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符玩具”是各種顏色的吹塑紙制而成,把各種形狀的音符、休止符數十個裝入一個小塑料袋,上課時分發給每個兒童,當教幼兒認識了一個音符或休止符后,可讓幼兒在自己的小口袋中,找出相應的音符玩具,這樣,就把抽象的概念變成了直觀的形象,又讓幼兒自己動手、動眼、動腦、動口,幼兒對常用的幾種音符時值很快就能識記了,隨之用時值擊拍法讓幼兒區別聲響,尋找出相應時值的音符來排列表示。
關鍵詞:五線譜 興趣 學習氛圍
一、問題的提出
五線譜是通用的一種記譜法,比簡譜記譜法形象、科學。五線譜教學是
音樂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那么,在幼兒園能不能進行五線譜的教學?幼兒園進行五線譜教學的有效方法又有哪些?帶著這些疑問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二、實施過程
(一)多種手段 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以“情”激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在第一次進行五線譜教學時,我拿了一些曲譜給孩子們看,并讓他們說說看到了什么。有的孩子說:“我看到了許多豆芽菜。”有的說:“我看到許多小蝌蚪在河里游。”我把這些曲譜唱給孩子們聽,原來都是孩子會唱的歌曲。孩子們聽到這些“小蝌蚪”和“豆芽菜”原來是自己所唱的歌的譜子,他們充滿了好奇,一個個興奮起來,對五線譜有了濃厚的興趣。
2.以“景”激趣。
“景”即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和設置生動直觀的教學場景,用以激發幼兒學習五線譜的興趣。如我們以“五線譜之家”為主題與幼兒一起布置了教室環境,墻壁上大幅的城堡,住著許多音符寶寶,神態各異,姿態萬千。“高音譜號”變成了一個神奇的大喇叭,從喇叭里吹出了許多奇妙的花朵,花從中有一群小動物在開
音樂會。我把孩子的照片貼在一個個音符上,每一個孩子代表一個“音符寶寶”,他們完成一個學習區域,就把就把代表他的音符寶寶在五線譜上向上升一個音……就這樣,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學習環境,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學習五線譜。
3.以“動”激情。
我們制作了“音符寶寶音樂會”的多媒體
課件,利用
課件中生動的畫面、有趣的故事情節、美妙的音樂去激發孩子學習,當孩子們看到五顏六色的音符寶寶,都穿著漂亮的衣服,有可愛的“音符先生”,有美麗的“音符小姐”,還有背上扇動著透明而閃亮翅膀的“音符小天使”……他們都在歡快的音樂中飛舞。孩子們被深深的吸引了,他們興奮的說:“我要和音符寶寶一起跳舞”“我要和音符寶寶交朋友”。我們讓孩子也戴上音符寶寶的頭飾,隨音樂邊唱邊舞,既幫幼兒體驗了音樂的節奏、情緒的變化,又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學習五線譜的愿望。
(二)多種玩具 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五線譜比較抽象,如果僅僅是通過機械的記憶和死記硬背,幼兒在學習中就得不到絲毫的愉悅,學習就比較枯燥。如何使幼兒在此過程中身心得到愉悅并有所收獲?我們認為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要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在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創設與活動相適應的環境,以幼兒的朋友、同伴的身份提出建議,以相互平等的關系去影響幼兒作自愿、自主的探索。為此,我們設計了“音符玩具”和“線譜工具”兩件形象化的教玩具,采用“先分后合”的方法,先利用“音符玩具”讓幼兒認識音符、音符的時值、節奏,再用“線譜工具”讓幼兒認識線譜、線與間,最后把音符與線譜結合起來認識,效果很好。
1.“音符玩具”與節奏、節拍。
節奏與節拍的訓練主要借助“音符玩具”進行。“音符玩具”是各種顏色的吹塑紙制成,把各種形狀的音符、休止符數十個裝入一個小塑料袋,上課時分發給每個兒童,當教幼兒認識了一個音符或休止符后,可讓幼兒在自己的小口袋中,找出相應的音符玩具,這樣,就把抽象的概念變成了直觀的形象,又讓幼兒自己動手、動眼、動腦、動口,幼兒對常用的幾種音符時值很快就能識記了,隨之用時值擊拍法讓幼兒區別聲響,尋找出相應時值的音符來排列表示。
2.“線譜工具”與識譜、聽音。
識譜主要借助“線譜工具”,它能直接把五線譜的線、間的固定音高反映出來。我們特做了“線譜工具”,供給每個幼兒一套“線譜工具”。比如教師在教幼兒認識高音譜表上的第一線為Mi時,幼兒可按下“工具”上的第一線,一個固定的音高就反映出來,連續幾個不同高度的音相繼發出,就能形成一個短小的旋律。這樣做使孩子們在“玩”中記住了線、間的音高位置。
3.“音符玩具”“線譜工具”與五線譜。
在以上兩種方法熟悉了音符的節奏、節拍與線、間的音高位置之后,將“音符玩具”與“線譜工具”結合起來,讓幼兒將已學會的音符時值擺在線、間上,再用手按音符就成曲調,幼兒既鍛煉了聽覺,也為視唱五線譜小曲打下基礎。
(三)多種方法 幫幼兒巧妙記憶
五線譜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要使幼兒初步學會自己看譜進行視唱,主要是幼兒對五線譜的熟練程度,我們通過了以下方法幫幼兒巧妙記憶。
1.故事法。
幼兒最喜愛聽故事,以“五線譜之家”創編故事,把高音符當作“五線譜之家”的門牌,把各種音符當作“五線譜之家”的成員,他們都住在一座神奇的城堡里,這個城堡很神奇,誰也數不清它有多少層樓……把線譜比做城堡,孩子們自然就知道,住在一樓的是“Mi”寶寶,第一層地下室里住著“do”寶寶,中間住著“re”寶寶……形象、生動、而富有童趣的故事幫幼兒很快熟悉了五線譜中音符的名稱與節奏。
2.情景法。
在幼兒聽過教師創編的故事后自己看譜視唱時,可讓幼兒按照五線譜中各種音符的名稱分角色扮演音符寶寶,進行表演,幼兒戴上頭飾,穿上特制的“音符服裝”,邊唱邊做動作,也有利于對五線譜的視唱練習和對節奏的感知。
3.圖譜法。
把每一個音符都用音符寶寶表示,并用“赤、橙、黃、綠、青、藍、紫”代表“do re mi fa so la xi”,如:紅色的表示“do”,藍色的表示“la”……用小圓圈表示節奏組合,無論哪首曲子就可用圖譜記錄。 通過圖譜,幼兒既認識了小音符,馬上又能感受它的節奏,還認識了休止符,即圈里沒人時,就用休止符表示。所以當教師每出示一首新的曲譜,幼兒自己就在紙上用水彩筆先畫好圖譜,再把五線譜與圖譜結合起來嘗試唱曲。
4.
兒歌法。
孩子的小手就是認識五線譜的最好工具,開始學時讓孩子伸出左手張開(將手心對著自己橫擺),把五根手指當成五條線,手指間的縫當成間,用右手不斷變換地指著“線”、“間”,口唱相應的唱名。這樣孩子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五線譜,慢慢地就記住音符的位置了。
下加一線敲敲門 do do do (哆哆哆)
下加一間打招呼 re re re (來來來)
第一線上小貓叫 mi mi mi (咪咪咪)
第一間里放沙發 fa fa fa (發發發)
第二線上把話說 sol sol sol (說說說)
第二間里把手拉 la la la (拉拉拉)
第三線呀笑嘻嘻 si si sI (嘻嘻嘻)
第三間里歌兒多 do do do (哆哆哆)
5.游戲法。
將五線譜制成一個大的地圖,貼在運動場地上,利用戶外活動帶領幼兒去跳、走,孩子們在邊唱邊跳中自然很快記住。
通過以上方法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多通道的主動學習,使得幼兒園五線譜的教學不再枯燥,充滿樂趣。在此過程中,幼兒的自信心、節奏感、表現力等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形成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嘗試、探索,發現在幼兒園進行五線譜的教學是完全可行的,但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要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運用各種形象有趣的方法使幼兒主動學習。當然,在幼兒園進行五線譜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會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進一步努力的探索。
【初探幼兒園進行五線譜教學的方法】相關文章:
• 公立幼兒園改制中的問題
• 新農村幼兒園家園溝通的分層策略
• 山區民辦幼兒園更應高品位
• 淺談小學生懶惰心理的表現及矯正
• 幼兒園開展民間游戲活動分析
• 幼兒園班級靈活管理
• 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之我見
• 關于象棋啟智的幼兒園論文
• 幼兒園最后一課,你上好了嗎
• 幼兒園如何搞好生活常規教育
• 奏響幼兒園德育五部曲
• 幼兒園主題教育形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