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一種特別的語言藝術,它作為幼兒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幼兒日后的學習和成長有著重大的影響。幼兒對于音樂并不陌生,很多時候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便開始接觸胎教音樂。幼兒在接受音樂教育時不只是簡單地學會唱歌,同時還能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聽覺能力、陶冶情操,對幼兒進行心靈教化,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想象能力,為日后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重視幼兒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分析當前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出優化策略,實現最佳教學效果,推動幼兒音樂教育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幼兒教育;音樂教育價值;探索;途徑
0前言
在開展幼兒教育時人們不難發現音樂的身影,它充斥在整個幼兒教育的始終,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音樂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音樂教育主要是教師借助音樂依據教材按照特定的教學任務有計劃地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旨在通過音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知識的教育。幼兒階段開展的音樂教育主要是讓幼兒在聆聽中學會感受與體驗,使幼兒的音準、節奏感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鍛煉和提高,逐漸加深幼兒對于音樂的感知和理解,從而培養幼兒在音樂方面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1幼兒教育中音樂教育的價值
幼兒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幼兒教育主要是對年齡3~6歲的孩子進行的針對性教學活動,通常被人們認為是幼兒園教育。其實,只要能對幼兒的成長、認知、思想、情感產生影響的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是幼兒教育。[1]中國自古便重視國人的教育問題,新中國成立后,政府更是加大了教育投資,先后出臺了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越發重視孩子的幼兒教育,如各種早教課、幼兒班。幼兒教育是學生接受系統專業教育的開端,擔負著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任,開展幼兒教育能夠對兒童進行專業教化,為日后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開展幼兒音樂教學,通過聲音的藝術,開發幼兒的聽覺。幼兒由于年齡較小,很難集中注意力,讓幼兒感受優美的旋律及曲調,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在組織幼兒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可以根據音樂背后的一些小故事教育幼兒,幫助幼兒培養優良品德,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幼兒是一張白紙,需要家長和教師對其進行引導,音樂作為開啟人們心靈的鑰匙,能讓幼兒在欣賞音樂中嘗試分辨善惡美丑。音樂是一個多姿多彩的科目,藝術家賦予音樂以生命,無論是流行音樂的動感、古典音樂的優美,它無時無刻不在用音符向人們傳遞著某些思想感情,感染人們,人們因它熱血沸騰,因它心曠神怡。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讓幼兒在歡樂中啟迪心靈,在音調起伏中塑造健全人格,引導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首先,音樂教育能幫助幼兒培養審美情趣。審美情趣常被人們稱為審美趣味,來源于個人的審美理想,影響著人們的審美標準,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可以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幼兒的審美知覺、想象力、創造力及判斷力,音樂教育能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的美感,懂得去欣賞音樂美。音樂與其他方式的活動不同,它可以使幼兒的想象空間得到開發,讓幼兒在不受拘束的空間中自愿地去鍛煉自己,發展自己的想象力。同時,音樂教育活動一般采取的都是集體教學方式,通過歌曲、樂器等多種形式的表演為幼兒提供社會性交往機會以及同伴間的合作平臺,促進幼兒的社會化,培養幼兒的適應能力。例如,2017年5月25日~21日閔行區舉辦的第一屆幼兒童聲合唱大賽,69所幼兒園積極參與其中,讓學生在比賽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嚴格要求自己,培養幼兒的交際能力。同時,老師也要向幼兒灌輸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思想,不要過于重視賽事結果,培養幼兒的協作意識。其次,音樂教育對幼兒的智力也有幫助。幼兒階段是人思維發育的關鍵時期,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研究表明,每個人的智力會在17歲的時候達到高峰,其中有一半的智力是在4歲之前獲得的,0~3歲是人們大腦發育的關鍵期,該階段人的大腦發育情況會對日后的生活有著直接的影響。音樂因其獨特的美感、特有的韻律能夠有效地開啟幼兒的智力,活躍其思維,如當前幼兒教師每天早上領著孩子做的早操,通過音符讓幼兒的大腦和身體都動起來,這不僅能鍛煉幼兒的記憶力,還能鍛煉幼兒的身體。
2當前我國幼兒音樂教育的現狀
在國外一些教育發達的國家,音樂已然成為幼兒園教學中的一個重點科目。從某種意義上講,音樂文化的發展水平能夠直接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發展水平,大教育家孔子曾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音樂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兒在聽、唱的過程能夠有效地鍛煉自身的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記憶力。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音樂的樂趣,使枯燥的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但就當前我國幼兒教學中音樂教育的現狀而言,還有許多不足,主要還是因為教師認知上的錯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應正視當前幼兒音樂教育中的不足,努力對其進行改良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教師對幼兒音樂教育的理解有偏差、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錯誤地認為只要組織幼兒學習唱歌和練習舞蹈動作即可、將目光集中在幼兒的音調及動作的規范上等問題,完全禁錮了幼兒的思想。音樂是一種發散性的藝術,唱歌和舞蹈也可以根據人們的心情而改變,就好比一首曲子它不只有婉約的唱法,它也可以慷慨激昂。以往的僵化式教學完全限制了幼兒的思維,掩蓋了音樂教育的意義,幼兒無法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體會不到音樂學習的樂趣。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首先應將幼兒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音樂,不要主次顛倒。教師要解放孩子的天性,不要給單純的教學活動添加功利性色彩,不能盲目地進行音樂教育,要引導幼兒去感受音樂,同時教師也可以嘗試去學習一些音樂知識,以此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
3改進幼兒音樂教育的策略
調查統計,教師開展音樂教育60%的時間是教學生唱歌、20%進行音樂欣賞、10%理論知識、5%演奏樂器、5%即興創作與表演。受以往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過于重視基礎教育,忽視了幼兒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70%的教師進行說教講解、20%的教師通過課外活動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10%的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活動和對話的方式進行教育,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無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正視音樂教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整合教材內容,選擇符合幼兒心理、接近幼兒生活的內容,從多個角度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以此培養幼兒欣賞美好事物的意識。教師應嘗試利用音樂蘊含的情感去感化幼兒,年齡較小的幼兒可以借助音樂游戲的方式使其進行感受與體驗,年齡稍大的幼兒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多舉行一些活動比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例如,傳帽子游戲舞、歌舞游戲拉拉手、聽辨反應游戲,也可以創設情境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
4結語
音樂作為幼兒成長道路上的重要組成部分,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積極開展音樂教育,充分發揮音樂的價值,讓幼兒在音樂欣賞中,在跳躍的音符中感受藝術的美,開發幼兒的智力。在教育的過程中,還應當適當地融入品德教育,使幼兒不僅能學習音樂知識,還能通過學習去發現生活中蘊含的美,進而懂得去欣賞這種美。
參考文獻:
[1]雷黎媚.幼兒音樂教育的價值與策略探討[J].北方音樂,2016,36(9):152-153.
作者:王淑范 單位:徐匯區上海幼兒園
【幼兒教育發展中音樂教育的價值】相關文章:
上一篇: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數民族幼兒教育
下一篇:幼兒教育中分層教學的應用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