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精細管理的大環境下,將幼兒園一日活動中保教工作各環節進一步細化,提煉出標準化操作現場與崗位規范,有利于幼兒園精細管理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精細化;標準化;工作流程
一、創設標準化現場
標準化現場為教職工提供了標準化操作的環境,是實施精細管理、規范保教行為的基礎,其從一日活動各環節入手,找薄弱點、找突破點,大到工作人員精神面貌、人文環境的創設,小到每一件物品的擺放都有細致的標準,使每個崗位、每項工作“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了然于心,易于遵守,更便于日常操作與考核,杜絕教職工的隨意行為,提高執行力。
班級活動材料豐富,單靠某個老師管理,工作量非常大,目視化環境的創設,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及班級常規工作特點,以具體形象的標識幫助幼兒自我管理。如固定飲水區幼兒口杯接水的位置,排隊喝水標志線讓幼兒自主飲水;盥洗室“六步洗手法”圖片引導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幼兒口杯架、毛巾架設置相應圖標,引導幼兒獨立使用自己的物品。制作表演圖譜、折紙剪紙圖示、建構范例圖、閱讀圖書的流程及注意事項等圖示隨時提醒幼兒遵守活動規則;設置分區牌,避免區域活動“挑食”和“扎堆”現象,為活動室內繁多的操作材料建立“家”,使幼兒能準確地找到擺放位置,減少隨意擺放,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材料整理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設置,小班材料筐與主題結合以動物對應為主,在取放材料的過程中,學習實物一一對應;大班結合幼小銜接內容以文字與數字結合。創設會說話的環境讓孩子們學會自主開展活動。
幼兒園的如廁環境的物品設置、取用、氛圍都與家庭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從幼兒一入園開始就要提醒幼兒掌握正確的如廁方法,遵守如廁秩序更顯得重要。幼兒園通過張貼如廁流程照片提醒幼兒正確的如廁方法;通過排隊“小腳丫”提醒幼兒如廁人數多時要學會排隊等待;還可以通過安裝小把手、廁紙隨時取、安全如廁標志圖等細節盡力為孩子們創設安全、方便、溫馨的環境。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插座、有鐵絲的地方,把櫥柜或棱角布置成背景或用軟布擋住,或者貼上安全小提示、禁止觸摸的標志等,盡量細致思考,不遺漏任何環節,盡力做好安全防范。
在環境的創設上老師就像導演,從幼兒的發展需要出發有意識地為孩子們創設自主、自立、自理的環境,讓孩子學會生活,遵守規則。標準化現場的創設為精細管理實施奠定了基礎。
二、工作流程標準化
精細化管理關鍵是落實,流程的執行是重點。因此流程的制訂要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則,在充分研究各崗位工作特點的基礎上確定工作流程,突出“工作流程為保教工作服務、為幼兒發展服務”的特點,“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管理始于流程,績效起于標準,工作流程的精細化便于有效指導、規范各崗位人員的工作,達到所有工作都有規劃、有安排,并處于有序管理狀態,每個人都有相應指標、相應責任,使日常操作與考核一目了然,并易于遵守,從而杜絕教職工的隨意行為,充分發揮其自主性,提高某執行力。
以戶外體育活動組織為例,分別從幼兒行為規范、主班教師、副班教師、保育員、保健醫等工作要點、園長督查要點幾個方面都有詳細、規范的要求。在幼兒生活要求包括做好操前服飾準備,會檢查自己的衣服、鞋子是否穿好。鍛煉前后根據天氣變化和運動量情況學習穿脫衣物,并將衣物整齊地放在指定的地方。值日生協助保育員準備早操器械等。行為要求包括能愉快地參加早操活動,遵守早操規則,排隊有序,會聽信號、口令并做動作,動作到位,有節奏。會選擇器械活動,并和同伴合作活動。會收拾整理活動器械。運動前后主動飲水、擦汗。安全要求包括知道上下樓梯靠右行走,活動中注意安全,會自我保護,遇到身體不適等情況能告訴老師等內容。
通過全面推行標準化管理,學前教育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教育行為得到了進一步規范。幼兒園日常保教工作質量管理和服務工作在一致性、連貫性、整體化和協調統一等方面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而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學前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精細化管理的實施也必然要經歷一個實踐―改進―調整―再實踐的過程,還需要在今后的教育實踐工作中不斷完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付英.幼兒園精細化策略管理模式初探[J].黑河教育,2014(01).
作者簡介:張艷芳,女,1973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山東省東營市勝利油田河口第七幼兒園,研究方向:幼兒教育與管理。
【幼兒園精細管理初探】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需要人文關懷
• 中國、新加坡幼兒園課程指導思想之比較
• 三種文化中的幼兒園
• 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 如何創編幼兒園教學游戲
•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之我見
• 幼兒教育如何提升孩子口語表達力
• 幼兒園的生態環境教育
• 農村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策略初探
• 幼兒園親子游戲組織的思考
• 論如何加強幼兒園飲食衛生管理
• 探索學前教育的信息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