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發出通知,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全面發展,從2009年9月1日起我國的中小學生將開始統一學習校園集體舞,由此可見,集體舞這種教育形式已引起我國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和關注。幼兒
舞蹈教學是學前教育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情感陶冶和智力的開發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園集體舞作為幼兒園
舞蹈的表演形式之一,幼兒可以自娛自樂,更接近幼兒好玩好動的天性,使幼兒在簡單的動作練習,豐富的隊形變化中感受到個體與集體和諧活動的過程,享受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體態的、非言語的交流,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但是由于農村幼兒園所處的環境、師資、家庭教育等等因素的影響,集體舞教學又是現今許多農村幼兒園教學難點。今年,在我的組織下,我園的藝術領域組博采眾長,把幼兒園集體舞教學難點作為研究的方向,以下是我們在自我實踐研究和反思中體悟到的幼兒園集體舞教學中有效策略運用的幾點淺見:
一、選擇適合農村幼兒園的集體舞教材
集體舞是一種傳統的,有地域特征的群眾性文化,其主要要素包括
音樂、動作和隊形,因此,在為幼兒選擇集體舞活動的材料時,應從本地本園的實際出發,分別從這三個方面來考慮,首先應選擇節奏清晰,優美、工整的
音樂,農村幼兒園的幼兒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對音樂的感悟較慢,所以教師在選擇集體舞音樂時更要考慮運用節奏鮮明、結構簡單的曲子,速度以中、勻速為好,最好選擇有明顯前奏,間奏和尾奏,便于幼兒有充足的時間考慮什么音樂做什么動作,利用前奏、尾奏交換舞伴、變換隊形,如集體舞《歌聲與微笑》,節奏清晰,速度適中,很適合幼兒跳集體舞。其次,教師在編排動作時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不可生搬硬套城區幼兒園成功案例,應編排簡單、重復的動作,一個集體舞中盡量不超過兩個基本動作,每個動作至少重復一至二個八拍,如《歌聲與微笑》舞步以小跑步為主,手的動作在不同身體部分拍手多次重復,這樣有效減輕幼兒記憶負擔,幼兒很快掌握。另外,集體舞的前提條件是整齊而有序的舞蹈隊形,在幼兒園較常用的集體舞隊形主要有圓圈舞、行列舞、方陣舞隊形變化是集體舞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為幼兒的時空知覺能力尚處于萌發階段,發展尚未成熟,特別是農村幼兒在這方面的經驗較少,起步較晚,更應選擇沒有頻繁變換隊形且隊形的變化有循序漸進的過程的活動,比如大中班的《圓圈舞》,先進行的是單圈舞蹈教學,幼兒熟練掌握后再進行雙圈舞蹈教學,接著是內外圈同方向平行進行,最后是內外圈反方向平行進行,大班還可嘗試進行內外圈同方向及反方向交叉進行。
二、運用適宜農村幼兒的集體舞教學方法
在農村幼兒園集體舞教學中,除了選擇適合幼兒的教材外,教學策略的合理有效運用與否,是集體舞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在研究與實踐過程中,我們借鑒了許多專家的研究成果與成功案例,在根據本園幼兒實際進行園本化的同時,也嘗試拓展創新集體舞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語言節奏法
這種方法是要求教師在開展集體舞教學時,為音樂節奏匹配上相應的語言、口令,便于幼兒更好、更快的在短時間內掌握集體舞的音樂節奏及動作,比如在集體舞《握握手》教學中,為樂曲配上的語言提示是“走,走,走,找到一個好朋友,×××你好,×××你好,握握手吧,準備出發,”幼兒根據語言的提示,很快就熟練的掌握了這段樂曲的節奏及動作。
2、游戲法
游戲一直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在集體舞教學中運用游戲法,可以使枯燥的教學活動充滿樂趣,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如《圓圈舞》是一個雙圈的圓圈舞,要求內外圈的幼兒互相配合、移位,對于農村幼兒園的孩子來講,具有相當的難度,為此,我們把這個集體舞細化成三個游戲,首先,設計一個小動物間互相打招呼的游戲情境,使幼兒主動選擇圓圈游戲;接著利用墊子充當同伴,玩圈上墊子游戲;最后讓同伴代替墊子,與同伴玩圈上的游戲,模仿各種動物特征互打招呼,順利完成交換舞伴的難點。整個活動以游戲貫穿,用創設的情景,幼兒喜歡的音樂形象,將音樂動作隊形整合在一起,取得良好效果。
3、標記法
對于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來說分辨左右是有一定難度的,但辯別左右在集體舞活動中又經常需要,這時標記就不可或缺,比如在《腰鼓舞》中,孩子們通過手環上的彩綢,不僅解決了隊形組合的問題,而且解決了鼓點強弱拍的難題。幼兒只需認同一種顏色的彩綢找到同一隊形的同伴并敲出同一種節奏,不需要教師不停的說“左”、“右”、“強”、“弱”,甚至一個個去糾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圖譜法
由于幼兒的時空知覺能力尚處于萌發階段,在隊形的變化時,準確移位有一定困難,這時圖譜對于集體舞隊形的掌握有關鍵的作用,教師可以用圖譜在圖上清楚的標出幼兒的隊形變化與同伴的位置對比及所使用的標記、節奏等,使幼兒心中有數,省去教師許多的口舌之累,圖譜成為了幼兒有效的學習介質。當然在教學活動前教師應與幼兒認真解讀圖譜,甚至可以嘗試與幼兒一起創造圖譜。
以上幾種是幼兒園集體舞教學中比較經常運用的教學方法,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選擇,搭配使用。此外,農村的幼兒園還可以根據本園的特點,選擇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幼兒熟悉的題材,如:《麥桿舞》、《拍胸舞》、《傘舞》、《勞動號子》”及簡單有趣的童謠、民諺等,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習的氛圍。還可根據教材選擇花環、彩帶、腰鼓、樂器等道具來活躍氣氛,豐富教學手段。
【淺談農村幼兒園集體舞教學的策略】相關文章:
• 幼兒園古詩文教學探析
• 淺談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
• 幼兒園管理中的三點智慧
• 幼兒園新型教學模式初探
• 農村民辦幼兒園發展的關鍵環節
• 淺談幼兒園美術教育策略
• 幼兒園創造性美術教學初探
•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開展文明禮儀活動
• 談幼兒園德育管理
• 芻議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的有效性
• 淺議幼兒園進行班級記錄的意義
• 淺析幼兒園骨干教師成長中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