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幼兒園即將開張,作為暖場,向居民發出了“迎新游園會”的邀請函,參加對象是2~5歲的小朋友及其家長。我家小朋友尚未到該年齡,但我還是想帶他去湊湊熱鬧。 出門前,面臨一個決策:穿什么出去?由于放假這兩天老是陰陰雨雨,我一直縮在花布家居棉襖里,到小區幼兒園,是不是可以偷懶一下換裝程序,穿花棉襖去?說“不可以”是因為跨出家門,就屬于公共場合了,不能把家居服穿出去;說“可以”是因為大馬路上、大賣場里都有穿睡衣的人,在小區里穿睡衣,還不算離譜。
正在為偷懶尋找合理化借口之時,我家那個懵懂的小朋友竟然拉開鞋柜拿出靴子遞到我面前,“喏”,“喏’叫得起勁。――不猶豫了,換裝吧,總不能花棉襖配靴子,作為一名家長,我即使不能為小朋友爭光,也至少不要給他丟臉。于是換上了牛仔褲和灰大衣,牽著小朋友的手出門。
走到幼兒園,看見已經有很多小朋友和家長(大多數是媽咪)在那里游戲。哇,媽咪們個個細致鮮亮,有馬褲長靴,有大衣短裙,還有彩色皮草,真真賞心悅目。至于我的形象,客觀地說,中等偏下。心里一陣后怕,還好我沒有穿花布棉襖!同時暗下決心,下次可不能如此潦草。
看著花枝招展的媽咪們,腦子里閃上來的是“peer pressure”這個詞,有人譯作攀比,也譯作同輩壓力、同伴壓力。以前我知道,peer pressure可能來自于你的同學、同伴、同僚,也可能來自于你的街坊鄰居,以及老公的女同事,今天曉得了, peer pressure還可能來自于你兒子的同伴的媽!peer pressure有時讓人發愁,有時也值得拍手,可不是,如果大伙兒都對 peer pressure無動于衷,豈不是要滿城盡穿花棉襖。
晚上和兩名閨密交流“迎新游園會”的經歷和心得。一位聽了之后說,你這個壓力還不算大,我的壓力才大呢,那天我家小朋友堅持要把我的結婚戒指送給他的同學菲菲的媽,說我的手指太粗,結婚戒指戴在我手上不好看,要戴在菲菲媽媽的纖細手指上才更好看。另一位則有更加刻骨銘心的經歷。那天她穿著家居花棉襖帶著小朋友到小區中央花園曬太陽。在那里玩耍的還有另一個小朋友和他的保姆阿姨。看著孩子們嬉戲,阿姨上來和我那閨密閑聊,問道,你家主人付你多少錢一個月啊?我的閨密把手插在花棉襖口袋里,很沒底氣地回答,我是這孩子的媽。
摘自《三聯生活周刊》
【幼兒園的peer pressure】相關文章:
• 幼兒園的“特色”與“本色”
• 幼兒園主題活動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
• 荷包與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游戲設計
•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改革
• 淺談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建設
• 淺談幼兒園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
• 幼兒園第一天
• 幼兒園要注重故事與詩歌教學
• 感恩教育在幼兒園中進行探究
• 淺談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藝術課程整合
• 淺談幼兒園游戲環境的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