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美術教育是學前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兒童初步形成審美觀念的必由之路。然而,因幼兒園美術教師自身水平和思想的局限性,在美術繪畫教學方面尚存在不少誤區。結合幼兒園美術教學的現實案例,系統闡述教學當中的誤區。
關鍵詞:幼兒園;美術教學;誤區;教師
幼兒園美術教育作為兒童的啟蒙教育,對于兒童初步認識和了解世界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國美術教學理論等環節的薄弱,個別理論和實踐并未有效地在幼兒教師的腦海中形成完整的印象,美術教學仍有不少誤區。本文以幼兒園中的美術繪畫教學為線索,論述教學中要解決的問題。
一、長期單色調作畫,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1.“簡筆畫”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力
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存在個別教師不管孩子們的興趣是什么,是否偏愛繪畫、或者有無繪畫的心思和需求,就強制讓幼兒學習繪畫,特別是畫一些固定的事物,比如大山、大樹、大海、小貓、小狗、小蟲子、小河流、小屋子等,產生了“簡筆畫”。在繪畫過程中,孩子們一般都被教師限制在固定的時間段內畫出一幅完整的畫,這種死板的、機械性的要求,不利于孩子們想象力的挖掘。
例如,在教學中,負責美術繪畫的幼兒教師會請小朋友們畫一座假山,而且是統一要求,很顯然,有的孩子經常見假山,或者在家附近,或者去別處游玩也觀察過;而另外的孩子則不了解假山和自然界的大山有何區別,腦海中的“假山”概念模糊,當他們苦思冥想時,教師會問:“為什么不畫呢”?孩子們會說:“畫不出來,沒見過,不了解”。教師便不解地說:“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在畫,不會畫讓他們告訴你怎么畫,爭取自己快點畫出來”。孩子們只好硬著頭皮請教周圍的伙伴,只見他們也勾出了假山的輪廓。誠然,這是教師教導的結果,可僅憑教師講一遍,仍然不能保證所有的孩子都會畫、都能畫得逼真,大家必須首先對假山有一個較為感性的認識。
2.單一色彩作畫,不利于幼兒想象力的施展
為數不少的幼兒仍然用單色筆來畫一幅畫,教師在美術繪畫教學中,圖省事,也習慣性地用同樣一種顏色的粉筆在黑板上講繪畫的知識,并且給學生畫樣子,通常教師習慣用紅粉筆或者白粉筆。伴隨幼兒年齡的增長,有一些幼兒會嘗試著用混合的色調搭配好圖案,然而教師卻從未倡導過這樣做。
例如,在畫游樂場里眾多小朋友嬉戲、玩耍這一場景時,幼兒們會比照著繪畫教材或者樣板,主動地給小朋友的衣服和游樂場里的設施上色,教師在看到后,通常予以否定,并說:“這看起來烏七八糟的,你畫面顯得臟兮兮的”,或說:“這個顏色怎么藍不藍、綠不綠的?”教師再無意之中打擊了幼兒繪畫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這樣會挫敗幼兒合理的想象能力,阻礙他們想象的空間,遏抑幼兒畫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二、缺少對幼兒繪畫興趣的培養
通常意義上,幼兒教師常常把美術繪畫教育當作一種指令性的任務,并未真正地將其當作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誠然,興趣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能夠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智力因素,推動幼兒探究繪畫中的技巧,以此產生繪畫的興趣。
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在繪畫教學中,教師只片面地把繪畫作為孩子們學習的課程,沒有在繪畫環節中想方設法把大家的興奮點激活。教師仍然照舊在黑板上給大家畫一個“樣子”,然后就一邊指導一邊請孩子們照著畫。幼兒們就會積極地配合,但當問他們是否喜愛繪畫時,有超過半數的幼兒會做出否定的回答。主要是教師未能采取新穎靈巧的教學方法激活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把繪畫當作一種樂趣,在繪畫中精神需求得到滿足,而不是當作“公事”和任務被動地去做。教師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這不能不說是美術教育的一大誤區。
三、繪畫的紙張形狀固定化,教師過分示范,使幼兒創作欲望降低
在幼兒畫畫的活動中,往往千篇一律地采用同樣形狀和尺寸的紙張,或同是長方形,或同為正方形,而且其顏色統統為白色,這也似乎成了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標準”規定。事實上,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創造才能,減少了幼兒作畫的靈感和欲望。
例如,兒童們在繪畫課堂上所能使用的都是白色的紙張,他們在這個年齡段所能理解的世界也都是“方方正正”的,基本上所有幼兒都在一張紙的左上方或者右上角畫上太陽,兩邊畫上大樹,中間是小朋友們在玩耍,教師對此也習以為常,認為是標準的“兒童畫”。幼兒即使給所畫的景物上色,也會經常性地用到色彩,而白色水彩筆或者白色顏料會剩下很多,甚至從來沒有用過,這可能造成幼兒對顏色生成錯誤的認識,一味地認為白色是多余的,在沒有其他顏色的彩筆沒有的情形下,就該用白色補充。但他們并不知道若將白色涂在其他顏色上會使畫面的色彩變淡,影響正常的觀感,使繪畫作品的質量大打折扣。
四、忽視了幼兒繪畫的個性,違背了幼兒繪畫能力的發展規律
兒童繪畫大致上要經歷涂鴉、圖式和寫實三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中,主要是教會給幼兒怎樣進行簡單的線條描繪;第二個階段是比著范畫親自動手畫,盡量地與范畫一致,并摻入個人合理的想象;最后一個階段是動態與靜態相結合,力爭能畫較多的事物,且畫出后既要有“形似”,也要有“神似”。在幼兒們學習繪畫時,總是以自己拿畫筆的姿勢教他們改進,并且把教師個人的繪畫習慣統統灌輸給幼兒。這違背了幼兒繪畫能力發展的客觀規律,超越了他們所處的年齡段所要掌握的繪畫能力,久而久之,這種拔苗助長式的繪畫教學方法不利于幼兒繪畫水平的提高。
美術繪畫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幼兒園里的美術繪畫教學要符合素質教育的精神和理念,教師應正視存在的種種誤區,從幼兒各方面發展的實際出發,積極改進、完善和創新教學方法,才能促使幼兒繪畫教學獲得新突破。
參考文獻:
[1]郁蕓.淺談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有效教學[J].科技風, 2010(20).
[2]葉蓉蓉.從生活經驗出發的幼兒美術教育[J].吉林教育, 2009(32).
[3]茍惠玲.幼兒美術教育的原則與方法[J].甘肅教育,2011(15).
(作者單位 山東省泰安新泰市實驗幼兒園)
【淺析幼兒園美術繪畫教學的誤區】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評價與研究
• 幼兒園舞蹈教學初探
• 淺談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管理
• 美國幼兒園重視家園共育
• 學前教育彝族學生普通話水平提升探究
• 幼兒園談話活動的有效性策略
• 為幼兒園語言教學創設情境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多維度應用
• 幼兒園開展民間剪紙教學的實踐
• 幼兒園何以成為稀缺資源?
• 淺談幼兒園游戲化教學
• 集團化幼兒園和諧推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