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這個用語,在我國的學前教育法規中一直沒有出現過。自2000年以后,隨著中小學校本課程引發關注,學前領域中的園本課程隨即成為熱點,伴隨著園本課程這個概念的普及,課程這個詞匯也在幼兒園的保教工作、科研活動中被屢屢提及。雖然課程這個詞語使用頻率非常高,但幼教人對這個概念的理解仍有分歧。首先讓我們從對幼兒園課程理解的常見誤區著手來認識幼兒園課程是什么。
幼兒園課程等同于教師教材或者幼兒教材嗎?將幼兒園課程看作教材的看法在幼兒園中并不少見,有的幼兒園在介紹自己的課程的時候就說明的是自己采用的什么教材。但是,教材本身是靜止的,其效用的發揮要依賴于教師、兒童及其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不一樣的教師和兒童即使采用相同的教材,其過程和效果往往也有很大的差異。單純的教材只是影響兒童發展的所有因素里的一個環節,無法反映出幼兒園對幼兒的影響過程。幼兒園的教育過程不能夠只通過教材來反映。
幼兒園課程是指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嗎?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推進,有的幼兒園開始將課程改革的范圍延伸到戶外活動、生活活動和游戲活動。有的人反對這種做法,因為在他們看來幼兒園課程就是指五大領域的集體教學活動,超出集體教學活動的就不是幼兒園課程。這種理解放在中小學可能是適合的,但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時間非常有限,五大領域的教育目的主要是通過幼兒在園內的生活環節、游戲活動及運動來達成。因此,將幼兒園課程等同于教學活動的認識是偏頗的,不符合幼兒園教育的特性。
那么,幼兒園課程究竟是什么呢?
幼兒園課程這個詞,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被我國幼教界使用,我國幼教先驅者曾對這個概念做過相應的解釋。比如,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張雪門在《幼稚園的研究》一書中指出,“課程是經驗,是人類的經驗。用最經濟的手段,按有組織的調制,用各種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映和活動”,他明確指出了幼稚園的課程就是“給三足歲到六足歲的孩子所能夠做而且歡喜做的經驗的預備”。從張雪門對幼兒園課程的定義來看,他非常關注幼兒通過自己的行為(包括掃地、抹桌、熬糖、養雞、種各種小花等)與環境接觸,讓幼兒通過直接經驗進行學習。建國以后,我國學者沒有停止對幼兒園課程是什么這個問題的探索。關于幼兒園課程是什么,北京師范大?W教授馮曉霞的定義是“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虞永平認為“幼兒園課程是一件正在發生著的事。對于幼兒來說,學習就是行動,就是有事可做。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挑戰的事、做需要思維和情感參與其中的事”。
從以上三組對幼兒園課程是什么的界定來看,雖然學者們的語言表述方式有一定的差異,但幼兒園課程的核心本質基本是一致的,他們都把課程看作是幼兒的行動,這種行動往往表現為幼兒外顯的身體運動,是兒童與外部環境,包括物和人的互動的過程。幼兒的行動不僅存在于集體教學活動中,也發生在就餐、午睡、區域游戲活動等環節中,因此,這些環節也隸屬于幼兒園課程的范疇。當然,作為專業的教育機構,幼兒園需要關注幼兒行動的意義,即幼兒的行動必須是對自身發展和周圍環境是有價值的。
什么是幼兒園課程呢?從時間的邊界來看,幼兒園課程覆蓋了幼兒從來園到離園的整個過程;從空間的范圍來看,幼兒園課程主要發生在幼兒園內;從覆蓋的內容來看,幼兒園課程涵蓋了幼兒園五大領域的所有內容;從活動的形式來看,幼兒園課程囊括了幼兒在園所內的游戲、學習、生活以及運動;從幼兒園課程的本質來說,其最核心的本質是幼兒與外部環境的互動。
在轟轟烈烈的幼兒園課程改革方興未艾之時,厘清幼兒園課程的范圍和本質是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重要前提。
【什么是幼兒園課程】相關文章:
• 幼兒園美術賞析活動的選材策略
• 淺談幼兒園精細化管理
• 幼兒園創造性課程綜述
• 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的思考
• 學前教育美術技能培訓策略
• 如何改善幼兒園后勤管理的效益
• 民辦幼兒園托幼一體化的托班現狀
• 幼兒園室內環境對幼兒的影響
• 淺談幼兒園教師的德性價值
•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策略
• 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分析
• 淺談幼兒園“對話式”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