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保證教研行之有效,作為幼兒園教研活動的組織者,我們以教師業務能力發展為本,關注教師自主教研意識的確立,關注個人能力(教與學問題的診斷,行為的改進、改善,以及由此而來的理念更新等)的系統性超越,關注園本問題的切實解決,通過教師的相互影響,提升整個隊伍的保教工作能力。
關鍵詞:有效教研; “5動力”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8-107-001
我園教研活動的開展從組織教師學習園本教研理論知識和教師專業知識出發,讓大家理解園本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以園教研組活動為依托,結合集體大教研活動,不斷探索適合我園的教研模式,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通過近年實踐,我們總結了“5動力”促進園本有效教研。
動力1:以機制為動力構建學習型校園氛圍
這里的機制包括了學習理念的確立、學習制度的健全、學習氛圍的營造等內容。構建學習型的校園氛圍成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文化保障。
我們的做法:1.環境氛圍創設。在這個學習化的環境中,每一個人都要自發地產生對學習的依戀和對學習濃郁的、持久的興趣。我們確定每周的園本學習、業務學習、教研活動時間、空間,提前告知內容并下發參考資料,通過群體式、小組式、指導式、組合式、連環跟進式、問題驅動式、分學科研培等豐富的組織形式靈活開展。2.交流氛圍營造。我園開展了“教研沙龍”活動,圍繞專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研討,開展了制度化的集體備課、研課活動;開展了校園網絡平臺上的交流與展示。3.知識層次氛圍構建。如構建新教師實習型的學習場、骨干教師研討型的學習場、名教師展示型的學習場,保證所有教師能夠感受到最佳的學習資源氛圍。4.領導氛圍的導向。引領教研活動的管理與組織者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必須參與到課程改革實踐中去,參與到課題研究中去,投身課堂教學一線,成為教育教學業務骨干。
動力2:以層級驅動為動力構建動態型園本培訓模式
針對教師的不同需求,我們力求體現“以人為本、以過程為本、以質效為本”,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動態園本培訓的模式。
我們的做法:1.確定總體培訓目標,分層次開展。我們摸清教師現狀,結合校園文化特色,制定階段性的培訓目標,將總體目標分層次、分梯度進行,以點到面;2.滿足教師需要,結合特長定向培訓。我們開展了各類專題性的研培,如“多媒體信息技術培訓月”“藝術學習月”“教師讀書月”“新《綱要》學習三步曲”等等。3.組織寬泛渠道的動態培訓。我們努力為教師搭建各類培訓平臺,拓展培訓的各種渠道,抓全員,固塔基;抓骨干,壯塔身;抓名優,樹塔尖;實施動態管理,全面提高教研質量。
動力3:以考核為動力構建激勵化保障制度
通過實踐,我們發現,教研激勵機制是保證教研有效開展的制度保障。作為管理與組織者,無疑需要為教研的開展搭建專業平臺,規范教研行為。為此,我們制定了園本教研的量化考核方案。
我們的做法:1.考核指標量化。具體量化指標從活動參與人數、時間;活動主題與材料準備;活動情況與效果;活動記錄和反思等方面進行,有業務部門考核,以獎勵為主。2.提供展示平臺。我們在學期和學年開展優秀教研活動觀摩和優秀教研課展示等活動,對老師們的教研成果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也給大家提供了觀摩學習的機會,教師參與積極性廣增。3.以能定級,按能力參與教研。我們把教師參與教研活動角色確定為3個層面:記錄學習、實踐參與、策劃組織,教師可根據自身的層面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鼓勵大家向更高的層次邁進,并由小組活動的策劃組織向大組活動的策劃組織發展。
動力4:以專業成長為動力構建業務骨干引領梯隊
教研活動的積極開展肯定離不開骨干教師隊伍的帶動和引領。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和教研活動的組織者,要充分發揮名師效應,促進“資源共享”。根據我園的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教研策略,讓年輕教師快速成長的同時,也提升了骨干教師的教研能力,促進整體師資的專業成長,形成“雙贏”,也讓名師自我工作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
我們的做法:1.師徒結對,好課教研。我園開展了為期兩周的“集思廣益、鍛造好課”的“好課教研”/教師賽課活動。本著“互相學習、鍛造好課”的目的,選擇教研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帶動園內年輕教師,采取“兩人一課、大家參與”的方式,即兩位教師,一組進行備課;園部教研活動說課、改課;第一輪課堂教學展示;全體教師教研評議改進;再次備課——指導教師修改
教案、二次上課——園部評議優點、對比學習。指導教師與年輕教師先后兩次在平行班級課堂實踐,全體教師積極參與聽課、備課和研討,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共同提高,研討氣氛很高。2.學習型小組(專題沙龍)。骨干教師根據各自不同的教學經歷、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每個骨干教師開設一個學習型小組(專題沙龍),并根據每個人的特長確定各個學習型小組的學習內容,并以“菜單”的形式提供給教師。教師們則根據各自的不同需求,自主選擇,參與各個學習型小組,各個學習型小組定期開展各類活動。在學習型小組活動中,教師既是參與者又是投資者,同時還是獲益者,教師間的交流,使個人的經驗和思考成為一種共享的資源。
動力5:以自身成長為動力構建反思、感悟的價值體驗取向
為了讓教師們在專業能力方面更加有所追求,了解自我、直面自我、感動自我,我們結合區級為教師提供的成長手冊,為每位教師建立書面成長檔案袋和電子成長手冊。主要內容有教師的成長規劃及階段性目標;與專業發展有關的教師獎勵證書復印件;發表的教科研文章文稿、證書復印件等;反映教師業務水平的代表性作品、成果;教育教學案例及個人反思等材料,并在校園網絡平臺上交流、共享。教師不斷總結、反思自己的保教工作成效,審視自己的同時又在被自己感動著,被同事感動著,在反思和感悟中體驗到了教研給自己專業成長帶來的快樂和價值所在。
我們將“5動力”合一來看,歸根結底,教研要真真實實的做到有效,關鍵是要看通過教研的過程幫助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讓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得以提升,最終受益的是我們的孩子!
【促進幼兒園有效教研之“5動力”】相關文章:
• 幼兒園精粹管理的深圳樣例
• 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情境創設初探
• 幼兒園禮儀教育實施策略
• 微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 幼兒園體驗式美術活動實踐研究
• 關于幼兒園創新教育
• 園本研修幼兒教師文化研究
• 幼兒園宣傳經驗例談
• 囧囧幼兒園
• 幼兒園開展“民間游戲”的必要性
• 幼兒園與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
• 幼兒教師的幸福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