者結合起來,構建以幼兒探究活動為特征,以幼兒主體性發展為核心,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課程模式,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是全面實施幼兒素質教育的需要。有此而來,明確了認識,統一了思想,使教師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使實踐活動在理性上得以驗證。
3.1.2 前期測查:我們對實驗班的幼兒采取觀察法、活動法和統計法進行了藝術表現、操作水平以及幼兒的活動興趣兩方面的測查。了解幼兒進入藝術活動的反應、操作游戲材料、合作交流的水平等。用表格的形式對實驗班幼兒進行全面統計。
3.2 全面實施階段:為了確保實驗教師正常開展工作,,確保實驗的順利進行,我們作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 根據實驗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目標。
(2) 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及內容,調控幼兒一日藝術活動時間。
(3) 要求教師根據一日活動目標,充分采用教學游戲、生活材料、自由表現三種形式來完成。時間、比例、順序安排自然有序有機結合。
(4) 教師對幼兒的活動進行觀察、記錄并有分析及教育策略。
(5) 建立相關的學習和總結制度,如每周聽實驗教師教學活動并進行評課與指導,每月一次課題組研究學習;每月實驗教師做課題總結等。
(6) 保證實驗的必要經費,如組織實驗教師外出學習。
(7) 建立實驗資料的檔案管理制度,確保實驗資料齊全,高質量完成實驗任務。
3.3 總結驗收階段:經過近三年的實驗研究,教師積累了大量實驗材料。觀察記錄有40多人次,學習心得達2萬余字,教育隨筆40多篇,活動設計與反思近20多個,過程照片近百張。進入總結階段后,實驗教師開始收集整理實驗材料。將各種觀察記錄、隨筆、心得體會、優秀教育活動設計、錄制的優秀教育活動等都進行歸檔,并開始參與實驗報告的撰寫工作,為申請成果鑒定奠定了基礎。
4 實驗成果:
4.1 理論探索
4.1.1 構建評價體系及評價方法、內容。
(1)評價的原則:堅持正面評價;重視評價過程;重視評價體驗。
(2)評價的方法:觀察評價;量表評價;隨機評價;個案評價;集體評估。
(3)評價的內容:①幼兒參與探究性藝術活動的態度。我們通過幼兒在活動中所表現的許多外顯行為進行評價。如是否認真參加每一次探究活動,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主動提出探究設想,在探究中不怕困難和辛苦。②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的合作精神。主要對幼兒在參與小組及班級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行為表現進行評價,如是否樂于幫助伙伴、主動和伙伴配合、能夠傾聽伙伴的意見。③幼兒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一是觀察幼兒在活動中從發現和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的創新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二是通過幼兒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的實際表現予以評價。三是通過幼兒參與活動前后的比較或幾次活動的比較來評價其發展情況。
4.1.2 關注幼兒的發展,樹立正確的幼兒藝術教育觀。
(1) 藝術教育應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本著這一原則我們調整和端正自身的價值取向,理性地構建自己的教育觀念。我們的觀點是藝術教育的核心是藝術啟蒙教育,其實質是完成藝術的審美,創美任務;藝術教育的價值取向是更加關注幼兒情感的培養和自我表達的滿足,使幼兒成為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熱愛美的人。這將使幼兒受益終身。
(2) 幼兒教育應該尊重和滿足每個幼兒的藝術審美需求。兒童天生喜歡藝術,他們容易對藝術活動表現出自發的熱情和興趣,但又往往帶有情緒色彩,不穩定,易轉移;他們喜歡表現自己創造的結果,喜歡他人的贊許;同時每個幼兒都有其興趣需要和藝術潛能等方面的特點。因此在活動中我們能夠重視和尊重幼兒的差異,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能開發其藝術潛能。如宋默新小朋友喜歡演唱表現力很好,教師就培養其獨唱能力,多次代表幼兒園參加演出,使其表演能力得以更大的提高。
4.2 實踐探索
4.2.1 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是滿足幼兒活動欲望的前提。要想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愿望,我們認為首先要提高幼兒的操作技能。為此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結合幼兒的生活,以游戲為主分階段制定教育計劃。(以剪貼為例)第一階段:剪直線、曲線、弧線。教師為幼兒提供一些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摸板,結合形象的語言,如剪直線教師稱為剪面條、剪門簾、剪胡須等。剪曲線又稱剪小蛇、剪大山、剪鱷魚牙齒等。剪圓形又稱為剪娃娃臉、糖葫蘆等。教師結合游戲、講故事等邊玩邊剪,寓教育樂,使幼兒輕松自如地積累了剪的經驗。第二階段:目測剪直線、曲線、弧線、以及輔助線。在幼兒原有基礎上,教師提供紙張,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啟發幼兒動手剪的自信心。如剪圓形--兩個小尾巴親親嘴,剪三角形--三個好朋友手拉手。第三階段:結合活動剪貼基本形狀。教師根據具體活動如'汽車帶我去旅行'、'快活的小魚'等,為幼兒提供實物或模型,讓幼兒觀察,剪貼其形狀。第四階段:獨立按物體特征剪貼。教師提供圖片或實物,引導幼兒將實物概括成圖形,這樣幼兒就可以自由創作了。
通過這些具體的實際練習,幼兒的細小肌肉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些技能的提高一方面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發展,另一方面激活了幼兒的創作欲望,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和探究力。滿足了幼兒的活動愿望。
4.2.2 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是幼兒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發展的基礎。幼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是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
(1) 結合季節設計活動。春天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大自然,用撕貼畫的方式表現春天美。夏天選用'黃瓜'制作大鱷魚。教師將鱷魚模型擺在他們面前,在共同觀察鱷魚的嘴巴、牙齒、腳和長尾巴是什么形狀的同時,討論黃瓜哪一部分可以代替。在討論過程中幼兒自然分成幾個小組,然后互相討論來共同制作大鱷魚。有一位叫張靜含的小朋友他將黃瓜籽作為鱷魚的眼睛,扎到黃瓜的兩側,看起來水汪汪的大鱷魚真是活靈活現。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做做玩玩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通過這些活動促進了幼兒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發展。
(2) 結合主題開展活動。在'交通工具'主題活動中,“我設計的飛機”活動,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一些廢棄物品,如牙膏盒、煙盒、藥盒、線繩、彩紙等。在這節活動中,教師并沒有向以往給幼兒出示圖片或模型、錄象帶等,而是讓幼兒根據自己想象、所看所想設計自己喜歡的飛機,為幼兒提供較大的創造空間,幼兒正是在這寬松自由的氛圍中,釋放了他們全部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了形狀各異的'飛機'。使幼兒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在活動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3) 廣泛開展區域性活動。如“糖果店”游戲中,教師為幼兒提供多種多樣的糖紙和制糖材料,幼兒制作的糖果色彩不同、形狀不同,不僅滿足了幼兒玩的需求,也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再如:當我國航天飛船飛入太空的消息傳遍祖國大地時,國人無不為之振奮,孩子們同時也興奮起來,他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于是教師抓住這個契機,開展'我是一名航天員'活動,在活動區中幼兒利用搜集來的飲料瓶制作了航天飛船5號、6號、7號,形狀各異,充滿了幼兒對航天飛船的遐想和征服太空的愿望。
4.2.3 在生活、游戲、學習中培養幼兒探究合作意識是幫助幼兒解決問題、發現新知的基本策略。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開展的探究活動主要以結伴探究和小組探究為主。這種分組合作開展不僅僅是有效的學習手段,還有助于群策群力、解決問題、發現新知。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種目的。在組織形式上,教師追求引導策略,注重從幼兒一日生活到方案設計到材料提供都是可以引起幼兒結伴探究,引發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點,使之產生探究的主題。由此使幼兒按興趣結伴、合作探究的習慣得以形成。如在制作'彩色溜溜球'活動中,教師提供報紙、各種彩帶,幼兒在制作中出現彩帶纏在球上容易掉,原因是一個人纏彩帶時把握不好,接下來幼兒紛紛找到合作伙伴,一個人把住報紙球,另一個人纏彩帶,共同完成任務。所以說在生活、游戲、學習中培養幼兒探究合作意識是教師幫助幼兒解決問題、發現新知的基本策略。
4.2.4 觸發幼兒藝術興趣萌生是幼兒對新的藝術活動的需求和期待的基本條件。幼兒藝術教育最有價值的是培養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及其在藝術活動中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情感體驗。在實驗中,我們發現幼兒很容易對藝術活動表現出自發的熱情和興趣,但這種興趣多屬于淺層次的,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從理論上講,藝術教育激發興趣的目的是將淺層興趣引申,把原有的興致導向內化,將表面熱情轉化為主動從事藝術活動的推動力,使之成為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因此我們認為激發興趣需要貫穿于藝術活動的始終。比如開始階段要鼓動起幼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在進行過程中的興趣激勵要著眼于激活思路、啟迪智慧、觸發創作靈感的活動;結束階段要把幼兒的興趣引向自我欣賞和獲得滿足感上,從而將興趣延伸到對新的藝術活動的需求和期待中。
4.3 幼兒發展
4.3.1 在手工制作方面:通過近三年的實驗,幼兒手工、繪畫作品達百余種。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得以發展和開發,其作品多次獲獎,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贊揚。
4.3.2 在演唱方面:通過獨唱、表演唱、大合唱等形式,幼兒的演唱水平大大提高,多次代表幼兒園對外演出,獲得很好的評價。
4.3.3 幼兒探究性品質的遷移。實驗組的幼兒其動手能力和表演能力的提高,不僅僅表現在技能上。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豐富而有趣的活動創設,幼兒的探究品質即興趣、情感、態度、意志等逐步形成。而且這些品質已經遷移到了幼兒其他學習之中。這也是本次實驗結果之一。
教師通過觀察、統計,有84.87%的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更加強烈;有78.99%的幼兒更善于合作,喜歡交往;有58.60%的幼兒意志力有所增強。以上這些方面不僅表現在藝術領域,還遷移到其他領域,如健康領域,幼兒制作的投擲物'彩色的溜溜球'非常精美,表現出了很強的動手能力和極大的耐力。在制作過程中,由于在球上面纏彩條一個人不好把握,多數幼兒都是合作完成的。在科學領域中幼兒的觀察力、探究欲望以及耐力都表現非常突出。如在'好看的蜘蛛'活動中,他們不厭其煩地尋找蜘蛛--觀察蜘蛛--查找蜘蛛材料--討論蜘蛛--制作蜘蛛。
5 結論:
在本實驗范圍內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5.1 在幼兒園開展探究性藝術審美活動的研究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表現力是可行的,訓練的效果是可以遷移的。
5.2 實驗對幼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發展有明顯提高。
5.3 實驗效果與被試者原有的藝術水平之間存在交互作用。
參考文獻
[1] 陶秀偉 《幼兒園教育活設計與指導》 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1
[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3] 裴娣娜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9.12
[4] 線亞威 《現代教育理念與探究性游戲活動實踐》 2002.5
收稿日期:2008-02-10
【幼兒園探究性審美活動實驗研究】相關文章:
• “互聯網+”時代的幼兒園管理
• 幼兒園同伴合作教育
•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中的問題
• 淺談幼兒園園長的情感管理作用
• 加強管理 完善幼兒園課程建設
• 幼兒園教育如何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 幼兒園教師管理五法
• 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設置
• 幼兒園生態體驗教育研究
• 全國幼兒園園標評選獲獎作品
• 吉拉和她的盲童幼兒園
• 幼兒園“辣手摧苗”何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