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地把幼兒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那怎樣在學前期讓孩子們愛上閱讀呢?我認為
繪本文學是比較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早期閱讀材料。
繪本文學圖文并茂,繪本與我們一般意義上認為的配圖文字書不同,它不同于連環畫,更不是動漫書,其顯著特點是:在繪本中,圖畫不是對文字的解釋,而有著自己獨立的價值。優秀的兒童繪本是美術、文學、教育三者獨特完美的結合。文章以繪本為例,談談如何提高幼兒語言水平。
一、為幼兒提供交往的時間和空間,發展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老師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在幼兒的日常活動中,給幼兒提供盡可能多的交往時間和機會。在每天的自由活動中,讓幼兒自由地選擇玩具、選擇場地、選擇同伴,使幼兒有更多的交往時間和機會,讓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大膽交談,使孩子們有話可說,愿說,敢說,說透徹。在教學活動中,創造各種機會,制作和提供各種材料使幼兒有話可說, 同時,孩子在游戲中的角色串聯,不但豐富了游戲情節,還大大提高了交往的能力。
二、發展語言能力應滲透到各種活動之中
幼兒的語言學習僅靠語言課及相應的語言活動還遠遠不夠,必須將幼兒的語言訓練滲透到各種活動之中 。
(1)在
音樂課的活動中滲透。
音樂是陶冶情操的一種藝術,生活中處處有音樂,憑借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可在大班音樂活動中適當加入聽音樂、學語言的內容。這種活動應在幼兒充分感受音樂,理解、體驗音樂形象的基礎上進行。如:可讓孩子欣賞一段優美動聽的音樂后,對孩子進行提問。通過提問和回答,不僅能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更能使幼兒根據不同的音樂性質用相應的語言來表達。
(2)在美術活動中滲透。幼兒的世界到處充滿著美的色彩,他們愛畫、愛玩、愛制作,教師可在美工活動中,抓住幼兒這一特點,讓幼兒對自己作的畫進行講述。如:在孩子作完一幅畫后,請孩子把畫面內容講出來,再請小朋友給畫中的小動物說句話等等。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既培養了幼兒的繪畫能力,又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在計算活動中滲透。在上計算課時,可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玩說說中學會計算知識。
(4)在體育活動中滲透。在體育活動中幼兒的活動量比較大,興趣很高,可在體育活動中通過做游戲,讓幼兒在玩玩鬧鬧中自然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利用周圍環境來擴展幼兒的詞匯量,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學習語言始終是伴隨著具體事物的形象進行的,他們對具體事物感興趣,易理解形象,記憶力較強。 因此,應注意在幼兒整個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去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思想意識,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幼兒對自己生活的環境,具有愿意表達的情感。然而在以往的活動中,幼兒只有在上課時才能舉手發言,一些活動中都不允許幼兒隨便說話。孩子們互相交談議論、練習說話的機會,無形中被剝奪了,這就限制了幼兒語言的正常發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多給幼兒交談的時間,有意識地引導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思想愿望。相互交談,議論,使幼兒口語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對此,教師可以讓孩子多觀察,給孩子提供相互交談、議論的機會。教師可以在整理床鋪時,教給孩子相應的詞匯。如:勞動、干干凈凈、整整齊齊 、不慌不忙等。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周圍環境,邊看邊說。如:秋天到了,幼兒園內的各種樹木發生了變化,在戶外自由活動時,讓孩子仔細看一看、找一找幼兒園有什么變化。讓幼兒在觀察中議論、想象,及時地用語言表達出來,在觀察過程中,很自然地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開展區域活動,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區域活動的評價是一種雙向交流,提供幼兒交流各自的經驗,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分享同伴的快樂。
1.區域活動中以鼓勵性評價促進幼兒語言創新能力的發展
所謂鼓勵性評價,就是教師著眼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觀察孩子的細微變化,尋找閃光點,創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不斷增強孩子成功的愿望,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例如在美工區角活動中,以《酸奶瓶變變變》為主要活動,來培養幼兒語言創新能力的發展,當時在區域角中我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酸奶瓶、幾何圖形、彩筆、膠棒等輔助用品,又設計了一些啟發性的提問:“酸奶瓶可以用來做什么”“你可以把酸奶瓶變成什么”等,幼兒可以通過我的啟發引導大膽想象,大膽創作,并把自己創作的作品用語言表達出來,同時在幼兒創作時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你的想法真不錯”“你的辦法好獨特啊”“你的作品真美”等一些鼓勵性的語言,當幼兒出現疑問時,可鼓勵幼兒再次大膽想象探索,“再試一試,你會很棒的”。通過鼓勵性評價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和對語言活動的興趣。
2.區域活動中以肯定性評價促進幼兒語言創造力的發展
在區域活動中,多用肯定的評價方式,肯定幼兒具體的行為。例如區域表演活動中,表演故事《一步一步慢慢走》我為幼兒準備了頭飾、衣服,讓幼兒進行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有個別幼兒表演得不是很好,但是我沒有阻止幼兒,而是繼續讓幼兒表演,并給予肯定性評價,如“你真棒”“堅持了,你就勝利了”“大家都為你感動了”“對于你的表現,我們都為你感到高興”“表情真美”等。在幼兒表演活動過程中,對不太會表演的幼兒給予積極的引導、肯定的評價,促使每個幼兒都得到發展,因此評價往往更能適時地促進幼兒的積極情感,提高幼兒活動的質量。
3.區域活動中以積極性評價促進幼兒自信心的發展
在區域活動中,積極的評價是發展幼兒自信的重要手段。幼兒的自我意識雖已占據了他的腦海,卻很朦朧,他們往往通過別人的眼睛來認識自己,依靠自己心目中的權威人物來評價自己。由于區域活動中,我們摒棄了橫向比較,積極采用縱向評價,孩子經歷或順暢或曲折的嘗試和探索后,最終總是成功的,所以贏得的評價也總是積極肯定的。當然,在區域活動的評價指導過程中,亦不可濫用積極的評價,應因人而異地。
區域活動由于其開放的時間、開放的環境、開放的人際關系,能夠使幼兒在輕松、愉快、自愿的狀態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的內容、材料和伙伴,更符合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五、開展繪本教學,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課題組從繪本入手開展了繪本教學多維互動的研究活動。教師通過活動目標、活動過程、教學方法等多維互動的技巧運用,通過對繪本的形象講解,讓幼兒主動地參與聽故事和說故事,并且通過觀察繪本、閱讀繪本,感受到繪本畫面的藝術美。
陶行知說得好:“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那么,如何在繪本閱讀中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呢?我想應該從繪本閱讀的提問著手,改變繪本閱讀活動中提問教學的現狀,使提問更具魅力與藝術,更能激發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促進幼兒閱讀概念的形成,引導幼兒主動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并引導幼兒真正有效地學會生存、學會學習。繪本教學中教師提問的設計應是引導幼兒去關注畫面,通過仔細觀察每一張畫面,從而去理解繪本所要表達的故事內容。簡單一點說,就是這個故事是孩子自己看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直接講述給幼兒聽的。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一開始應是開放式的,不應有太強的指向性,不然就會束縛孩子的思維。如: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歡畫面里的哪個部分?你覺得這張畫面上講了什么意思?你從這張畫面上看懂了什么?然后根據幼兒的現場回答,進一步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地追問:你為什么這樣說?從哪里看出他很不高興?引導幼兒關注畫面的細節,深入理解畫面所要表達的意思。
幼兒園語言教材具有靈活性,要求教師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素質,在實踐中不斷創編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方式與教材,根據幼兒的需要對原教材進行一些創造性的改編或自編,充分發揮教學的藝術魅力。繪本多維教學能讓幼兒通過感知繪本作品,學習成熟的語言,并得到創造性運用語言的啟示,特別是提升了語言的表述能力,使幼兒想說、敢說、會說,且說得非常好。通過讀圖獲得更多的感知,使幼兒情感、想象力、靈敏度以及審美感得到提升,豐富了幼兒的成長經驗,成為他們成功與快樂生活的源泉。
(責任編輯 劉 紅)
【探索幼兒園語言教學】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環境應該如何創設
•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音樂活動
• 集團幼兒園個性化評價體系的構建
• 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影響
• 安康市幼兒園園本課程調查報告
• 淺議幼兒園音樂教學
• 淺議幼兒園合作性游戲案例
• 幼兒園課程管理現狀及課程整合途徑
• 如何做好幼兒園教師的管理工作
• 幼兒園閱讀材料投放問題探究
• 淺談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
• 淺談在幼兒園中實施“六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