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幼兒園改制中的問題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刻骨゛銘X1n╮
社會需要改革,才能進步;企業需要改革,才能優化,如今我們的公立幼兒園為了迎合市場的發展和需求,也面臨著嚴峻的改制問題。 一提到改制,就會引來一陣的恐慌和騷動,大家都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影響和傷害,害怕不再像以前上班那么舒坦,自由。因為我們的幼兒園要從原來的享受國家撥款的福利事業單位變成現在需要到市場中自謀生路的半盈利單位;由原來不管怎樣都能拿到工資變成現在如不創新、不搞活就沒效益,沒效益就可能會沒飯吃;由原來單位叫我去上班變成現在我要努力去上班;由原來的我叫時間慢慢走變成現在時間催我快前進等等等等的變化,叫我們覺得不適應,有時甚至覺得透不過氣來,這時我們就對改制引起極大的反感和反對,問題也隨即而出。
1.觀念陳舊,接受不了改制出現的變化
部分老師還處于過去的老觀念,公立幼兒園,政府是有保障的,干得好與不好,生源的多與少,是否有特色,家長是否滿意等等,都與我無關,我照樣拿錢,照樣干我的,我是正式的,誰也不敢隨便開除我;部分幼兒園領導也有這樣的思想,無論怎樣,政府都會保我們,我們怕什么。一改制,利益也受影響了,也比以前辛苦了,說不定還不讓我干這個了等等,何必呢?所以干脆不支持改制,反對改制,阻撓改制,怨聲連篇。
2.改制形式單一,不能多元化發展
我們一說到幼兒園改制,就談到創效;一談到創效,就想到特色辦園;一想到特色,就是辦學習班等等。重心一下就到了如何盈利的問題上,從上到下,只要能增加效益,就好,忽略了我們幼兒園的教育的本身意義。我們缺少多元化的發展,人們常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出路”,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變化一種思路,讓我們的公立幼兒園也多一條生存之道呢?比如讓辦園主體多元化,既能有助于改制的成功,又能擴大辦園資金的來源渠道,解決辦園的資金問題。
2.1股份制辦園。讓單位職工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到幼兒園的建設當中來,既減輕了政府辦園的壓力,又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2.2國有民辦。在原先的公辦幼兒園中引入民營機制,使公辦幼兒園的管理制度與內部運行機制逐漸吸收民辦幼兒園的優勢,從而完成公辦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優勢互補的嫁接任務。這樣,既不會改變幼兒園的國有性質,幼兒園所有權保持不變,又能積累資金,加速發展幼兒教育事業。
2.3民辦公助。這類幼兒園的投資主體是“民”,如獨立法人或合法公民、或是企業事業單位。幼兒園建成后,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整個管理體制仍屬于公立幼兒園管理性質。
2.4民有國辦。所謂民有,即幼兒園由創辦者投入,產權屬創辦者所有,所謂國辦,即采取與公辦幼兒園聯辦,幼兒園的管理由聯辦單位負責這種利用民間資金投資建校,依靠公辦幼兒園的管理力量進行管理的幼兒園的辦學形式,將投資與管理兩者剝離,辦園規模上得快,規范辦園程度高。
3.面向社會,勢單力薄
當我們將幼兒園的建設推向市場時,我們顯得那樣無助。因為從現在人們對幼兒園教育的關注程度上來說,是比以前提高了,但還處于淡薄階段,人們更多的是關注孩子入學以后的教育,所以有企業支持辦學的,卻很少聽說有企業支持辦園的。從政府關注程度上來說也是這樣,如果幼兒園和學校同時走向市場,大家可能關注學校要高于幼兒園。因為大家認為“學前教育”還不是那么重要。所以當我們走向市場,走入社會時,會顯得很孤獨,像個沒人要的孩子。
4.市場意識淡薄,自主性小
我們一直認為“教育”就是一項福利性事業,從未想過市場化,面對社會的進步,市場的需求,教育也逐漸的作為一件“商品”走向市場,面向社會。可是如何經營好這件“商品”,我們卻很茫然。再加上政府要求我們面向社會,卻又缺乏合理的指導政策,給幼兒園自身的自主權小,我們要去尋求發展,還要面對上級各種各樣的指示和要求,缺乏自主權和主動性,讓我們的改制和發展很被動。
問題雖然存在,但面對問題我們不應害怕,因為我們公立幼兒園有我們自身的優勢,教育設備齊全,環境好,師資力量強、流動小,規模大、正規等等,只要我們能合理的發揮這些優勢,我們就能戰勝市場的挑戰,抓住機遇,發展得更好。
收稿日期:2008-08-01
【公立幼兒園改制中的問題】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營養與膳食
• 家長如何參與――幼兒園節日活動
• 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性探索
• 幼兒園的教育方法初探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組織策略
• 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的策略探究
• 淺談幼兒園的識字教學方法
• 幼兒園方言歌謠教學芻議
•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與兒童發展
• 幼兒園新教師的角色定位
• 讓童謠在幼兒園綻放芬芳
• 幼兒園何以成為稀缺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