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教學是指,在授課教師的統一組織協調下,全體學生同時同地進行相同的教學內容的學習,學習中保持相同的學習步驟、學習進度,并以實現相同的目的為導向。在幼兒階段,由于學生處于心智發展并不成熟,對于自己發展需要的事物并不能很好地進行選擇,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因而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分班式的集體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需要對傳統的集體教學進行一定的創新與完善,才能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因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教學法上的改進提出幾點個人的意見。
一.情境教學法
所謂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為了實現特定的教學目的,特意設定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具體的場景,引導學生體驗學習內容中的場景,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實現學生多層次發展的目的。情境教學法有多種具體實施方式,如角色扮演、看圖說話等等。
由于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般年齡不超過6歲,對很多事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所見所聞上,因此,圖片便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引導手段。例如,在教導學生如何將話語表達清楚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一副有太陽、云朵、樹木、花朵、小草以及學校和學生的圖片,向學生詢問圖片上的內容。接著讓學生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各自分別對這幅畫進行描述。并讓其他的同學們對發言學生的描述進行投票,并指出其中的有點和不足之處。這樣一方面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互動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在有趣的學習中不斷進步。
角色扮演對于三歲以上的小孩來說,也是一種極受追捧的情境教學方式,目的是通過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角色處境中,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近年來,《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在小朋友中引起了熱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觀看一集該故事,讓學生們自發組織角色進行扮演,并請其他的學生擔任裁判進行投票,給予精神獎勵。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對故事情節的記憶能力和模仿能力,同時也能積極培養與其他同學的友好互助關系,培育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
二.游戲教學法
對于游戲教學,很多人的認識停留在娛樂活動的層面上。對于幼兒學生來說,他們的天性就是玩耍,在幼兒園階段進行正確地游戲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學生的生理發展要求,同時也能實現積極的教育意義。
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教師事先進行一定的輔助工作,對順利進行游戲空間、設施進行一定的布置,確保游戲的質量。對于幼兒來說,游戲的時間和空間對于保障游戲質量都很重要,如在進行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時,充足的游戲時間與空間能讓學生盡情發揮,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做一次“老鷹”,體驗“小雞”與“老鷹”兩種不同的游戲角色,確保游戲中玩得盡興,實現游戲教學的目的。其次,教師還應該對學生在游戲中的情況進行觀摩,掌握學生的狀況。在游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對全程的游戲狀況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及時了解幼兒的心理、身體狀況,以及他們的需求與興趣愛好,并對游戲的方式。規則進行一定的調整。如在進行“丟手絹”的游戲中,可能會有同學長時間處于蹲著的情況(即被丟手絹的潛在對象),由于幼兒的身體素質不比常人,因而這樣下去可能會引起學生突然倒地等突發狀況,此時教師應積極調整游戲,讓長期處于下蹲狀態的同學成為“丟手絹的人”,從而確保游戲教學的安全。除此之外,在進行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及時獲取教學的反饋并進行積極的評價。眾所周知,教學反饋是鏈接教與學的重要環節,在游戲教學進入尾聲時,教師讓同學們對當期的活動談談內心的想法,從中總結歸納學生的愛好、收獲及游戲需要改進的信息,全方位的了解學生狀況以及教學的優點及不足,并在后續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同時,對學生的感想、表現進行細心地、有針對性地、客觀地評價,鼓勵積極突出的學生,并對表現不好的學生進行教導,讓學生從內心底里投入到游戲教學中來,在玩耍中不斷學習、進步與成長。
通過游戲教學,能有效的滿足學生的生長特點,同時讓學生們在相互游戲、玩耍中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通過讓學生們自發對游戲教學進行感想討論,鍛煉學生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及信息分析能力,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總結
總而言之,現階段的社會發展給幼兒園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教師要積極根據幼兒發展特點進行教學方法的改善與創新,樹立趣味教學的觀念,帶領學生通過有趣的角色扮演、圖片描述、游戲教學等方式,在充滿樂趣的幼兒園中鍛煉自身的綜合能力,實現幼兒教育的基本目標。
(作者單位:山東東營仙河社區金太陽親子園)
【幼兒園集體教學淺析】相關文章:
• 論幼兒園快樂教育
• 淺談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教育的重要性
• 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實踐
• 幼兒園家長工作管理藝術
• 幼兒園全程立體互動式家長工作實踐
• 淺談幼兒園武術的實施
• 快樂動手,打造幼兒園特色環境
• 當寶寶遇上幼兒園
• 幼兒園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探討
• 幼兒園隱性課程的開發和利用
•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學之我見
• 學前教育專業開設手風琴課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