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新東方教育集團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以來,中國本土的教育行業逐漸迎來了資本時代。學前教育產業更是如火如荼。2008年中國教育藍皮書稱,子女教育費用在居民總消費中被排在第一位,超過養老和住房。加之中國每年三千萬的嬰兒出生率,使得早期教育成為一個充滿無限誘惑力的“蛋糕”。
2009年4月的北京,各大媒體相繼報道“為上公立幼兒園,家長提前一年就報名”的消息。人們忽然發現,偌大的北京城,小寶寶入托卻成了如此之難的事情。學前教育產業再一次成為人們的焦點話題。
學前教育“產
業”隨市場誕生
近幾天,家住北京南城的小周為兒子入托的事發了愁,小區附近有3家不錯的幼兒園。他先來到一家公立園,多名家長稱這里除兩三萬“贊助費”,每月只交400多元。但是幼兒園的人告訴小周:“今年孩子多,就100個名額,但已經報名的就有1000多個孩子,肯出贊助費也不一定全收”。
此后近一個月,小周在各類網站的家長論壇“取經”。一個朋友向他介紹一間民辦幼兒園――蒙氏、雙語、小班,“裝修風格像童話城堡,室內風格像宜家樣板間,有多名外教和外國小朋友,絕對國際,可每月近5000元,承受不起!”就這樣,小周尋尋覓覓多家幼兒園,輾轉重重關系,甚至說:即使搬家也要讓孩子上個合適的幼兒園!
小周最后確定了一家月交3000元的民辦幼兒園,心不甘情不愿地把兒子送到那里:一年光入托費就要3萬多,心里想:比老子上大學還貴!但小周事后只能自我安慰:怎么也不能讓兒子還沒上學就失學吧。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北京和小周一樣為孩子上幼兒園犯難的人不在少數。據業內人士透露,北京的公立幼兒園只能滿足大約百分之十幾的幼兒入托,其余兒童都只能上其他非公立園。
“由于現在家長都很重視學前教育,公立幼兒園教育資源又非常緊張,幼兒入學不能滿足,不得不借助社會力量。現在不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來辦(幼兒園)。”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兒童心理學家潘浩對《小康?財智》記者說。
正因為如此,投資幼兒園似乎炙手可熱。
教育的資本時代
自2006年新東方教育集團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以來,中國本土的教育行業逐漸迎來了資本時代。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甘劍平所言:“中國擁有13億人口,是世界上教育資源最龐大的國家之一,但中國的教育產業還處于初步擴張階段,發展潛力巨大。”2006~2007年,新東方和弘成教育分別在美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上市所形成的示范效應,更是刺激了眾多風險投資投資教育的熱潮。學前教育也不甘人后。
到目前為止,一些有實力的品牌幼教機構在較大的范圍內嶄露頭角,伊頓、匯佳、新愛嬰、紅黃藍等幼教品牌中的翹楚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隨著連鎖加盟的興起,這些早教精英更是將觸角伸到全國一、二級城市中。盡管國外幼教機構昂貴的收費并非普通工薪階層所能承受,但其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科學的服務體系依然得到了相當一部分消費能力強、思想前衛的年輕家長的青睞。
以伊頓國際教育機構開辦的伊頓國際、雙語、慧智等品牌的幼兒園為例,他們采用蒙臺梭利等國際上先進的教育方法,強調兒童的創造力、品格、多元文化的培養,而不是傳統早期教育的“灌輸”式教育。因此,每年高達8~12萬元的高昂學費也擋不住家長的熱情。這家幼兒園在短短7年中在北京已經發展到了10個校園,又相繼在上海、廣州、南京等地開辦幼兒園。
“有權的進公立,有
錢的進民辦”
家長王先生是北京人,他的孩子在宣武實驗幼兒園大班,當年就交了3萬贊助費。他對《小康?財智》記者表示,“孩子太多,大家擠破頭想進,門檻自然高”,王先生說,雖然民辦園不收贊助費,但每月少則一兩千,多則四五千,遠高于公立園。他算了一筆賬,該公立園保育費加伙食費500元,加上3萬贊助費,三年平均每月1300元。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馮曉霞教授指出,長期以來,我國的幼教經費一直只占整個教育經費支出的1.3%左右,而巴西是5.1%,墨西哥是8.9%,泰國是16.4%。由于投入不足,平價幼兒園偏少,高價幼兒園過多。2005年的數據顯示,全國近6000萬3歲~6歲的兒童,只有2179萬人入園就讀,入園率僅為36.3%。以北京房山區為例,該區有幼兒園140所,其中市立園2所,下設中心園25所,小規模民辦園96所,共有11072名幼兒入園,其中4000多名孩子在小規模民辦園入托。入托民辦園的兒童比例大約占36%。
公立園和民辦園有很大差距么?匯佳幼兒園市場部楊潔的話可謂一語中的,她說:“民辦園與公立園在教學質量與思路上其實沒什么不同,但是公立園提供的是‘福利’,而民辦園提供的是‘服務’,是產品。”當福利不夠社會成員均分的時候,產品就有了市場。
面對現實的無奈,有些人自嘲地說:“有權的進公立,有錢的進民辦,沒權沒錢的自己帶。”物美價廉而資源緊缺的國家幼兒園,給民辦幼兒園巨大的生存空間,也是民辦幼兒園能夠高昂收費的最好理由。
學前教育“蛋糕”好看不好吃
對子女教育的重視,中國古代已有孟母三遷的故事,現在更是提出“從娃娃抓起”。2008年中國教育藍皮書稱,子女教育費用在居民總消費中被排在第一位,超過養老和住房。加之中國每年三千萬的嬰兒出生率,使得早期教育成為一個充滿無限誘惑力的“蛋糕”。
這個蛋糕很誘人,但真能吃到嘴里卻不容易。
據介紹,投資一家幼兒園首先要有符合國家規定的場地、地址和資金,以及消防、衛生防疫等部門許可證、物價局的收費許可證,拿著這些證明去各市社會力量辦學所取得認可,得到辦學許可證后還要到各區縣級教委學前辦注冊……手續嚴謹,資金龐大,而且能拿到證明絕非易事。有許多業內人士對此程序十分不滿,認為“先要有場地、有資質才能開幼兒園,是不合邏輯的。難道說我要先有個幼兒園才能辦證?”
加盟一個已有品牌呢?在北京開辦20家幼兒園的匯佳幼兒園于1999年涉足學前教育產業,現在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對品牌的愛惜,仍以直營園為主,雙方出資辦幼兒園的“合作式”,以及“對方出資,匯佳管理”的“委托管理式”幼兒園現在還處于“紙上談兵”階段。據匯佳幼兒園市場部主管楊潔介紹,究其原因,是很多想開辦幼兒園的領導沒有弄清國家規定,比如說對場地的要求。她說:“開辦一家幼兒園和許多人想象的不同,開辦前一定要將國家規定看仔細。幼兒園對各項條件(環境、管理、人員等)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開辦符合國家規范要求和家長要求的園所,達到幼兒健康發展所需要的軟硬件條件,才能有發展前景。”
曾經在公立園和私立園都做過老師的李葉目前自己也開了一家小幼兒園,她說:“有些民辦園的做法自己接受不了,導致我自己想開一個比較像樣的幼兒園,教育機構怎么能只想著謀利?還是應以教育為主啊。”雖然開辦一年來,李葉的幼兒園只能用略有盈余來形容,但她還是開心地做著“這份事業”:“我們小幼兒園的收益不高,我想那些投資大的幼兒園應該比我好得多。”
規模大的幼兒園賺錢很容易嗎?伊頓董事總經理王偉給出了否定的回答。“這個行業是一個薄利的、細水長流的行業。有一些民辦幼兒園的確存在著暴利的情況。但我們不同,因為我們要做一個事業,我們不會僅看重一時一地的得失。比如說我們開辦的幼兒園,為了保證質量,即使是只有十幾個孩子入園,我們也要配備相同比例的師資,此外,還需要保健醫、保安、廚房、后勤園長、維修人員等等。幼兒園就是這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很繁瑣。所以我們幼兒園的人工費用是很高的。”她說。
因此,投資學前教育項目需要理性再理性。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無論是在經營策略上還是資金儲備上,都要考慮到教育產業的特點,切不可操之過急。如果選擇加盟國內外“知名”的學前教育品牌,那么投資者必須對特許品牌進行嚴格考察,了解辦學特色、自身課程體系、學前教育市場運作經驗、優秀企業文化及辦學模式等等。學前教育市場作為“后起之秀”,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種種不可預知的風險,如政策風險、市場成熟度風險以及師資風險等,戒除盲目躁進,才能更長遠的發展。
【理性投資幼兒園】相關文章:
• 回歸生活的幼兒園音樂教育
• 幼兒園數學教育變革的分析
• 多種形式豐富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
• 試論幼兒園教師的語言文字規范化
• 家長用千萬為愛女購幼兒園
• 幼兒園傳統文化有效開展
• 幼兒園新教師專業知識結構的特征分析
•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析
• 幼兒園班級環境對幼兒的影響
• 多媒體課件對幼兒園教學的作用
• 幼兒園音樂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索
• 幼兒園值日生工作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