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編制幼兒園課程比作是制定食譜,實施幼兒園課程比作是根據食譜烹飪,那么思考什么是品質好的飯菜以及如何制定食譜和按食譜烹飪等問題,會有助于我們理解什么是有質量的幼兒園課程以及如何編制和實施有質量的幼兒園課程等問題。
品質好的幼兒園課程首先要可行
品質好的飯菜,首先要能讓吃飯的人吃得慣。是否吃得慣,主要不是由飯菜本身的客觀性狀所決定的,而是由吃飯人的主觀認同和判斷所決定的。同樣,品質好的幼兒園課程,首先要能讓幼兒、教師、家長和社會各界接受。要可行。
從宏觀上講,中國人喜愛吃中餐,法國人喜愛吃法式大餐,意大利人喜愛吃比薩和通心粉,喜愛的理由是習慣,習慣的背后是歷史,是文化,是資源,是條件。一個外國人偶爾吃中餐,可能會對中餐贊不絕口,但讓他長期吃中餐,他的感覺不會是好的:一個中國人偶爾吃西餐,也許不會抵觸,也許還會贊賞,但讓他長期吃西餐,一般會不習慣。同樣,在中國能實施的幼兒園課程首先要能讓中國的幼兒、教師、家長和社會各界接受和喜愛,要可行;在外國能實施的幼兒園課程也一定是能讓該國的幼兒、教師、家長和社會各界接受和喜愛的,是可行的。每種幼兒園課程的背后都隱藏著歷史、文化、資源和條件等因素。
而今,在中國,各種西餐都進來了,不少人去嘗試了,去品味了,有的感覺還不錯,但是幾乎沒有一種西餐能真正替代得了中餐,成為中國普通老百姓的主食。在國外,中餐的名聲不錯,但是這些所謂的中餐一定是被“改良”過的,而且一般只能成為外國人追求飲食多元化時的一種調劑品。同樣,在中國編制和實施的幼兒園課程,可以參考和借鑒一些國外的課程,甚至汲取一些國外課程的有益元素,但是認定某些國外的課程就是最好的課程,某些課程背后的教育理念就是先進理念,那就類同于說意大利的比薩和通心粉是世界上最好的食品。
中餐和西餐中都有精華,也都有糟粕,所以需要改進,需要從他處找到可供改進的東西,但是其根本屬性不容易改變,即使改變了也難以做到可行。同樣,在中國編制和實施的幼兒園課程中確有一些需要改進甚至需要改革的東西,我們可以從國外有關的課程中找到可供借鑒的東西,但是如果我們原原本本地輸入或抄襲國外的課程,那么只能帶來不可行、行不通的結果。
因此,從宏觀上講,對事物品質的評估,是基于對價值的判斷,而對價值的判斷,常常主要并不基于數據,而是基于立場和視角,基于思考問題的邏輯起點,對日常生活中飯菜品質的評估如此,對幼兒園課程品質的評估也應該如此。
編制和實施幼兒園課程的依據應是超越數據的經驗和藝術
從衛生學的視角看,全世界的幼兒在6大營養素的需要量、最低供給量等指標上雖然會有一些差別,但是這個差?應該是微小的。全世界的飯菜,其樣式和種類之多是難以統計的,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的幼兒吃了不同樣式和種類的飯菜,在正常情況下并不會發生營養不良的問題。這種狀況起碼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各種飯菜都能滿足幼兒對營養素的基本需要。
同樣,世界各國的幼兒教育機構在實施不同的幼兒園課程。它們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設置了不同的教育、教學目標,對幼兒實施不同的教育、教學。可以說,全世界幼兒教育機構實施幼兒園課程的樣式和種類之多也是難以統計的,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的幼兒接受了不同樣式的教育、教學,在正常情況下并不會發生身心發展不良的問題。這種狀況也起碼可以讓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各種幼兒園課程都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求。
衛生學專家從其職業習慣出發,往往會專注幼兒對營養素的獲取,而且似乎數據越精確就越科學。用衛生學專家的思路為幼兒提供膳食,容易走上類似為幼兒準確地提供“營養丸”,并讓幼兒準時服用的路線。
制定食譜的專家和烹飪的廚師多少會從營養學的角度思考每頓飯菜能為幼兒提供的營養素問題,但是他們關注的主要問題是讓幼兒吃得慣、吃得好,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飯菜的組合看似簡單,但要做到每餐和各餐之間的平衡就不容易了。制定食譜和烹飪主要不是一件基于數字來做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很“模糊”的事情。在低水平上說,大多憑感覺,憑經驗:在高水平上說,是超越了科學的藝術。具體地說,制定食譜的專家和烹飪的廚師雖然不能精確地證實給幼兒吃些什么會為幼兒提供什么營養素(事實上,幼兒對營養素的攝取和轉化過程是極為復雜的,迄今為止還只能定性描述,難以定量證實),但是,他們相信這樣做足以保證滿足幼兒發育、成長的需要。當然,為幼兒提供膳食還有其他重要的作用。
同樣,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從其職業的視角出發,往往會專注于幼兒的身心發展以及促進發展的因素,而且即使難以將某些數據量化,卻還是相信數據越精確就越科學。用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的思路為幼兒編制幼兒園課程,容易走上類似為幼兒設置“發展里程碑”,并根據“發展里程碑”為幼兒提供教育、教學的路線。
課程專家雖然多少也會從心理學的角度思考幼兒園課程如何適合幼兒的發展,但是他們編制課程的主要依據是在實施課程的生態條件下的可行性,是課程的地域資源,是幼兒、教師、家長和社會的認同度和滿意度。幼兒園課程的編制和實施看似簡單,但要做到每個教育活動、每類教育活動以及各類教育活動之間的平衡就不容易了。編制和實施幼兒園課程主要不是一件基于數字來做的事情,可以說也是一件很“模糊”的事情。在低水平上說,大多憑感覺,憑經驗;在高水平上說,是超越了科學的藝術。具體地說,課程專家雖然不能精確地證實給幼兒講一些故事、唱一些歌曲、做一點手工、玩一些游戲等會對幼兒認知、情感和人格等的發展起到什么作用,但是,他們相信這樣做能夠促進幼兒的發展。當然,這樣做還能起到其他重要的作用。
其實,世界上的事情,精確不一定高級,模糊不一定低級,而且越高級的東西就越難精確化,就只能模糊。幼兒園課程是幼兒教育中最繁難、最容易引起誤解的事情,然而,它的模糊性應該得到承認。
編制和實施幼兒園課程要因人而異、因條件而異
每家每戶都要做飯菜,這就好比每個幼兒園都要實施幼兒園課程。每家每戶的家庭主婦做飯菜的水平各不相同,所做的飯菜質量就會有很大的差別。同樣,每個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的水平各不相同,他們選擇和實施幼兒園課程的情況就會大不一樣。
由于條件和需要的不同,每個家庭的飯菜是不相同的,但是,所提供的飯菜應該是有底線的,其底線是選擇的食品必須是安全的,各種食品的搭配必須是合理的,制作和烹飪的過程不可產生負面的問題,等等。同樣,每個幼兒園的課程都可以是有差別的, 但也是有底線的,那就是選擇的課程必須是安全的、無害的;各種教育活動的選擇和組合必須是適當的;課程實施的過程應該符合最基本的要求,在一般情況下不可太隨意,等等。
要提供良好的膳食,就必須先“規范”,再“超越”,這是一般規律。具體地說,要制作有質量的飯菜,先要有個“譜”,還要懂得一些方法,要掌握一些技能,要有一些經驗,這是條件,缺失了這些。所謂的創造就會是無稽之談。對于一個沒有經驗的人而言,烹飪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按照食譜中的描述去嘗試:有效的方法就是接受能者的指導和培訓。在幼兒園實施有質量的課程,也要先“規范”,再“超越”,這是一般規律,具體地說,要提供有質量的課程,先要有“規范”的課程,讓一個沒有經驗的教師能基本把握,在基本把握的情況下,通過模仿、研討、修正和改進,通過能者的培訓有所提高,最后才會有所超越。讓一些還沒有掌握基本方法、技能,尚缺乏教育、教學經驗的教師去研究課程,去生成課程,所謂的創造同樣是無稽之談。
對于大量初學烹飪的人或能力較差的人來說,為他們提供“高品質、易操作”的“盆菜”“套餐”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所謂“盆菜”,就是已經配置好了的生菜;所謂“套餐”,就是已經被組合了的飯菜:所謂“高品質”,就是能保證質量的,甚至是具有很高質量的飯菜元素;所謂“易操作”就是通過很簡單的方法和手段就能完成。之所以這樣思考問題,是因為大量的人需要吃飯菜,而且起碼是有一定質量的飯菜,而沒有那么多的人會做飯菜。我們不可能耐心地等待大量的入會熟練地烹飪后才為人們解決吃飯問題。同樣,在普及學前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缺少大量合格的幼兒園教師,一時又難以培養出來,在這種情況下,為那些還沒有達標的教師提供“高品質、易操作”的“課程”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所謂“高品質”。就是能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由具有真善美特點的、經典的教育教學內容所組成的;所謂“易操作”就是教師可以通過很簡單的方法和手段就能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這樣的課程會是相對高結構化的課程,是課程專家精心設計的。當然,對于一些已經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的園長和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根據教育對象及生態條件,通過自己的選擇和生成,實施適合的甚至是有創意的幼兒園課程。
【俗話幼兒園課程(二)】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故事教學策略
• 關于幼兒園檔案管理的兩點思考
• 幼兒園管理工作“三法”
• 芻議幼兒園教學之語言篇
• 學前教育師資一體化現狀與對策
• 小學校舍改建幼兒園工程
• 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與對策
• 論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
• 幼兒園環境景觀設計解析
• 淺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幼兒園的應用
• 幼兒園數學教育方法淺析
• 試論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