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基于云南省麗江市城鄉結合部一所幼兒園長期的觀察,基于和本園一位幼兒園教師的交談和探討,從少數民族地區多語教學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老師眼里的無奈;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解決的辦法三個方面進行少數名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的探討,以求少數名族文化得以傳承,以文化多元化促進國家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
關鍵詞 少數民族 幼兒園 多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雙語教學是促進國家和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的最基本的途徑之一。凡是存在雙語問題的國家、民族都在關注雙語教學,甚至于多語教學的問題,是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面臨的一個需要關注和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也是一個長期困擾云南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改革發展和影響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的突出問題,是一個國家實現民族多樣性的發展問題。《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教師要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并學會說普通話。少數民族地區還應幫助幼兒學習本民族語言。
這是一所城鄉結合部私立幼兒園,園內開設四個班級,分別為學前班、大班、中班、小班、本園有教師7人,5位帶班老師,1位炊事員,1位園長,其中三位老師是漢族,兩位老師是納西族,兩位老師是白族。本園位于城鄉結合部,少數民族雜居的村莊,主要居住白族、納西族。筆者所訪談的老師是大班老師,班內有三十多位學生,有白族、納西族、彝族、漢族,其中納西族和白族居多,部分學生聽不明白漢族語言。帶班老師是一位漢族老師,聽不懂少數民族語言,在老師的帶班過程中,這位老師一路艱辛。在幾天的跟班觀察中,我發現一位小男孩不說話,老師或其他小朋友跟他說話只是笑一笑。同時老師經常請其他的小朋友跟他說話。經詢問這位小男孩聽不懂漢族語言,連日常用語都不會講。所以老師只能請其他的小朋友當“翻譯員”了。在與本班老師的交談和探討中,以及對幾個少數民族幼兒園教師的訪談中,發現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雙語教學面臨很大的難題。
1 少數民族地區多語教學存在一些現實問題
1.1 師資不足
第一,配班老師數量不足。少數名族地區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園軟硬件設施不足,尤其是在城鄉結合部的私立幼兒園,老師的配置嚴重不足,很多幼兒園都只配設一位老師,這位老師主要負責幼兒的保育和教育。從老師的談話中發現,幼兒園每個班級的配班教師不足。無論在四五十人的班級,還是在十多個班級,每個班級幾乎只配設一位老師,所以幼兒的安全、教育、保育等質量不高,更別說傳承不同民族的文化了。
第二,各民族的老師配置不足。從全園來看,大部分民族地區幼兒園的民族老師配置不足,相對漢族所占的比率較低,部分民族根本沒有,這樣導致不會講漢語的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很困難。從本園來看,每個民族的幼兒教師配置不足,同時,有的幼兒園每個班各民族的教師配置不合理,有的班級配置了兩個相同民族的教師,在民族教師的配置上未充分考慮大班、中班、小班老師的配置。
第三,合格雙語師資匱乏。在幼兒園的評聘中,目前沒有設置到關于具有母語(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的相關要求,沒有具有合格雙語(母語和漢語)師資的老師,主要參考是否具有幼兒教師資格證,所以合格雙語師資嚴重匱乏。
1.2 家園合作難于開展
在家園合作中,老師希望家長既能跟孩子講少數民族語言,又能跟孩子講漢語,但是有的父母不會講漢語,有的會講漢語的老師又沒有意識去跟孩子講漢語,這樣導致孩子在幼兒園更加難于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導致孩子在幼兒園由于心理和人際交往受到很大的傷害和沖擊。同時幼兒園跟家長合作的途徑單一,采取的措施未嚴格執行,所以本園雙語開展受到一定的阻礙。
1.3 部分老師對多語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本園一位老師說:“我們在的幼兒園,工資待遇差,出去學習的機會少,每位老師都要吃飯穿衣,把基本的教學完成就足夠了。”另一位老師講:“在這樣多民族的幼兒園,雖然我們沒有嚴格要求老師實施雙語教學,但面對很多具體、現實的問題時,我們依然會義不容辭地去解決。”從本園老師的談話中反映出,部分老師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對掌握漢語的重要性,承載本民族文化的愿望和認可感不強。
2 少數民族地區多語教學――老師眼里的無奈
2.1 教育公益性和教育盈利性的矛盾
教育本應該是公益性的,是國家的事,是老師的事。可是在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時期的中國,學前教育的供給遠遠滿足不了人民對學前教育的需求,私立幼兒園的生存、公辦幼兒園教師的待遇與教育本應該擁有的公益性存在了沖突。筆者所采訪的這位老師就講到這樣尷尬、矛盾又現實的問題。她說:“我們進來也很想好好干,但面對各方面的壓力,真的沒勁,一個月這么點工資,又累有苦,還不如進名牌服裝店賣衣服呢?”
2.2 軟硬件設施不足與教學質量的矛盾
在幼兒園,園長、教育界等對幼兒教師有很高的期望,就連老師本身也期望自己做得更好,但是面對軟硬件設施的不足的困境下,要取得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效果就難了。一個連電腦、電教設備、師資等都匱乏的情況下,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是紙上談兵呀!交談的這位老師說:“我們真的很無奈,一個班級只配有一個老師,有時候管小孩的紀律都管不過來,還談什么教育教學。”
2.3 民族文化傳承和學習漢語的矛盾
民族文化的傳承對整體國家的多元文化發展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多民族的幼兒園,只有一個不懂少數民族語言的老師帶班。再之,家長一味地要求老師給孩子教寫漢字等,老師不懂孩子,孩子不理解老師;一邊要傳承文化,一邊又在做與文化傳承相悖的事。老師、幼兒就是何等的無奈和尷尬了。
2.4 規范化與自由化的矛盾
這位老師談到:“我們一個小幼兒園,一天迎接教育局等的檢查可不少,一天除了規范我們,就沒時間來搞其他的事,有時候想想,真正自己想搞的事情卻無暇顧及。”很多幼兒園買了些玩具卻很少開展活動,買了教學視頻卻很少用。幼兒園失去了一些真正屬于孩子和老師的東西,而是迎合家長、園長、市長等。 3 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解決的辦法
3.1 加強教師“教育責任感”教育,增強教師職業信仰
在教師的這個特殊的行業里,教育就是一種責任。我們教育局、園長、家長少一點要求、少一點檢查、少一點抱怨,多一點人情、多一點關懷,多給條件落后的云南邊疆地區老師多一些談心,多一些感動,多一份鼓勵。老師多一點平常心,多一點責任感,相信老師會做得更好。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又是一個相對落后的地區,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盡管國家已經出臺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但只有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園教師多一點愛心和耐心、多一點教育責任感,多一份教育信仰,少數民族地區語言的教育質量才會提高,民族文化才能得以傳承和創造。
3.2 充分利用園內資源
(1)利用同伴關系幫助學生。正如上面看到的一幕,老師利用班上小朋友當翻譯員,實現了老師和另外一個小朋友的溝通、交流。在多種少數民族語言地區,往往也是軟硬件設施較落后的地區,老師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優勢,利用同伴的關系幫助幼兒,不斷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
(2)利用家園合作幫助學生。在家里,幼兒的爸爸媽媽大多都會講自己的母語和漢語,老師可以讓家長跟小朋友交替地說母語和漢語,達到傳承少數民族語言和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的目的。一方面,幼兒園教師應該增強少數民族地區擁有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讓他們知道,掌握本民族語言有重要的意義。另外一方面,幼兒園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前教育家園合作的方法和途徑促進幼兒雙語的發展。
(3)利用師師關系幫助學生。正如上面所述,一所幼兒園有不同少數民族語言的老師,不同民族的老師合理搭配,交替輪配(讓少數民族的教師輪流著和每個班的教師搭配),針對特殊、個別兒童進行指導和幫助。同時每個班的教師可以把本班特殊的小朋友統計出來,讓園里每位教師都認識,在日常生活中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還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園里的炊事員、門衛等人員幫助少數民族地區幼兒語言的發展。
3.3 實施寬松政策,減輕教師教學壓力
一個多元語言的幼兒園必然存在多元文化。相關部門和領導可以給教師一個“多元化”的政策,給老師一些寬松的政策和管理,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重視本民族語言的傳承,促進多元文化的發展。給教師營造一個本民族文化的氛圍,更好地站在幼兒的發展角度促進幼兒的發展。
教改項目:云南省教育廳2012年度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云教高[2012]95號):《〈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下的高職學前教育學生專業能力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胡錦濤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3] 雒蘊平,盧偉.對學前雙語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反思[J].學前教育研究,2003(6).
[4] 周勤芳.學前雙語班漢族教師的幼兒家長工作[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63).
[5] 丁文樓.對我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幾點思考[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1(1).
[6] 劉文璞.從實驗實踐探索一條提高少數民族兒童雙語能力的辦學路子[J].民族教育研究,1996(2).
【對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的思考】相關文章:
• 幼兒園內部建筑構造和設備要求
• 淺析幼兒園感恩教育
• 高職高專男生學前教育論文
•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
• 幼兒園集體教學淺析
• 技工學校幼兒教育論文
• 幼兒園健康教育工作解析
• 新的幼兒園
• 淺析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的意義
• 關于網絡虛擬幼兒園的淺思考
• 淺談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
• 兒童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