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家長和教師本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原則,過早地給幼兒傳授小學知識。這種“揠苗助長”的方式,剝奪了幼兒幸福的童年。由于不符合幼兒的發展規律,導致幼兒對學校和學習產生恐懼心理,不利于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因此,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1.導致幼兒出現厭學情緒。幼兒教育“小學化”不僅會增加教師的教學負擔,還會影響幼兒的健康發展。幼兒園幼兒的年齡通常3~6歲左右,他們強烈的探索和學習欲望,僅僅只是表現在對色彩鮮艷的圖片、形象直觀的實物以及好玩有趣的游戲上。如果違背這一規律,把小學抽象的知識傳授給他們,就會出現“消化不良”或“積存食物”的現象,導致幼兒出現厭學情緒。2.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幼兒階段,最重要的是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發展幼兒的基本能力,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促使幼兒初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如果讓幼兒過早地學習小學知識,剝奪了他們玩耍的權利和樂趣,他們活潑和活躍的性格就會受到影響,導致他們的心理出現一些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3.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學習小學的知識,由于心智和知識的難易程度不相匹配,導致他們花費大量的時間死記硬背,依舊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這會讓幼兒產生挫敗感,從小就對學習產生恐懼心理。同時,由于開展小學教育,忽略了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導致幼兒的發展不全面。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應對措施
1.轉變教育觀念。幼兒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認識到幼兒教育是一種啟蒙教育,其教育目標是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發展幼兒的基本能力、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初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未來的小學學習提供智力和能力支持。因此,教師要關注幼兒智、德、體、美、勞全面發展,促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除此之外,各級教育和政府部門也要加強監督,正確引導,以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及時制止錯誤宣傳。2.重視幼兒教師的專業培訓。目前,有一部分幼兒教師不具備幼兒教師資格證。幼兒園應當重視這一問題,并督促其參加職業技能補償培訓,并通過考試取得資格證。當然,幼兒園還要積極開展園級培訓,組織各種基本技能競賽,提高幼兒教師的口語、繪畫、舞蹈等專業技能。不僅如此,還要定期組織幼兒教師研究和交流學前教育的理論,提升幼兒教師的理論水平。除此之外,還要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定期外派幼兒教師去省外幼兒園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和經驗;也可以聘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技能。3.根據幼教規律來教學。要獲得較好的教育效果,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幼兒的心理規律和生理規律,并在此基礎上安排日常活動。筆者認為,教師應將室內活動和戶外活動結合起來,注意動態和靜態相互交替;還應結合自由活動、區域活動和集體活動,以反映一天活動的靈活性、節奏性和完整性。4.轉變家長教育觀念。有些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思過強,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幼兒回家之后,家長為幼兒傳授很多小學的知識。可見,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也是至關重要的。筆者認為,幼兒園應當宣傳幼兒教育理論,并組織家長參加不定期的教育講座,為家長提供了解和學習科學育兒方式的平臺,防止幼兒教育出現“小學化”的傾向。5.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教師要在了解幼兒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組織豐富、適宜的游戲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比如,通過穿襪子比賽,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通過“毛毛蟲”游戲,培養幼兒的協調能力;通過組織“兔子和狐貍”的游戲活動,訓練幼兒雙腳向上跳的能力。此外,還要在了解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和組織幼兒“一日生活”。要強調的是,不能以課堂集中授課方式為主組織、安排“一日活動”,不能占用幼兒睡眠、運動和游戲的時間。總之,幼兒教育“小學化”有百害而無一利。為了保障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家長和幼兒教師都要轉變教育觀念,形成科學的育兒方式,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中獲得健康的身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基本的能力。
作者:胡發娟 單位:甘肅省婦聯保育院
【幼兒教育小學化危害及措施】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幸福力和情感力培養與發展
下一篇:創意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