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創設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只有恰倒好處地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作用,才能讓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本文從三個方面來闡述如何使環境成為“會說話”的展示環境,發揮它真正的價值。
關鍵詞:環境創設;互動墻飾;內涵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9-106-001
《綱要》強調: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該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因此,我們應創設與幼兒互動的環境,充分利用環境來展示幼兒自己的學習過程、探索過程,使環境成為“會說話”的展示環境,從而發揮其教育作用,體現環境的價值。如何合理利用這些空間,讓它發揮最大的教育作用,讓每一寸空間都說話、每一處環境都育人,這已成為幼兒園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一、主題環境創設體現“做中學”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是隱藏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我嘗試著在“做中學”中開展互動墻飾,使孩子們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快樂成長。
1.參與主題創設,體驗成功的快樂
良好的環境能使幼兒身心愉悅,精神飽滿。那么如何讓幼兒真正參與墻飾的創設呢?
案例建筑區布置:當我將主題提出的時候,孩子們議論紛紛,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我們用牛奶盒做成一塊塊磚,再畫一些房子和吊車,就好像我們小區在造新房子一樣,真好!”“我們在房子旁邊搭個小公園,可以去游玩。”孩子們設想得這么周到,我們討論后一致通過,熱鬧的建筑工地就在孩子們的努力下完成了。每一個小裝飾都融入了孩子們的情感和智慧,因此每當他們站在墻飾前時,總是分外的自豪,臉上充滿了喜悅。
2.創設主題網絡,重視學習的過程
幼教專家陳鶴琴先生說:通過兒童思想和雙手所布置的環境,可使他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的認識,更加的愛護。
在主題《小問號》中,我在主題網絡出現上給了一個大大的?號,在激起孩子興趣的同時,孩子也提出了建議,“老師,我能把自己的問題畫出來,讓大家來猜?”于是“每日一問”專欄就出現了,孩子們在互動中學到了知識,實現了自主學習、互動學習,他們的經驗得到了充分的交流。
隨著知識經驗的不斷拓展和積累,孩子們還創造了許多的小制作。經過篩選、整理,我與孩子們將這些小制作布置在了墻面上,使主題墻內部變得越來越豐富,主題墻布置就是與孩子們相互學習的過程。
3.不斷深化主題,形成漸進的系列
真正互動的墻飾應具有發展性,與主題相關的內容應不斷深化,形成一個漸進的系列。
在主題《我找到了春天》中,我們帶孩子去春游,體驗桃花、迎春花開了,小草變綠、樹葉從嫩芽到綠葉;與孩子們一起制作迎春花桃花;郊游的掠影成了主題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隨著主題的不斷深化,墻飾的內容也越漸豐滿。在池塘邊找蝌蚪,抓蝴蝶,菜地里種菜、為自然角內的蠶寶寶采桑葉,是孩子們樂此不疲的事。于是這些可愛的掠影又成了墻飾的亮點,隨時都會引發孩子們交流的話題。
這樣的主題墻不僅表現在它本身內容的不斷豐厚和漸進,而且這墻飾有著鮮明的主題――春天,有著明確而具體的教育目標――讓孩子們充分認識春天的漸變過程非常實在。
4.體現真情實感,注重墻飾的價值
在主題墻飾的布置中,要有選擇,要注重價值取向。將孩子真情實感的素材布置起來,既利用孩子間的交流,又利于與家長的溝通,更利于主題活動的不斷深入,使環境布置的價值最大化。
在大班主題《再見吧,幼兒園》中,我們特別設計了和老師、好朋友說說心里話和離園倒計時這兩個板塊,讓孩子回憶三年來園內老師,好朋友對自己點點滴滴的愛,雖然孩子沒有精彩華麗的詞句,但是確實也能看出孩子真情的表達。通過回憶進行表達,培養了孩子懂得感恩,促進孩子與老師朋友間情感的遞進。同時主題墻已不再是老師單方面的勞動成果,而是隨著活動的展開在師生共同策劃和實施的過程中逐漸產生、發展和完善的。在墻飾創設中孩子們充分體驗著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快樂,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二、運動環境創設溫馨和諧
為了全面發展幼兒的體能,我們充分利用自然物,變廢為寶,給幼兒制作可以開展走、跑、跳、平衡、鉆爬各種活動的多元化器械,并分別安放在操場的兩側。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因此活動材料的管理要方便幼兒,體現一種開放、自主的氣氛。由于園內體育器材種類不同且大小不一,所以難以收存和讓小朋友自由拿取。為此,活動時我們不怕麻煩,每天能將器械箱推出,供幼兒自由選擇,隨時游戲,為幼兒自主活動提供了方便。
為了讓幼兒在活動之余能休息放松,體驗親情,我們推出“大手拉小手”一對一、二對一的團結互助模式,體現人性化的關懷,讓孩子感受愛與被愛同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多元化的活動器械使幼兒的戶外活動豐富多彩,動與靜的有機結合、大與小相互搭配相得益彰,溫馨和諧。這些看似簡單的設計處處蘊涵了我園老師“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良苦用心。
三、園舍環境創設凸顯內涵發展
園舍環境是一所幼兒園展示辦園特色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體現一所幼兒園內涵發展的標志。我園根據本園的“十一五”“十二五”課題“在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一日活動中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設立了“趣味一條街”和“行為一條街”,在這兩條街里我們可以充分的看到以幼兒內涵發展的行為習慣宣傳教育及以幼兒動手能力發展為主的手工一條街,將人之教育的內與外兼得,這也是我園在育人上所追求的目標,育有用之人。
小角落描繪大文章。環境,無聲的教育者。應充分地讓環境說話,為教育服務。幼兒園中不能有一處無用的角落,應盡可能發揮它的作用,過道、門廳、拐角都是教室空間的延伸,幼兒走到哪里,哪里就成為激發他內在潛力的資源。我們充分利用墻面、門后的零碎角落,玩具柜、作品展示角,把大的地方留下來,使活動室空間寬敞、安全,形成一種視覺上的完整、流暢、通透。盡可能為幼兒提供接受各種知識或信息刺激的機會與條件,提高環境利用率。
總之我相信只要創設一個豐富多彩、健康、和諧的環境,使每一個角落都體現育人的作用,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每一寸空間都有價值。就會使幼兒有探索、有感受、有交流、有表達,就能夠最大價值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環境創設不僅留下了我們和幼兒一起探索的印記,也見證了師幼之間的共同成長。讓環境創設伴隨幼兒一路成長,使教育環境真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
【幼兒園環境創設之我見】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環境創設之我見
• 幼兒園環境創設之我見
• 幼兒園環境創設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