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綱要》指出:教育評價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結合課題《幼兒園區域活動互動性評價的實踐研究》以及幼兒園的實際情況,筆者對區域活動的評價做了探索和嘗試。在提高教師專業理論水平,在實踐中發揮教師在區域活動評價中的主導作用、幼兒的主體地位和家園互動評價促進幼兒發展等方面做了闡述,使區域活動中的評價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
關鍵詞:區域活動 評價 促進發展
隨著改革步伐的不斷深入,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讓幼兒通過對材料的擺弄和操作,充分感知和體驗。在區域活動中,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區域活動中評價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受傳統評價觀念的影響,教師更多地處于主動地位,幼兒則不斷調整自己以適應教師的期望和要求,這樣雖然有利于教師區域活動的評價,卻沒能很好發揮評價在活動中的作用,不利于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先來看個案例:
在本園大班的一次區域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總評。可可說:“我在超市當售貨員。”“你真能干!”老師給可可伸出了大拇指。妮妮說:“我和貝貝一起玩積木。”教師點點頭:“你們合作得很好……”教師面帶笑容,表示對全體孩子贊賞。這時教師注意到珍珍沒說話,老師就走過去摸著她的頭問:“珍珍,你也說說好嗎?”旁邊的豆豆搶著說:“我們玩珠子,我穿了五串。她只穿了一串。”老師就安慰珍珍:“沒關系,下次再試試,好嗎?”珍珍點點頭。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談話中,教師幫助孩子們評價了自己的游戲,使每個幼兒都有了展示自己,并得到教師和同伴認可的機會。
區域活動評價環節的目的不是給幼兒打分,而是了解、分析幼兒當前的發展水平,并以此為依據指導教師下一步的課程計劃,進一步開展區域活動工作。從上面的案例中,我們能發現,幼兒無需動腦子,只要像報流水賬一樣說說自己的活動,就能得到老師的肯定。作為老師,也為幼兒營造了讓幼兒自由地去“玩”,自由地表達的氛圍。幼兒雖然“做”了,“玩”了,卻沒有真正地學,沒有獲得應有的發展,老師只是用“點頭…‘好”來評價幼兒的活動,只是用“沒關系”“下次再試試”來安慰活動中有問題的孩子,在這樣的肯定、安慰中,幼兒真的得到發展了嗎?他們又得到了什么發展?怎樣讓評價在區域活動中的應有的教育作用?結合我們的課題《幼兒園區域活動互截性評價的實踐研究》以及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我們幼兒園做了以下嘗試和探索。
一、提升教師理論,明確區域活動的評價意義
區域活動蘊涵著許多能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契機,如果教師沒有意識到、把握住,就會使評價促進幼兒發展成為空談。幼兒園就此運用多種形式來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
1.組織教師學習理論,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幼兒教育評價和區域活動的書籍,引導教師結合實際,暢談自己對活動評價的看法與感想,從思想上提高對區域活動評價的認識。
2.專家點評,做好筆記
通過邀請專家聽課點評,使教師在區域活動的實踐中得到提升的機會,吸取別人好的評價方法和手段,促使自己提高。
3.開展教研活動,積極討論
針對出現的同類問題,展開討論,并以錄像形式讓教師了解活動情況,找出發生某種現象的原因。使問題得以解決。
學習活動使教師的評價理念迅速得到了提高。教師在活動中不僅僅要客觀地評價每一位幼兒,還要反思自己所進行的區域評價活動是否促進幼兒的發展?總之。教師要學會運用先進的理念并在實踐中還要不斷發展和完善,使區域活動發揮其更大的教育價值。
二、在區域活動評價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1.觀察幼兒為重,運用鼓勵性的評價
實施評價,觀察在先。區域活動的開放性、松散性特點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言行更富有變化,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現場評價的難度。案例中的珍珍雖然穿珠子慢,但是如果教師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她是按照紅、黃、藍這樣有規律的排列的,而豆豆的卻是雜亂無章的。因此教師要想在幼兒活動過程中通過評價真正起指導作用,要了解幼兒在區域活動的情況。為評價打下基礎。
2.注意把握時機,介入激趣性的評價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部的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興趣是一個活動開展是否成功的基礎。教師抓住時機參與評價,特別是當孩子感到困惑或因缺乏自信出現消極心態時,教師更要及時介入激趣性的評價。如一幼兒畫的餅干畫面有點臟,教師想了想說:“哇,哪有芝麻的香啊,你在畫芝麻餅干嗎?”聽了教師的話,幼兒頃刻面露驚喜,自信地在餅干上點滿芝麻,并發揮想象畫了很多品種的餅干。有時,對那些有發展價值而一時未能引起幼兒興趣的活動(冷落的區域),可通過教師的評價,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有時,則是對那些能力、興趣有偏頗的孩子進行引導。
3.引發幼兒感受,討論性地提升經驗
當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進行了探索后。教師要組織幼兒交流體驗與收獲,分享快樂與成功,并把有些關鍵性經驗加以提升。區域活動的交流,更多的是討論性的。如:“娃娃超市”恬動中,剛開始售貨員忙得不亦樂乎。顧客一走,超市就冷冷清清,售貨員就顯得無所事事起來,還去各個區域游蕩。再次開展超市活動時,教師和參加活動的孩子進行了一次交談。師:做超市售貨員,顧客多的時候會很忙,那當顧客買完東西走了后,你們會干什么?幼1:休息逛逛。幼2:我們可以整理物品。師:如果超市的某種東西賣完了,還有顧客想買怎么辦?幼1:請他明天來。幼2:我們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去制作……教師在活動前的談話評價啟發了幼兒的新思路。拓展了活動的角色行為的經驗,啟發幼兒嘗試新內容,激發活動的新興趣。
沒有教師的評價和指導,幼兒的發展只能是自發的,而不是有意的,更不是有效的。教師的評價是幼兒在活動中取得發展的關鍵。在活動中,我們要不斷領會《綱要》的精神,能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和要求對幼兒區域活動采取相應的評價,促進幼兒全面地發展。
三、挖掘幼兒間的互動評價。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
幼兒比較喜歡與自己同齡伙伴交往,因為同伴比教師更活潑,能提供更有趣的刺激,因此也容易被幼兒模仿,活動中孩子們成了親密的好朋友。如:中班的真真偏食,不喜歡吃蔬菜。教師有意安排浩浩和他玩娃娃家,真真親自扮演炒菜的人。游戲中,浩吃著真真炒的菜,不斷夸獎真真做的菜好吃。中餐時,浩浩看真真不吃菜,對他說:“這菜和你炒的一樣好吃呢,快嘗嘗昧道吧!”真真聽了吃了一點,浩浩繼續說:“蔬菜營養好,吃下去人會很聰明的。”真真看到浩浩很樂意吃的樣子,他也慢慢地吃起來了,努力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浩浩的一句話,讓真真勇于去嘗試,這就是同伴間評價的作用。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同伴間的評價時刻都有,如作品展示區,教師要觀察和挖掘幼兒間的評價,充分發揮其價值,促進幼兒的發展。
四、做好家長工作。關注區域活動中的家園評價
如:寧寧媽媽對寧寧不愛寫數字。老纏她玩撲克牌的事很煩惱,向教師咨詢,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改掉寧寧玩撲克牌的壞習慣。根據寧寧的情況,教師實施了幾項措施:首先轉變寧寧媽媽認為玩撲克是壞事的看法,告訴她玩牌能激發幼兒對數字、符號的興趣,對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和鍛煉幼兒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有很大的幫助;二是希望她多和孩子討論撲克的更多玩法,拓展孩子的創造性;最后請她和孩子一起利用各種廢舊材料自制撲克牌,投放區域中,豐富了益智區的材料。一段時間后,寧寧媽媽的反饋:“老師,原來小小的撲克牌也能促進孩子發展,以后我要學會多觀察孩子,用正確的評價方式配合你們老師更好促進孩子的發展。”通過加強家園互動的評價,促進幼兒的發展。
好的教育離不開好的評價,區域活動評價能使我們更全面地了解幼兒的狀況,了解每個幼兒的發展,根據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優勢與弱勢,及時調整,真正做到從幼兒角度出發,交流互動評價,作為幼兒園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理論結合實踐,不斷深入區域活動,投入更多的精力實驗、研究,才能使區域活動評價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效,促進幼兒個性、能力、發展水平更加全面地提高和發展。
【幼兒園區域活動評價的實踐探索】相關文章:
• 把養老院辦進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藝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轉變觀念 全面實施幼兒園素質教育
• 淺議幼兒園球類游戲的組織
• 幼教專業舞蹈課程一體化教學研究
• 以教學為主的幼兒園教育活動
• 提升幼兒園教育品質探索
• 淺談幼兒園如何開展音樂教育活動
• 幼兒園的家長工作之我見
• 淺談如何使幼兒園健康發展
• 十堰995所幼兒園通過年檢
• 研究型幼兒園教師的職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