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演奏及幼兒歌曲彈唱是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旨在訓練學生鋼琴的基本演奏技巧與幼兒歌曲的彈唱能力,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技巧性很強的專業學科課程。筆者結合自己近幾年的教學經驗,從訓練學生基本音樂素養、訓練學生基本演奏技巧、選擇恰當的伴奏曲目、進行分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伴奏能力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建議。
關鍵詞:學前教育;鋼琴教學;教學改革
一引言
鋼琴演奏及幼兒歌曲彈唱是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旨在訓練學生鋼琴的基本演奏技巧與幼兒歌曲的彈唱能力,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技巧性很強的專業學科課程。近幾年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問題,那如何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鋼琴課變得有意思,讓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人人能聽懂、人人能會彈琴,能彈好琴,筆者提出幾點建設性的建議。
二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訓練學生的基本音樂綜合素養
音樂素養是學生音樂整體素質的反應,對于即興伴奏來講主要體現在對樂曲結構的分析、音高的識記、節奏的對位,旋律線的把握以及對于音樂的理解與表現等等。藝術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五大領域之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藝術領域開設的技能課程主要包含鋼琴、聲樂、舞蹈、美術、手工等課程,要求學生盡可能“面面俱到”,這就導致學生會將有限的精力與時間進行了分割,沒有能夠很好地將每一門技能課程進行深入研究。再者,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情不一,有的學生入學前接受過相應的音樂課程訓練,有一定基本功但并不扎實,有的學生入學前完全沒有接受過音樂訓練,識譜能力、動手操作等實踐能力有待提高,這就導致了學生音樂綜合素養水平參差不齊,而對于鋼琴即興伴奏來講,“好的眼睛、好的耳朵、好的手指、好的頭腦”特別重要,這些都是音樂素養的整體體現。因此若想彈好鋼琴即興伴奏,對于音樂綜合素養的訓練便顯得尤為重要,也可以說,要把音樂綜合素養的訓練放在鋼琴即興伴奏學習的首位。音樂綜合素養包含廣泛,那對于即興伴奏來講,從哪訓練?訓練什么?這是擺在教學前的第一個問題。對于一個歌曲譜例來講,一般包含調式、拍號、基本音高、基本節奏、音樂強弱等,對于即興伴奏來講,需要在旋律基礎之上加入左手的伴奏,包含著和弦的選配與織體的選擇。關于調式、拍號、基本音高,在初學即興伴奏時,往往采用簡譜,C大調,彈奏歌曲多為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學習起來較為容易;關于音樂強弱、音樂情緒,固然重要,但需要學習者建立在一定手指彈奏能力之上才能更好地進行表現;關于和弦選配與基本節奏,規定了在即興伴奏時左手需要“彈什么”“怎么彈”的問題,而對于什么是和弦、選配什么樣的和弦以及對于節奏型的把握、左右手雙手的節奏對位,成為了很多初學者學習的“絆腳石”。因此,我認為關于基本節奏與和弦方面的基本樂理知識應該成為訓練基本音樂綜合素養的重中之重。節奏訓練方面,需要從理論學習與實踐練習兩點入手。理論學習主要是針對基本節奏型的訓練,以二拍子為例,可以將基本節奏型分為:均分節奏型、附點節奏型、切分節奏型和其他節奏型,主要通過讀、拍、打、聽、記等多種方式進行綜合練習。和弦基本樂理知識方面,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三和弦以及七和弦的基本構成形式(包含原位和弦與轉位和弦),能夠達到快速構成與識別,其次還要讓學生能夠進行和弦音響的聽辨,能夠辨別出大三和弦與小三和弦的和聲效果,為接下來的和弦選配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后,還要能夠固定和弦的彈奏手位,通過練習使學生能夠達到快速、準確地進行和弦彈奏及轉換。
(二)訓練學生的基本彈奏技巧
課下,經常有學生會跟老師交流到:“老師,為什么我彈得跟您彈的一樣,但是為什么彈得不如您彈的好聽”“老師,我知道音樂情緒和音樂感覺應該是什么樣的,但是我一彈琴總是控制不住手指,彈不出想要的感覺”等等。其實,這都是因為手指的控制能力不夠所導致的。因此,想要彈好即興伴奏,要有一定的鋼琴彈奏能力以及手指控制能力,這就需要配套進行相應的鋼琴彈奏訓練,主要是訓練手指的能力,包括手指快速跑動能力、指尖觸鍵能力、手指關節力量、手掌支撐力量、手腕的穩定性、大小臂肌肉的控制協調能力等等。同時,還要通過彈奏訓練相應的彈奏技法,如斷奏、連奏、跳奏等不同的演奏技法,可引入《哈農鋼琴練指法》《拜厄鋼琴基礎教程》以及車爾尼練習曲系列教材等進行鋼琴基本彈奏技巧的訓練。
(三)選擇恰當的伴奏曲目,貼近學生彈奏實際
伴奏曲目的學習與練習是學生能否學好即興伴奏的關鍵,理論的學習終究還是要進行實踐練習,因此選擇恰當的伴奏曲目就顯得尤為關鍵。曲目的選擇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要能夠靈活安排教材內容,創造性地去使用教材。筆者通過對某些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現用教材進行對比發現,目前兒歌的即興伴奏教材曲目安排是相對雜亂無章的,很少有能夠按照章節進行安排的,往往都是一首接一首的兒歌,而這些兒歌前后可能并沒有任何的聯系,訓練的重點往往出現了斷層,沒有系統性、條理性、邏輯性,而教師往往也是按照教材順序進行教學,這就導致學生不能夠很好地提煉學習的重點是什么,只能是局限在學會了這首兒歌的伴奏而已,卻不知道通過這首歌訓練的目的是什么,導致學生不能夠將知識進行遷移,只能是學一首會一首,而不能夠達到學一首會多首、以點帶面的效果。在選擇伴奏學習曲目時,要根據難度循序漸進,按照章節明確學習重點是什么。教師在安排內容進度時可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可按照拍子類型進行劃分學習,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等。2、可按照節奏型進行劃分學習,如均分節奏型、附點節奏型、切分節奏型、綜合節奏型練習等。3、可按照調號多少進行劃分,如C大調、一升一降、兩升兩降、三升三降等。4、可按照調式劃分,如大調式、小調式、民族調式等。因此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能夠不斷整合、補充、調整教材內容,將伴奏曲目的教學成體系化、系統化,讓自己教的明白,同時也讓學生學的更明白。
(四)根據學生實際演奏水平,分組教學,有的放矢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構成相對較為復雜,以筆者學校為例,有免費師范生、普通本科生、春季高考學生、專升本學生、3+4轉學段學生等各種層次,這就對老師的授課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因為同學們的鋼琴演奏水平參差不齊,也可以說千差萬別,有的同學從未接觸過鋼琴,甚至在上大學之前音樂課接觸的都知之甚少,有的同學鋼琴早已考出十級,而鋼琴課在學前教育專業采取的是以班級為基礎的集體課的授課形式,老師也往往是顧此失彼,往往會出現同一首曲子,有的同學認為特別簡單,而有的同學就望塵莫及,認為簡單的同學往往幾分鐘就能練好,無所事事;認為難的同學練很長時間效果都不是很好,慢慢地對鋼琴失去了興趣,導致兩極分化嚴重,讓老師感到頗為頭疼,始終無法統一進度。因此,想要解決此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打破班級建制,根據學生的實際演奏水平進行分班、分組,在學生入學起始,就進行分班、分組考試,將水平接近的同學相應編制為一個授課班級,這樣便能夠有的放矢,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每學期期末都進行分班考試,根據成績不斷地進行調整,以保證統一的教學進度。對于彈奏特別出色的同學,可以考慮開設鋼琴小課。
(五)注重學生伴奏能力的培養,授之以漁
目前,對于學前專業的同學來講,學習兒歌即興伴奏往往都是教師幫助學生選配好了和弦、選配好了伴奏織體,學生只需要按照老師所教的進行彈奏,可以說是比著葫蘆畫畫瓢,縱使學生能夠彈得特別出色,那也是一種模仿,并不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即興伴奏能力,因此教師和學生都要轉變自己的觀念,不要緊緊局限在教會和學會一首曲子,而是要通過一首曲子作為媒介,學會一種教法和學法。作為教師來講,要學會引導學生,要敢于讓學生進行嘗試,要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大膽讓學生去做,在學生嘗試的過程中給予關鍵性的幫助,以保證其學習的有效性和準確性,重在教學方法的傳授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學生來講,要善于動腦思考,不要總是采用現成的內容和知識,多考慮為什么、如何做,注重前后知識的聯系性以及知識的遷移性,能夠活學活用,通過一首曲子的學習學會一類曲子的伴奏方式方法,并且敢于大膽嘗試,不斷創新。此外,為了能夠不斷增強、鞏固學生的彈奏,也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做課堂的主人,不僅學會如何彈,也學會如何教;也可以引入幼兒園、中小學現行的教材,增強教學的時效性,讓學生的彈奏更貼近于將來的教學實際;也可以不斷地設計相應的實踐活動,如即興伴奏實踐匯報音樂會、班級彈唱音樂會等形式,不斷增加學生登臺演奏的機會,在鍛煉學生心理素質的同時也督促其積極主動地進行鋼琴練習。
作者:閻凱 單位:齊魯師范學院
【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改革思考】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